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同时报道了青岛这个历史文化街区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李媛  郭治权  李洪翠   2025-04-03 06:51:58原创

今天(4月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同时报道了青岛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

这个历史文化街区,近日刚刚上榜了住房城乡建设部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空间。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

对于这一典型,人民日报在10版各地传真版刊发了大众日报记者采写的稿件,介绍了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由老旧街区成为文旅新地标的蝶变。

大众日报则在要闻二版刊发观察稿件,深入分析了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好做法、好路径、好经验。

请看详细报道——

人民日报报道:

老旧街区成文旅新地标

大众日报记者 李 媛《人民日报》(2025年04月03日 第 10 版)

近日,山东青岛市市北区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由其转型而来的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成为青岛文旅新地标,昔日破旧的老街重焕生机。

“街区环境、店面装修全都焕然一新,只有美食的味道依然熟悉。”四方路街区秦晋小吃店经营者白西香说。

四方路街区曾商贸繁荣,但随着城市发展重心东移,出现建筑老旧、设施匮乏等问题。2019年,市北区启动街区保护更新行动,秉持“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原则,修缮9.5万平方米历史风貌建筑;拆除私搭乱建,新建街角广场、地下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引入100余家创意零售、餐饮美食等商户,充分融合历史与现代,营造沉浸式里院生活体验区。

去年,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共举办国际艺术节、光影秀、商演等文化活动近1000场次。如今,街区人气、商气、烟火气集聚,满足市民游客多样化的文旅休闲需求。


大众日报报道:

青岛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后再聚烟火气

改变的是样貌 不变的是“味道”

大众日报记者 李 媛 《大众日报》(2025年04月03日 第 02 版)

现在每天上午9点,已经在青岛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以下简称“四方路街区”)经营了30年的饭店秦晋小吃都会准时开门营业。饭店老板白西香早早来到店里,年近60的她,仍然一丝不苟地检查每个细节,保证店面、员工以最好的状态迎接顾客。

唤醒老街区迫在眉睫

一家店开了三十年为何还如此兢兢业业?在白西香看来,饭店不只是她辛苦谋生的工具,而是她用心经营起来的“家”。“1996年来到青岛,我和丈夫在周边开了一家夫妻店,十几平方米又破又旧的小房子里只能摆下两三张桌子,就这样一步一步做到今天,我们对饭店和这个地方都有了感情。”白西香说道。

四方路街区,当地人称“大鲍岛”,由于靠近码头和栈桥,往来人员众多,商贸发达,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极具烟火气的商业中心。因此,白西香夫妻俩将店面选在了四方路街区的易州路。

两个人起早贪黑能吃苦,白西香夫妻俩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把店面扩展到了五六十平方米。后来他们接连合并了周边两家店面,秦晋小吃也成了街上最有名气的餐饮店。

然而,当其他方面都在改变提升时,只有环境没有变,这也是白西香最犯愁的。“周边都是老房子,屋内屋外都老化了,卫生条件和就餐环境真的是简陋,就连厨房都不够用。”回忆起过去,白西香印象深刻。过去街道上,私搭乱建很常见,生活垃圾随地扔,停车场、公共厕所这些配套设施更是缺乏。这些存在的客观条件,无形中限制了白西香饭店的发展脚步。

更令人担心的是,随着青岛城市中心逐步由西向东转移,大量居民搬离四方路街区所在的西部老城区,往昔繁华的商业氛围不再,秦晋小吃原本红火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因此,当得知政府将征收街区房产进行保护更新改造时,白西香立即表示支持。

事实上,正如白西香所说,历经岁月洗礼的四方路街区,面临原住民流失、建筑年久失修、公共设施不足、风貌混乱等问题,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复苏老城区发展活力的任务已迫在眉睫。

修旧如旧 最小干预

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资料图)

2019年,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市北区率先启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行动,分三期对四方路街区内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保护修缮,拆除公共区域私搭乱建,结合建筑历史图纸,恢复老建筑原有形制。同时,对街区内道路实施步行化改造,配齐水电气暖等现代化基础配套。利用拆除街区内筒子楼释放的城市空间,新建了街角广场、地下停车场等多处公共配套设施。

“保护修缮过程中,市北区始终坚守着‘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因为,这片区域是青岛现存数量最多、保留最完整、单体面积最大的里院群落,是青岛地域性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也是青岛传统城市风貌的集中承载与体现。所以,我们完成了四方路核心街区的空间规划编制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对街区内106栋历史风貌建筑逐一编制保护更新方案。”市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中心规划建设部副部长王斌介绍,截至目前,街区内9.5万平方米建筑保护修缮工作已全面完成。

在产业导入和业态布局方面,市北区依托22里89院的里院建筑群,将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完美融合,打造“串里+逛院”的沉浸式里院生活体验区。同时,聚焦创意零售、餐饮美食、文化体验、住宿和休闲娱乐五大方向,积极引进符合街区特色的多元化业态,共计100余家商户签约进驻。

其中,就有迁走又搬回来的秦晋小吃。“在这里待久了就有了感情,现在街区环境、店面装修全都焕然一新,只有我们的味道没变。”白西香说,希望来到这里的人们看到老建筑品尝老味道,能唤起对过去的回忆。

重塑新业态 再聚烟火气

短短几年时间,四方路街区从一个脏乱差的棚户区,蜕变成了青岛文旅新地标——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周边配套的浮岛公园链接了历史街区,实现了交通安全通畅;聊城路停车场,地下停车地上体育公园,不仅缓解老城停车难的压力,还填补老城区体育健身的空白。这一切,都让居住在这里的市民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城市更新带来的便利。

在这里,人们可以走进里院记忆博物馆与历史展开对话,可以漫步广兴里体验沉浸式数字光影实景演出的魅力,也可以辗转洛川家美术馆欣赏当代艺术的创新与突破。还有戏剧、读书会、音乐节等诸多文艺演出和多种互动体验,不仅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游览体验,而且让人们能多角度深层次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

仅2024年,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就举办包括2024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系列活动、国际艺术节、光影秀、商演等在内的文化活动近一千场次。此外,签约率超80%、开业率超70%,全年客流量突破1765万人次,新增消费场景1.6万平方米,这一组组数据,也印证了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去年取得的不俗成绩。如今的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人气、商气、烟火气集聚,满足市民游客“全时”“全季”的文旅休闲需求。

“通过文旅新场景打造和在地文化挖掘两条主线,结合IP打造、文化活动赋能等多维度举措,使得街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攀升。”青岛环海湾投资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李建青告诉记者,借助此次入选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的机遇,街区将继续拓展沉浸式演艺、特色主题研学、精品酒店民宿等多元场景,精心举办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等传统民俗节会,深化文化传承保护,争创省级特色步行街。

以下为住房城乡建设部编写的城市更新典型案例集(第二批)中,对青岛市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的详细介绍——

责任编辑:郭治权 李洪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