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定陶区:从“小院”到“共治” 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共同体”
齐鲁红星 | 2025-04-16 10:08:02 原创
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启动“大众党建案例库”征集展示活动(投稿邮箱dzrb1939@qq.com),面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征集优秀党建案例。以下为本期入选案例。
近年来,菏泽市定陶区坚持以破解城市社区治理难题为导向,通过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治理结构和运行体制,创新构建“一核引领、三融聚力、五同赋能”的“幸福陶里”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模式,以打造"幸福小院"为特色载体,实现基层治理资源整合、服务升级和效能跃升,形成"小院落撬动大治理"的示范效应,有力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党建引领,凝聚治理合力。由社区党委牵头成立“红石榴党建联盟”,联动民政、残联、工会、司法等6家单位党组织共建,签订服务承诺书50份,划分党员责任区15个,以党委为轴心、网格为脉络、党员为先锋,构建“党委统筹—网格落实—党员示范”责任链条。推行“党员包楼联户”制度,102名党员通过认领助老送餐、矛盾调解等服务岗位,结对服务1200户居民,组织开展楼长茶话会、“红石榴”志愿服务等活动70余场,累计解决民生问题320件。盘活原回民小学等闲置资产1500㎡,打造全区首个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南城社区“幸福小院”,涵盖幸福食堂、科普体验馆、康复驿站等12个功能场景,配备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运动场所,聚集健康、教育、文化、商业、娱乐等生活配套,撬动民族企业、社会组织主动认领服务项目35个,引入市场专业机构运营,服务半径覆盖社区全域。通过党建领航,“幸福小院”成为党群连心桥,社区党委号召力显著提升,党员参与率从60%提升至90%,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5%,民族纠纷化解率100%。
精准布局,创新运行模式。聚焦老旧社区空间局促难题,创新“党群服务中心+五福老年公寓+幸福小院”的“插花式”服务布局,构建“老幼共融、代际互助”的幸福共同体。阵地融合释放效能,以“两去一增”(去办公化、去形式化、增服务空间)为导向,对原有党群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及闲置院落进行功能重组和空间再造,推动物理空间与治理效能深度融合,实现从“行政中心”向“服务枢纽”的转型。功能聚合服务升级,以服务“一老一小”为理念,精准适配全龄需求,集成助老、托幼、文化融合三大功能区。老年群体可在社区享受养老、助餐、慢病管理等服务;儿童通过“润心书院”“社区托管”等解决课后照护难题,惠及300余个家庭;文化融合区依托“南城记忆馆”开展回汉文化共享活动32场次,促进民族互融互嵌,惠及群众5000余人次,民生服务“软实力”显著提升。
创新机制,实现闭环服务。深入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精细化、高效化、人性化服务,通过“群众点单—党委派单—组织接单—党员抢单—群众评单”“五单”闭环机制,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强化监督,依托“幸福小院”阵地,精准对接“一老一小”需求,推动“文体、生活、健康、平安、育养”五类服务深度嵌入社区,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精准服务、群众满意”的社区治理新格局。通过资源整合与服务升级,推动社区从“被动管理”向“主动共治”转型。针对社区民族个性化诉求,融合组织、政法等部门资源,推行“党员+网格员+法律顾问”联调机制,建立“共陶菏解”调解室,聘请热心居民、离退休老干部担任特约调解员,打造“和事佬李”品牌,化解邻里纠纷、风俗差异矛盾15起,促进回汉居民“同院共融”。
策划:吴永功
统筹:李扬
通讯员:陈怡帆
责任编辑: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