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万部手机变身“移动砝码”
新区城事 | 2025-03-31 09:57:30 原创
王雪来源:大众新闻·青岛西海岸报
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时光里农贸市场为市民发放计量监督贴。
“您的手机重206克,这是您的计量监督贴。”近日,西海岸新区长江路街道武夷山市场的公平秤前排起长队,市民李女士接过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递来的绿色标签,贴在手机背面。
这张小小的绿色贴纸,如今已成为区市场监管局整治“鬼秤”和“缺斤短两”的神器。自去年5月30日开展“手机变砝码 计量惠民生”活动以来,全区已有48.3万部手机变身“移动砝码”,构筑起全民参与的计量监督网络。“手机变‘砝码’,小事破题护航民生发展”入选2024年度全区机关“党建引领 创新突破”示范场景案例。
手机变身“砝码”
“鬼秤”无处遁形
“使用检定合格的电子秤对消费者的手机进行称重,在手机上加贴重量标签,手机就可以当成随身携带的‘砝码’。”区市场监管局计量科负责人王洪运介绍,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可将“手机砝码”放到商家使用的电子秤上进行称重,观察电子秤显示的重量和手机标签上的重量是否一致,就可以初步判断该秤是否准确。
在一处便民摊点群,记者目睹了一场“闪电打假”。新区市民张女士购买水果后,将贴着“198g”标签的手机放在商户电子秤上,赫然显示“215g”。“误差超过8%,这秤肯定有问题。”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随即对该秤进行封存检测。
用“手机砝码”检验电子秤是否准确,这样的场景在西海岸已成常态,手机变身“移动砝码”,让“缺斤短两”乱象得到了有效整治。
维护计量公平
提升城市形象
自去年5月30日新区开展“手机变砝码 计量惠民生”活动以来,区市场监管局在全区各农贸市场、便民摊点群等地点的公平秤处设置服务点,向市民宣传活动详情,目前,全区已有48.3万部手机变身“移动砝码”。
2024年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该举措成为保障旅游消费的“利器”。工作人员每日在金沙滩啤酒城西1门入口处宣传计量知识,让市民游客在啤酒城消费时能够借助“手机砝码”快速判断商家的电子秤是否准确,让市民游客在啤酒城更加放心地购物消费,进一步提升旅游体验。
“去年夏天,我北京的同学来新区旅游,在啤酒城买海鲜时,我们就用手机来试秤准不准,他对咱们新区的‘手机变砝码’赞不绝口。”新区市民赵先生说。
广泛发动群众
形成监督合力
“单靠执法力量难以做到监督全覆盖,必须全面发动群众。”区市场监管局计量科三级高级主办郭秀丽说,目前,全区已建立固定点、流动点、联动点“三位一体”监督体系,在21个农贸市场公平秤处设常态化服务站;24个市场监管所配备检定合格的电子秤开展“五进”(社区、校园、商超、工厂、加油站)活动;联合区内机关单位开展“进机关”活动,联合金沙滩啤酒城在景区布设服务台。
“通过开展‘手机变砝码 计量惠民生’活动,向公众普及了计量知识,让大家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来,形成了强大的监督合力。”区市场监管局计量科工作人员王锐告诉记者,如今的西海岸,人人都是监督员,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显著提升,同时对商家诚信经营起到有力的监督和警示作用,
下一步,区市场监管局将在推进“手机变砝码 计量惠民生”活动的同时,推进“一秤一码”工作,通过为每台电子计价秤配备专属二维码,将二维码管理标识和强制检定合格标识合二为一,作为唯一“电子身份证”张贴在醒目位置,实现检定信息、群众评价等“一码”统管,持续净化新区市场环境。
计量“小砝码”守护公平消费“大环境”
小小的一杆秤,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一头关系着公平诚信的消费环境。西海岸新区市场监管局推出的“手机变砝码”这一举措,构筑起全民参与的计量监督网络,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48.3万部手机化作48.3万双监督的眼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项监管创新,更是一座城市对公平的执着守护。
从“手机砝码”的巧思到“一秤一码”的革新,区市场监管局持续以科技赋能监管,下绣花功夫整治计量作弊行为。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求真务实、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沿着“公开透明、公正监管”的方向努力,切实守好民生计量的“每一杆秤”,就能与广大消费者携手共创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大众新闻·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王雪)
责任编辑:叶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