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团市委专场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潘理溱 2025-04-02 17:47:20
4月2日上午,滨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团市委专场。
滨州团市委书记崔志勇,团市委副书记房新天,团市委副书记张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张惠勇参加本次发布会,并介绍青春铸魂、青春强基、青春护航、青春建功等方面工作有关情况;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副科长蒲怡瑄主持。
崔志勇介绍,2024年,滨州团市委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和团省委工作部署,不断健全工作体系、打造工作品牌。在全国会议典型发言2次,中央媒体推广经验25期,169名青年个人、75个集体、62个项目获省级以上表彰,“青春滨州”微博影响力位居16地市首位。
牢记党的助手定位。突出红色引领,整合红色教育场所76处,发布红色资源地图,组建“青春宣讲员”队伍,打造了新青年、青廉说等宣教品牌;加强组织建设,各级团组织达到1.33万个,本年度新发展团员1.82万名,完成率全省前三。
做出突击队贡献。扎实开展青春建功“三大战役”行动,在G228特大桥等重点项目组建青年突击队75支,举办青年职业技能大赛20场;“青鸟计划”数据库实现录入8万人,驻外青工委达到12个,高校驿站350个,举办全国高校路演、招聘会100场,大学生“返家乡”实践超过3000人。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资源整合,通过社会化运作,主办了山东省青年创新创效大赛、山东首届私域团长大会,第五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组织了“全民健身 青春乐跑”“书香滨州 星火阅读”等文体活动100余场,通过对上争取等形式募集资金311万元,用于圆梦微心愿等青少年关爱项目。
锻造团青品牌。聚焦心安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希望工程,助推安身;实施“菁才强滨”行动,助推安业;青年夜校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全覆盖,助推安康;启动心安护苗行动,开办滨滨学堂200处,建设12355青少年服务台接入全国数据,助推安心;实施“青年优居计划”,全省首创青工委“自治自理”模式,组织“青年优购”,助推安居。
崔志勇表示,2025年,滨州共青团将紧紧围绕“113388”工作体系,切入嵌入融入发展大局,扎实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协调市青年工作联席会推出并完成“我为青年办实事”20项,实施“四项行动”,不断提升共青团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实施“青春铸魂”行动。把牢“政治学校”定位,构建“理论宣讲,品牌引领,阵地支撑”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组建“青骑兵”队伍30支,基层宣讲200场,打造“新青年”“青廉工程”等品牌,“星火阅读”覆盖青少年超10万人,新建校外实践基地10处。
实施“青春强基”行动。建好走在前列的“先进组织”,紧盯内生动力提升,开展团干部五大专项行动,实施团员发展双提计划,年发展团员1.9万名,完成率确保全省前三。推进青联、学联换届,创新实施“团建联盟·百团联百企”。全省首创少先队学科教研员100%配备机制,全省率先破题企事业团组织大学生兼职工作。常态化开展暖“新”活动,焕新“两企三新”团建体系。
实施“青春护航”行动。当好联系服务青年的“桥梁纽带”,聚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及心安城市建设,建立“成长,安居,圆梦”服务体系。面向“14-16周岁不在学的重点未成年人群体”,实施“引航计划”,建立“6+X”帮扶机制。打造五星级12355服务台,开展“心安护苗”“070勇敢者”等专项行动。“优居计划”协调提供优质房源10000套,建成青年友好型阵地25处,举办青春音乐节、青春乐跑等活动50场。“青年夜校”“滨滨学堂”全年倍增开课600处,少年军校励志青少年超万人,“流动少年宫”惠及2万农村儿童。四、实施“青春建功”行动。组好永久奋斗的“先锋力量”,组织动员各条战线的青年投身“三大战役”,助力“三大行动”。承办山东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指导市青企协、青年电商联合会换届纳新,新建驻外青工委5家,打造“青企之家”8处,推出“青”字号信贷产品20个,举办“青企沙龙”“青创大讲堂”等活动30场,组建重点项目“青年突击队”100支,安全生产示范岗50个。开展“青鸟计划”招聘、路演60场,组织3000名大学生“返家乡”实践。常态化开展“家乡品牌推荐官”“冠军产品”推介活动。积极对接推进全国大学生出海创业大赛工作,建立涉外青年人才库,构建全链条建功体系。
团市委副书记房新天介绍,2025年,“滨滨学堂”以团组织联动高效率、建设过程高标准、志愿服务高水平、课程服务高质量“四高”标准,构建全域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
提升覆盖范围。以“滨滨有爱,关护未来”为主题,以重点青少年群体为服务对象,不断提升“滨滨学堂”覆盖力影响力。截至目前,全市共开设学堂252处,服务留守儿童15675人次,项目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阵地建设。建立“滨滨学堂”市级主课堂——滨滨学堂启航馆,集成儿童服务中心、课程孵化中心、共享交流中心,提档升级青少年活动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户外实践基地三种阵地,建立“公益活动场”,打造青少年15分钟服务圈。
优化资源配置,整合“五老”志愿者、青年讲师团、青春宣讲员、青年企业家、乡村好青年、新兴青年群体、青年学子等资源,建立五老六青“公益资源池”,根据儿童区域、年龄特点合理配置资源。四是细化课程设计,打造红色教育、传统文化、科技实践、心理健康、劳动教育五大课程,融入黄河文化、孙子兵法、非遗手造等地域特色,建立“公益课程包”,强化实践导向。
同时,优化课程反馈机制,根据儿童兴趣调整授课内容。2025年,“滨滨学堂”将联动更多社区、学校,既保证服务覆盖的广度深度,又通过弹性机制兼顾个体需求,让“滨滨学堂”成为既规范专业又充满人文温度的儿童关爱成长平台,让留守儿童在“滨滨学堂”获得高质量陪伴与成长。
团市委副书记张玥介绍,2025年,滨州团市委将迭代升级“青鸟计划”招才引智名片。
持续拓展在外青年人才“朋友圈”。滨州籍在外青年人才数据库新增10000人以上。在海内外高校和职业院校新建“青鸟驿站”50个,总数超过400个。新增杭州、西安等驻外青工委5家,总数达到17个。
精准提高青年人才“来滨率”。收集企业用工需求,面向华东、西北、东北等高校举办全国路演、专场招聘会60场。
不断创新大学生实习实践“线路图”。承办全国高校学子“来滨体验日”活动,组织3000名大学生“返家乡”实践,创新推出重点产业链“链上”实习实践路线及“职”引青春公益课,举办“返家乡”实践成果大赛,展示实践成果。
深度拉长青年人才“引才链”。动员市属高校万名学子开展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与高校探索共建校地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基地、“博士小院”等,实现柔性引才、长效引才。特别是今年滨州在全省破题实施“党建引领·三进赋能”大学生基层锻炼项目,率先实现市县同步推进在读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挂职团组织副书记或团建指导员锻炼,实现深化学术研究和助力地方发展的协同共进,在投身“三大战役”、助力“三大行动”的火热实践中展现青春担当,贡献青年力量。
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张惠勇介绍,团市委、市少工委按照团省委“星火阅读”工作要求,全面发动全市350余所中小学校广泛参与,累计开展“星火阅读”主题队课、队日活动1230余场,覆盖少先队员32.3万人,多个县级少工委、基层学校和近30名少先队辅导员获省级表扬。
注重创新实践,探索滨州经验。2023年团省委、团市委联合为惠民县姜楼镇明德小学建立起全市第一座“星火书屋”,2024年团市委全面发起“星火计划”,各县区团委联合各方力量为基层建设“星火书屋”阅读阵地100处,为基层少先队员搭建起阅读看世界的平台;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创新性开办“星火课堂”名师讲座,叫响了“星火课堂、名师名课,为党育人、培根铸魂”口号,一年多时间已累计开展专家讲座32期。
接下来,团市委、市少工委还将创新扩大覆盖到青年党员和积极分子,让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招募公益讲师团30余人,持续开展“在知爱建公益行,星火阅读进基层”活动,为县乡基层学校、社区青少年普及《阅读的重要性》等课程;近三年来,已累计开展活动266场,服务青少年及家长3万余人,以实际行动兑现“为青少年办实事”庄严承诺,以踏实足迹践行“在知爱建、阅读滨州”使命担当。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潘理溱)
责任编辑:田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