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体育局:新建200处体育场地设施 办“活”群众体育

大众新闻·海报新闻 杨倩倩   2025-04-08 15:59:56

  大众网记者 宗琮 滨州报道

4月8日,滨州市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体育局专场。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体校党总支书记彭建民;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市体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宋淑萍;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飞;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冯丽丽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彭建民介绍,2025年,市体育局将聚焦市委“113388”工作体系,坚持党建统领,聚力“11345”体育工作布局,持续深化“体育三牌争创”工程,知重奋进、笃行不怠,为赋能心安城市建设,助力品质滨州高质量发展贡献体育更大力量。

扛牢一面旗帜,坚持党建统领体育事业发展。压实党建主体责任,全面强化作风建设,一体化推进“学查改”,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聚焦市委“113388”工作体系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年度重点工作,坚持党政同声,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靠前一步,担当作为,确保圆满完成体育各项任务。坚持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出发,持续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升体育干部队伍内生动力,激发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活力。

打造一个样板,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好“群众健身怎么健得好”的问题,打造“社区健康官驿站”体卫融合品牌,深入开展全国第六次国民体质大监测,传递健康生活理念,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解决好“群众健身从源头抓起”的问题,首创“小奥筑家”家庭健身素养大赛品牌,举办“放下手机·一起运动”等系列主题赛事活动,创新探索家庭体育滨州样板。

深化“体育三牌争创”,在主责主业上用心用力。着力办“活”群众体育。年内新建200处体育场地设施,提档升级1000处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推进“百姓健身屋”“国球两进场地”建设,建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常规赛事活动,开展“全民健身拜大年”“体育进商圈”等主题赛事活动,全力办好全省第二届智力运动会,提升市民群众体育生活的热度。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组织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主体开展健身活动,提升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着力办“强”竞技体育。在选人选材上下功夫,完善健全选材制度,积极向上输送,扩大夺金范围,形成稳定的金牌竞争力。在业余训练上下功夫,强化梯队建设,提升教练员专业能力。在运动员素质提升上下功夫,加强青少年运动员思想品德教育、文化课教学、反兴奋剂教育,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发展好举重、摔跤、柔道等优势项目,大力发展“三大球”等集体项目,打造一批潜优竞技品牌项目。在实战练兵上下功夫,办好中小学生市比赛和市体育联赛,深入开展“奔跑吧·少年”系列主题健身活动,引进承办高水平竞技体育赛事。在要素保障上下功夫,落实“科训医管”要素保障和“上下链接”对接机制,全力备战第26届省运会,做好第15届全运会参赛保障服务。

着力办“火”体育产业。制定印发《关于促进体育消费提质扩容的实施方案》,打造运动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文创等业态丰富的体育消费新场景。突出优秀体育市场主体龙头表率作用,鼓励更多体育市场主体升规纳统。加强对上争取,积极申报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单位)、精品赛事和线路等产业项目。做好“体育牵引、文化赋能、旅游带动”文章,宣传擦亮“九九黄河”体育文化品牌,持续扩大“九九黄河”马拉松、自行车系列品牌赛事影响力,让体育“立”起来,资源“动”起来、文化“活”起来,城市名片“亮”起来。

现场,宋淑萍就青少年科学健身普及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她说,当前,很多青少年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下降,近视、肥胖等问题呈现高发和早发态势。“加强青少年科学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预”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注,对于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视。今年,市体育局在组织开展好各级各类青少年赛事活动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建立健全工作体制。立足体育职责,联合教育、卫健部门,探索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工作模式,通过“体教融合”“体卫融合”等形式,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目前,我们与市教育部门联合开展了足球、篮球等9个项目的体育联赛,合作培养专业体育教师,共同推动“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与市卫健部门合作,推进健康校园、健康食堂建设,探索青少年近视预防、脊柱侧弯干预等。

要建立“家、校、社会”共护机制。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学校是青少年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主阵地,社会是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要补充,青少年科学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预应当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守护。从家庭角度出发,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运动兴趣和习惯。今年,我们创新探索家庭体育,首创“小奥筑家”家庭健身素养大赛品牌,开展“放下手机·一起运动”赛事活动。从学校角度出发,我们与市教育部门联合开展校园足球赛事,招商引资推动校园体育场馆建设,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运动场地和设施,同时学校为学生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有足够的体育运动时间。从社会角度出发,我们加大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鼓励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争创省级星级俱乐部,倡导社会力量广泛开展社会体育活动,让青少年在课余时间有机会参加体育锻炼。

探索制定青少年全龄化、个性化运动方案。根据青少年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等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目前,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根据其发育和运动需求,安排幼儿进行手球、腰旗橄榄球等趣味性强、运动强度适中的游戏项目,针对小学生进行游泳、田径、体操等体能协调普及训练,针对初高中学生安排较为激烈的田径、球类比赛,让年轻一代在运动中强意志、健身心。

宋飞就“小奥筑家”家庭健身素养系列赛事做了相关介绍,他说,近年来,市体育局聚焦家庭体育与家庭健身这个基本点,从活动内容、举办形式、参与群体、承办主体等方面调研,创新群众赛事,探索健身新路径,进一步突破家庭体育瓶颈。“小奥筑家”家庭健身素养系列赛事是市体育局在今年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中首创策划、重点开展的一项品牌赛事,目的是为更好地从根源上破解“群众健身习惯如何养成”的难题。

在工作开展上,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当前青少年健康问题突出,近视、体重肥胖、脊柱侧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青少年心理问题和心血管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亟待解决。家庭健身观念需要更新。目前,先文化课后体育活动的现象仍然存在。体教融合、家校社共育需要进一步落地,真正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家、校、社“共同体”模式,推动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家校社“同频共振”是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科学高效的陪伴方式,交流低效、陪伴低质,家庭建设的问题比较突出。全民健身形式需要创新。社区运动会等群众活动在传统常规做法上的参与度、吸引力明显不足,高质量扩大体育人口的动能发挥不够。计划今年按照“市示范、县模仿、镇和社区普及”的方式先行试点培育项目;明年按照“先社区和镇办、再到县区办、最后市办”的路径,深化普及和推广。力争通过一到两年的扎实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滨州经验,进一步推向全省和全国。目前,“小奥筑家”家庭健身素养培育项目已于今年1月21日得到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和山东省体育局的书面批复。4月12日,“好运山东”2025年山东省社区运动会启动仪式暨“小奥筑家”家庭健身大赛也将在无棣县举办,“小奥筑家”家庭健身素养培育项目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冯丽丽就促进体育消费方面有关举措回答了记者提问,她说,创新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以“九九黄河”体育文化品牌为引领,全年组织“九九黄河”马拉松赛、“九九黄河”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3000余项次,丰富特色赛事项目、品牌赛事和主题活动,打造更多体育消费新场景。

着力扩大体育消费场地新供给。加大体育公园和绿色健身载体建设力度,打造提升“10分钟健身圈”等多功能设施场地200处,提档升级1000个行政村健身设施,建设“国球两进”设施30处,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率达60%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满足多元化体育消费需求。

聚力打造体育消费新载体。聚焦全民健身、青少年健康、家庭健身、假期消费等热点需求,激励体育组织参与赛事活动,组织开展“奔跑吧少年”主题户外运动、“小奥筑家”系列赛事活动,举办体育商超节活动,发布假期赛事活动赛历和精品线路,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构建新型体育消费模式,拓宽体育消费新渠道。

探索构筑体育消费综合体。聚焦体育消费延链补链,推动“体育+”融合发展,通过产业融合、品牌塑造、场景打造等多维发力,推进“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体育+乡村”“体育+生态”融合发展,创新促进城市体育消费。

全面优化体育消费营商环境。今年3月份,市体育局印发《关于促进体育消费提质扩容的实施方案》,聚焦体育“三牌争创”工程,围绕优供给、建场景、强支撑,坚持从供需两端发力,促进体育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管好用活市级体育产业资金,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加大优质体育产业项目扶持力度。挖掘体育产业集聚区优势,支持研发高品质产品。引导社会力量投入体育事业,探索市场化服务长效供给机制,进一步提振体育消费新活力。

责任编辑:宗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