蓝莓为什么越来越好吃,还越来越便宜了?

三联生活周刊    2025-04-13 09:28:00

蓝莓除了花青素丰富、升糖指数低这些健康指标之外,“零食化”特征越发凸显,不用剥皮、不用吐籽,清水一冲就可以像嗑瓜子那样轻松地吃一盒。因此,它正越来越受到都市人的喜爱。

蓝莓曾经种植于北方,这几年却成了云南水果的新代表。云南不同产区不同产季的蓝莓都有所差异,这样就可以提供给市场持续一年的蓝莓,超市的货架上,随时都有不同品种的新鲜蓝莓供应。随着供应量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低,“蓝莓自由”之后,不要重走阳光玫瑰葡萄衰落的老路成了未来中国蓝莓市场的新课题。

为了赶上第二天一早的采访,我们连夜从昆明赶到蒙自。车开过弥勒,已是午夜,突然窗外一大片亮灯晃过,整齐地排列在田地上,光照很强,四周很暗,仿佛在旷野里抬头望到银河。我连忙问小巴车司机那是什么,师傅告诉我是种植的红火龙果,夜间要开强光灯照射,才能保证红得艳丽,灯的热度还可以击退虫害。闲聊起来,得知司机曾从蒙自到北京新发地卖过水果。北方冰天雪地冻得够呛,他们卖香蕉,“盖好被子是最重要的”,因为一旦保温没做好,香蕉很快就会冻坏,不但一根卖不出去,把一车烂香蕉当作垃圾处理掉还得花800多块钱。

夜晚照灯的火龙果和盖被子的香蕉,勾起了我对云南水果种植和供应链的好奇,也由此开启了此次探访蓝莓产地的旅程。

云南省红河州是目前中国蓝莓生产最集中的区域。

在中国人的水果清单上,蓝莓从来都不是主角,价格昂贵且不易存放,过去把蓝莓作为日常水果食用的人只占极少数。然而,从去年到今年各大商超和电商平台上,各式各样的蓝莓纷纷涌现,有风味独特的花香蓝莓、主打口感脆爽的“脆脆莓”,又或是个头越做越大的直径超过24毫米的超大果。蓝莓正在变得好吃且多样,开始占领越来越多人茶余饭后的水果时间。

为什么人们开始追捧蓝莓?为什么现在能吃到个头这么大且风味各异的蓝莓?要弄清这些问题,就要先去云南红河州看看。这里是目前中国蓝莓种植最集中的区域。前沿的品种、先进的技术和标准化的种植模式,让蓝莓正在成为这里的新特产。来到红河州探访蓝莓,第一站自然是州府蒙自。

一颗好吃的蓝莓

车开在蒙自郊外的田间地头,不时就会看见“××蓝莓”的指示牌,大多是这两年兴起的小型种植散户,或是供人体验的采摘园。真正成规模的大型种植基地,不会有那么多标识,甚至在手机地图上也不易搜到。

探访蓝莓园的第一天,蒙自气温回升。3月底的这天,白天最高已是三十四五摄氏度,这样的气温放在蒙自全年来看都是偏高的。而仅仅在两天前,还是需要穿薄羽绒服的气温。当地人告诉我,红河州气温差异大,不仅表现在昼夜之间,像这样连续几天的温度起伏也是常有的。当气温迅速升高,果实的成熟速度就会加快,采摘的人手也就需要多派一些。上午九、十点,阳光照射在蓝莓大棚里,体感的温度更高,待一会儿就闷得出汗,这是采摘农民春天的日常。

刚采摘出的蓝莓,即将被送到分筛包装车间。

摘蓝莓有一定讲究,最重要的是看果实颜色,往往一株蓝莓上,青涩的生果、偏红的半熟果和成熟的蓝紫色果实都有,采摘时自然是挑蓝紫色的,轻轻地旋转下来,尽量不要让指纹过多地破坏了表面那层白色的果粉。有些果实具有迷惑性,连接枝蒂的果实“屁股”还没有完全转色,尚留有一些红紫色,如果采下来吃,口感就会偏酸。

是不是一定要挑大果吃?不是。“往往超大果的香味会淡一些,反而14到18毫米的中果是口味最好的,香气更加集中,果肉也更加紧实。”工作人员告诉我。走在大棚里,我不时地随手采几颗蓝莓吃,大果不再是首选,而是挑选转色完全的中果食用。然而白天大棚里气温高,现采的新鲜蓝莓口感有些偏软,蓝莓的最佳赏味期其实是从树上采下来,经过几个小时冷鲜后,这时再拿出来食用,口感爽脆,果肉紧实,甜味也更加饱满,抓一小把塞进口中,颗颗爆汁。

基地的不同大棚内,分别种着四五个品种。从每年10月底到次年5月是云南蓝莓的产季,不同品种会持续不断地出果。“到了3月底、4月初,虽然仍是红河蓝莓的产季,但已经过了出品最好、价格最高的时候,如果你要想吃到最好吃的蓝莓得在12月到次年春节期间,那是产季的头一茬,那时的蓝莓比现在更好吃。”佳沃集团蓝莓业务群总裁姜惠铁告诉我。

佳沃集团蓝莓业务群总裁姜惠铁。

什么是好吃的蓝莓?这是我此行之前一个很大的困惑。在商超里看到的各式蓝莓,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除了明显的大小差异,它们在口味上的差异并不鲜明。但是在专业种植者眼中,它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佳沃蓝莓的技术总监方扬给我们拿了五个不同的品种,它们目前在市场上都有售卖,只不过大多数蓝莓尚没有属于自己的市场名称,它们被统称为“优质蓝莓”或是“精选蓝莓”。

五个盒子依次摆开,除了大小不同,我很难用肉眼看出它们的区别。方扬依次向我介绍:在种植者的眼中,每个品种有自己的编号。最小是L1,它是佳沃在蒙自种植的第一代。下一种是前几年市场上主流的品种,编号L4。方扬说:“这叫彩虹果,其实就是在果实转色的过程中没有完成得那么好,没有完全变到蓝黑色的状态,还带有一些暗红,像彩虹一样。这个品种果实比L1略大,且产量高,但它最大的弊端是这样的彩虹果含量比较高,这两个品种今年都是最后一个产季,都会被新品种替换掉。”

自上而下分别是编号为L1、L4、L10、L25、L28不同品种的蓝莓。

从小果到大果,接下来分别是L10、L25、L28。L10是种植者的心头好,因为它产量高、易管理,又成熟得早,从10月底就开始出果,让消费者在深秋初冬之时就能吃到一个产季中最早的蓝莓,大果率也表现不错。L25是这两年的市场宠儿花香蓝莓,至于最大的则是L28,这个品种最大的特点就是个头大,普通果能达到直径20到24毫米,最小的果也在18毫米以上。

从L1到L28,这个编号并不是按照果实大小来定的,而是代表着这个系列中的每一个代际,“其实在它们之间,还有L15、L16、L17、L18等,只是它们在反复试种中被淘汰了,要么口感不佳,要么产量低,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水果的世界里,每一个品种都面临着优胜劣汰,竞争远比想象中残酷。

佳沃集团的包装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分装蓝莓。

这五个品种,都是不同时代市场上的胜出者。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品种不断进化,早期的L1和L4已经不再受种植者和市场的青睐。而如今风头正盛的L10、L25,以及未在其中的L11都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也是这几年在云南大面积种植的品种,甜与脆是它们在口感上的共同特点。但由于扩种过快,市场会迅速饱和,果品质量也参差不齐,再受欢迎的品种也会面临淘汰危机,“蓝莓的迭代是很快的,即便是最受欢迎的品种,往往三到五年就会被迭代掉,但一个品种的蓝莓走向市场的测试阶段往往是超过三五年的。”姜惠铁说道。

盆栽蓝莓

走进蓝莓大棚,与想象中最大的差别是,这些蓝莓树并不直接种植在土壤里,而是每一株都种在盆中,一盆挨着一盆排列开来,每一株如盆中花一样,让人仿佛忘了这是一片水果园地。盆栽,正是蓝莓可以进入3.0时代一个重要技术变革。

红河悦丰龙禾金莓种植有限公司位于云南建水县面甸镇,该公司与国际浆果巨头“怡颗莓”合作,其种植浆果面积约2000亩。

“现在的蓝莓种植是有高科技含量的。比如大棚,看起来是普通大棚,其实用的是散射膜,紫外线照射到膜布上都会均匀地散射下来,因此站在棚里是没有阴影的。”姜惠铁说。用散射膜是要让光线最大限度地均匀分布在植物上,在每一个环节做到标准化。此外,大棚是可自动开合的,在遇到下雨或冰雹天气时,棚膜会自动关合,并且安装有更智能化的监测设备。

“因为是盆栽,就无需再像曾经种植作物那样依赖各地的土壤土质。即便是在云南种植,更依赖的是云南的气候而非土壤,这样就能更好地做到标准化种植。”姜惠铁说。现在的盆中所用的“土”也并不是土壤,这种种植方式被称为基质栽培,是一种无土栽培的方式。工作人员抓了一把盆中的“土”摊在手上,是专门种植蓝莓的配方,有一些椰壳、泥炭、珍珠岩,实现水肥一体化。

直到之后采访的几天,在山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行”)位于个旧的蓝莓基地里,我第一次真正了解到种植盆的奥秘。山行的蓝莓种植负责人马小龙给我拿了两个种植盆,就是现在蓝莓园普遍使用的,他说这种盆的底部不是平的,而是中间凸起,四周凹下,并且有渗水的漏洞。由于蓝莓的根系容易腐烂,这种渗水更好的盆就很适合种植蓝莓,浇灌的水更易渗漏,而不会停留在基质中导致根系腐烂。如果用平底盆,盆底就会积水。

如今看来这样的设计并不复杂,但在10多年前,中国没有人用这样的盆种蓝莓,它最早出现在英国种植园内,曾经购买这种种植盆的成本在十七八元,这是很贵的价格,后来盆也经过中国人的改良才批量生产。马小龙还补充说,蓝莓的种植难度比较高,既怕涝又怕旱,还害怕养分少,对土壤的酸度要求很高,通常需要控制在pH值4.5至5.5,所以新的种植技术可以让这些数据都实现标准化,产量自然就上去了。这对于整个中国蓝莓产业来说,算得上是一场巨大变革。

姜惠铁从事蓝莓生产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是中国最早一批“蓝莓人”。他将蓝莓在中国的种植总结为三个阶段:1.0时代是早期的北方种植阶段,北方的蓝莓品种小又酸涩,再加上天气不可控因素太多,蓝莓出品很不稳定。在那个时候,中国已经开始了最早的育苗,但北方品种始终表现一般,因此没有大规模面向市场,渠道商不愿意承担风险去卖蓝莓。姜惠铁告诉我,中国很早就有野生蓝莓,多在东北,云南也有,“野生蓝莓中的花青素含量是种植果的20倍之多,不过由于常年的野蛮采收,量越来越少。以前有做红酒的企业会用野生蓝莓调色,稍微添加一点野生蓝莓汁,红酒的色泽就会鲜亮”。

2015年,姜惠铁所在的公司选择在曲靖种植,这时进入了2.0时代。由于云南温暖的气候,原本在北方夏天才是产季的蓝莓,到了云南成熟期大致在每年11月到次年5月,正好错开了北方的产季,成了“反季出品”,又随着云南产量越来越大,超过了北方产量,让曾经的“反季”成为蓝莓出品的“正季”,对于蓝莓这种水果在中国的发展,云南做出了将反季变为正季的推动贡献。

同在2015年,“怡颗莓”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在云南西双版纳种植蓝莓并销售。在曲靖发展两年之后,2017年佳沃来到红河州。北回归线从蒙自穿过,无论是气候还是地理条件,蒙自都是蓝莓种植的优选之地,无基质栽培开始大规模发展,直到现在蓝莓种植的面貌基本稳定下来,也就是3.0的时代。

当品种和技术的门槛突破后,蓝莓的果实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标准化最近五年,蓝莓产业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当技术的壁垒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之后,很多人加入这个行业,是看到了它的暴利。“蓝莓的种植门槛高,10到15年前很多人觉得只要把蓝莓种植园搭建起来就是成功。而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你可以看到蓝莓是个暴利行业。在过去的几年里,通常每年的净利润能达到百分之三四十,并且今年种今年就能收益,它的短期收益率很高,如果不出意外,两年之内就可以回本。蓝莓就像金融产品一样,吸引着资本的进入。不像其他农产品是以老百姓为主,以农民散户种植居多,蓝莓更多的是公司化经营,投资高、产出快,加上市场上一直缺货,中国的蓝莓销售价格甚至高于国外。”马小龙谈道。在中国,70%的蓝莓种植掌握在公司手上。

花香蓝莓与版权问题

大型的蓝莓种植基地通常会有一个专门的品种园,用来试验新品种是否可以市场化。在整片基地中,这里是“禁地”,不允许任何一个外人进入,我们当然也不例外,只能远远地在园外看一眼。

“品种是蓝莓行业里最敏感的一个词。”在这次的采访中,几乎每个行业从业者都跟我们说了这句话。简单来说,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蓝莓品种都是有版权的,版权属于研发出这个品种的育种公司,如果有哪个种植户想要种植某个品种,就要从育种公司购买种植版权,否则就属于侵权行为。然而,在现在的中国市场,版权之争是公司与公司之间最敏感的问题,也是散户对大公司和整个市场带来冲击的源头。

在怡颗莓位于建水狗街的基地,我们再次实现了“花香蓝莓自由”。花香蓝莓,行业内更习惯叫它L25,“花香”则是市场根据它独特的鲜花芬芳的清香起的名字,更利于在市场上传播销售。记得在品尝L25时,工作人员让我捏着鼻子尝,先不闻气味,直到下咽的时候,松开鼻腔,浓厚的花香味“噗”地一下释放出来,“当你吃到一颗特别好吃的果子,口腔里一上午都会有余香,这就是好蓝莓的魅力”。

L25是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品种,进入中国后,最早是在怡颗莓种植。与佳沃自己种自己管理的模式不同,怡颗莓并不是一个种植公司,而是更多负责前端育种和后端销售,做授权和指导,至于中间的种植过程,他们会找合适的种植户进行合作,来自澳洲的科思达(Costa)便是其中的一家大型种植公司。成为怡颗莓的种植户之后,只要是怡颗莓拥有的蓝莓版权,其种植公司也就都拥有种植权。

从去年到今年,这种蓝莓在云南铺天盖地地种植,有公司也有散户,也因为种植过多,价格被“打”了下来。然而,目前在中国的销售市场上,只有怡颗莓和佳沃是拥有L25品种版权的公司,而其他公司和散户几乎都没有得到育种公司的授权。

怡颗莓的负责人告诉我们,蓝莓的盗种其实非常容易操作,只要掐一小棵嫩枝,几乎就可以完成复制繁殖。因此,每一个实验新品种的园区都非常保密,不允许外人进入,甚至连新的编号都是保密的。但这样的保密很难真正实现,时至今日,花香蓝莓的品种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

围绕蓝莓版权的争议,大致可分为两个阵营:一方认为版权是蓝莓行业发展的根本,应该重视保护,这样育种公司才能良性地经营并研发出更好的品种;另一方认为版权应该一定程度地公开,或者由区域政府出面购买,惠享当地的种植户,否则不允许其他人种植的行为也是一种农业的垄断行为。抛开争议来看,在中国维护品种版权的确面临非常困难的局面,正因为如此,蓝莓品种的迭代才变得更快,行业变得更“卷”。姜惠铁就告诉我,未来并不会把更多精力投向L25,而是需要向市场推出新的品种,让蓝莓市场变得更丰富。

盆栽蓝莓是云南蓝莓种植发展中的一次重要变革。

类似的问题也发生在前几年爆火的阳光玫瑰葡萄身上,当这个品种成为爆款,无论是大户还是小户都开始疯狂种植阳光玫瑰,产量上涨、品质下降、价格下降,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阳光玫瑰葡萄在短短三年之内迅速跌下神坛。仅仅在红河地区,就有大量两年前种植阳光玫瑰葡萄的基地,转为种植蓝莓。在业内人士看来,要想保护蓝莓不要重蹈阳光玫瑰葡萄的覆辙,就必须保护品种并研发新品种,让蓝莓不断有高品质的新面孔出现在市场。

蓝莓“零食化”

在几年前的超市里,蓝莓通常只有一两种,包装也是统一的125克透明塑料盒装的。而今天,蓝莓被按照大小清晰地分出了不同等级,最小的果径是12mm+,在比较高端的超市里已经很少能见到这个尺寸的了,果径18mm+是目前比较主流的大小,而果径22mm+和24mm+则是更好更贵的分级。虽然很多种植蓝莓的人表示,并不一定是越大的蓝莓越好吃,但在市场上,仍然是越大的蓝莓卖得越贵,这是消费者的选择。

“怡颗莓”的合作种植户红河悦丰龙禾金莓种植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

鑫荣懋集团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蓝莓全产业链企业之一,在接受本刊采访时,鑫荣懋集团蓝莓产品部总监耿亚雄指出,这些年蓝莓的消费习惯是跟着年轻人追求健康的趋势而逐步培养出来的,因富含花青素、维生素、矿物质及抗氧化成分,又是低GI食品,这些都符合了现代人对健康的追求。

2005年,北方蓝莓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销售,并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客户群体。2013年,中国开始进口智利蓝莓,智利蓝莓拥有耐运输的特点,远渡重洋抵达中国后仍保留了不错的品质和口感,让更多的中国消费者吃到新鲜又饱满的蓝莓,进一步扩展了蓝莓消费市场。2016年,随着云南设施蓝莓的出现,中国实现了高品质蓝莓全年无间断供应,蓝莓从一种稀缺性的新兴水果迅速转变为家庭常规消费品。如今,在一线城市里,蓝莓开始成为健康生活的代名词,进入越来越多中产消费者的视线里。“蓝莓的健康概念不断深入消费者的认知里,不断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一直发展到现在。”耿亚雄谈到,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蓝莓消费习惯正在逐渐形成。

盆栽蓝莓是云南蓝莓种植发展中的一次重要变革。

蓝莓的商业化种植始于美国,很多标准也是美国市场制定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看到的大多数蓝莓都是由一个125克的小盒包装的。耿亚雄解释到,125克相当于4.4盎司,蓝莓最初在美国市场化时,4.4盎司的包装恰好可以制定出一个合理的价格,既让销售方利益最大化,又让消费者接受这是一个合理的价格。蓝莓的个头又小,这样一小盒便携且价格适中,便成为蓝莓的标准化包装。

但是随着这几年蓝莓个头越来越大,小盒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果是24+毫米的品种,一小盒往往放不了几颗,显得性价比不高,于是180克、250克甚至500克的家庭装,盒体的形状从方形的小扁盒发展出长盒装、小筒装以及大桶装,来适应各种场景需求。耿亚雄指出,近几年蓝莓越来越受到都市人群的喜爱,除了健康指标之外,蓝莓的“零食化”特征越发凸显,不用剥皮、不用吐籽,清水一冲就可以像嗑瓜子那样轻松地吃一盒,蓝莓的食用场景变得越来越多。

姜惠铁也谈道,从大果到小果,从一味追求甜度到不那么甜,更注重口感,是未来蓝莓的趋势。不过今天的蓝莓还没做到这一点,不过行业内走在前端的人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把蓝莓的甜度降低,用独特的香味和风味来取代甜度,让它吃起来是好吃的,每一个品种都有独特风味,而不只是在甜度的赛道上比拼。

除了甜和大,蓝莓品种的发展方向还要考虑便于运输。四到五年前,鑫荣懋开始做蓝莓出口,面向东南亚市场。从红河的种植基地到鑫荣懋位于深圳的配送仓,通常需要36至48小时。蓝莓到了深圳,通常会用船运送到东南亚国家。以新加坡为例,从深圳出港到新加坡,大概需要六天时间,也就是说,来自红河州的蓝莓自从树上采摘下来到送到超市售卖,大约需要九天左右的时间。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老品种的蓝莓储存期短且冷链技术不够发达,现在经过不断的更新迭代,蓝莓越来越往“硬、大、脆、甜”的方向发展,加上全程冷链技术,它的储存期变长,货架期也就更长。

“怡颗莓”的蓝莓测评,会从外观、硬度、风味、疤痕、脆度、香味等维度测评一个新的品种

在佳沃的蒙自基地,姜惠铁向我介绍,每一颗蓝莓从树上摘下来,要进入第一道两个小时迅速冷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果实会从外到内迅速降温到10摄氏度左右,再进入第二道维持在10摄氏度的包装车间中,从此刻开始,蓝莓果实就几乎不会再出现在10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包装车间内,不同包装线上是不同的产品,盒装、筒装、18+毫米、24+毫米,中文包装或是英文包装,产品被一再细分,进入不同的市场。在这些优选的果品之外,还有一部分因为尺寸、品相等问题被淘汰下来,成为次果,它们大多数会进入二次加工的环节,被做成果汁或果干、果酱。

让全年都有蓝莓吃

在蒙自的几天采访中,每家公司都谈到了云南全境的蓝莓布局。由于云南地理和气候变化复杂,每个地区的自然条件都差异很大,如果种植同一个品种的蓝莓,在不同地区的产季都会不同,因此在红河州之外,也分布着其他的蓝莓产区,比如马小龙谈到山行从去年开始在香格里拉种植蓝莓,那里的海拔高、气温低,更适合大面积种植土培蓝莓,而非种在盆里的无基质栽培,且品种也与红河州不同,这样的成本会降低很多,出品时间也会和红河州的产季错开,更大限度地实现全年的蓝莓供应。

我们还去了大理州,分别去到科思达位于大理祥云县和佳沃位于大理宾川县的基地。大理是云南新兴的蓝莓种植区域,这两个基地都是去年才开始种植,今年迎来第一个产季。

“来之前知道大理风大,但远远没想到这么大,对蓝莓的影响是超出我们想象的。”科思达的大理负责人王斌告诉我。佳沃蓝莓的大理负责人周云中也讲述过类似的困扰。他们开玩笑说,在大理,“风花雪月”的“风”其实是一个非常具象的词。

在云南各区域里,大理州是新兴的蓝莓产地。

我们来到祥云这天,风力大约三到四级,坐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与王斌交谈时,能明显听到窗外风呼呼地吹。王斌告诉我们,五到六级的风是大理的日常,在西双版纳用同样的大棚,五年都不会有太大的损坏,而在大理,仅仅一年就能比版纳的损坏程度大。即便如此,大理优越的种植水果条件还是吸引各家公司前来。“蓝莓种植也是需要通风的,在通风条件好的情况下,病害发生的概率会降低。但是大理常年风大,刚种一年的小苗往往会被刮歪,这就要求我们要特别关注小苗的成长,随时调整,保证它不变形。与红河相比,大理的昼夜温差更大,光照时间更强,果实的甜度也就更高,品质会比蒙自更好”。科思达祥云种植基地的海拔在1900米左右,比蒙自的平均海拔1200到1400米要高出很多。王斌特别指出,他们在大理将大棚做成了尖顶,而不是传统的圆顶,这是为了下雪做准备,因为大理更容易落雪,在大理,“风花雪月”的“雪”也是一个具象的词。

目前大理州的蓝莓种植面积大约是7000亩,不到红河州的十分之一。宾川是大理州传统的水果大县,周云中告诉我,宾川属于干热河谷地带,距离金沙江有六七十公里,前几年因阳光玫瑰葡萄而闻名,沃柑、石榴也有大面积种植。

来到大理的基地,虽然风很大,但天晴气爽,空气显得比红河州更加通透,阳光也更明媚。由于都是第一年种植,苗种还很小,只到大腿的位置,却已经可以产出头一茬果实。在此前参观的更加成熟的基地,蓝莓树大约都超过普通人高,采摘的时候,站着伸手就刚好可以够到最好的位置,而采摘小苗时,农民还需要蹲下弯腰采摘。通常来说,第二年和第三年是一株苗出品巅峰的时候,第三年之后,品质会略有下降,第五年,基本上就到了一株苗的生命尾期。

周云中说道,因为是第一个产季,大理与红河的出品时间没有相差太多,但到了第二年以后,出果时间就会慢慢拉开差距,大理会比红河晚两个月。也就是说,到了七八月,我们可以在市面上吃到来自大理的蓝莓,与此同时,还可以吃到来自北方的正季蓝莓。不过,要想吃到最好吃的云南蓝莓,还得是在过年前后,这时是出果的头茬,果肉饱满且风味醇厚。或许是因为这时是最好的产季,也因为这时的市场需求量大,蓝莓越来越成为与车厘子类似的过年水果。

责任编辑:刘晓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