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银发熠熠映夕阳 党员余热谱华章

齐鲁红星 |  2025-03-31 10:26:45 原创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启动“大众党建案例库”征集展示活动(投稿邮箱dzrb1939@qq.com),面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征集优秀党建案例。以下为本期入选案例。

近年来,德州市夏津县北城街道积极探索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搭建平台载体,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参与基层治理、志愿服务、文体活动,开启银龄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新模式。

社区治理的好帮手

“小区里5号楼老张家楼上邻居在休息时间装修,我们赶紧去看看。”3月25日清晨,夏津县北城街道会盟社区龙湖小区的五位“老庭长”一大早便忙碌起来。

70岁的任清海与4名退休党员成立了“老庭长”议事厅,他们经常活跃在小区之中,向居民宣传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参与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化解邻里矛盾纠纷,他们没有精致的课件,没有事先打好的讲稿,但他们往台前一坐,就是一部法律百科全书。

让老党员“退休不褪色”,参与社区治理、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是会盟社区利用社区离退休老党员多的特点,打造“爱在龙湖里 暖在民心田”小区党支部阵地的核心宗旨,至今已开展5年。

“小区那间活动室,活动设施陈旧,放着太浪费资源了。”

“这个小区里没有室内场所,居民都没有地方活动。”龙湖小区五位“老庭长”聆听着居民意见。

了解到居民诉求,五位“老庭长”立即向会盟社区汇报,随后,社区立足居民诉求,积极打造“‘会’聚邻里 ‘盟’动全龄”党建品牌,依托小区党群活动室,开辟了集文化娱乐、教育学习、政策宣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活动阵地,为居民开展室内活动提供了场所。

“像任清海、王传远、张承亮、王华杰、王青鲁这样的老党员在我们社区有很多,他们倾听居民声音、反映居民诉求。针对社区治理中的难点和痛点,协助召集居民开会、商议难题,成为社区和居民间的‘好帮手’‘中间人’。”会盟社区党委书记谷晓培说。

群众自治的主心骨

从机械厂退休后的冯玉清,看到自己居住的小区道路失修、路灯不亮、电梯损坏、飞线充电等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衣食住行和小区的和谐稳定。作为一名老党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主动请缨成为一名老干部志愿者,继续发挥余热。自此,道路维修、矛盾调解、飞线治理……68岁的冯玉清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自2021年担任北城街道金都社区金都花城小区党支部书记以来,冯玉清更是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小区治理中,他充分发挥自身熟悉民情、号召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势,从组织凝聚社区党员力量入手,依托小区党群服务阵地,通过召开阳光茶话会、组织文艺活动,鼓励动员“红色管家”参与到安保、绿化、保洁、设施维修等社区工作。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社区治理服务队伍中来,形成了党员带头上、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

“小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就像堆积沙子,自己产水泥,凝聚力来自大家的能动性,自发地向组织靠拢。”是冯玉清常挂嘴边的话。冯玉清通过创建“三心工作法”,建立“红色联动”议事会,组建“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的形式,解决居民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心用情用力化民愁、解民忧。此外,他还定期组织开展线上视频交流会,专门为不能及时参加党组织活动的老同志搭建起学习的平台,通过交流思想动态、分享心得体会等互动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与关怀。

面对A2号楼雨污分流改造纠纷,冯玉清连续5天蹲守施工现场,与居民代表、施工队协商多版改造方案,最终让84户居民达成共识;他带领党员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带头披上马甲、撸起袖子、拿起工具,清理道路垃圾、杂草;每年赶在雨季前集中走访摸排整治漏水隐患……累计组织文明交通劝导26次、惠民政策宣讲15次、居民纠纷排查68起、志愿服务活动12场次,为8名孤寡老人送大米、面粉等生活必需品,为2名困境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帮助,为16名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学生圆梦微心愿,让幸福感与获得感充盈在小区每个角落。

“老少爷们把我选出来当这个支部书记,就是让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大家伙信得着我,我就扑下身子干,小区里的事,我自己能办的抓紧办,办不了的,我就向社区、街道反映帮着协调解决,只要我还干得动、群众还信得过,我就要一直干下去。”冯玉清坚定的说。

志愿服务的主力军

“张爷爷,这是我的弟弟,今年我带着他一起来您这里学习写字。”12岁的李敬玮带着9岁的弟弟李敬琪,来到滨湖社区,参加张刚贤开办的公益书法班。今年,是张刚贤第2年在社区开办公益书画班。2年来,张刚贤服务时长达220多个小时,“收徒”达30余人。

“下笔时不要着急,一笔一笔来……”在滨湖社区一楼的书画室,一位身着白衬衣、红马甲的长者正在黑板前讲解着汉字的书写技巧,台下围坐着认真听讲的小朋友。

讲课的老人名为张刚贤,今年64岁,党龄已有40年。自幼酷爱书法,每天都坚持作画写字。退休后,张刚贤选择扎根小区,做一名小区志愿者、文化传播者,为小区、居民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用实际行动让老有所乐更有所为,点亮居民幸福生活。

多年来,每逢重要节庆,他总是同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到困难户、军烈属、孤寡老人、困境儿童家中慰问并拍摄全家福。他带头成立社区走街串巷宣传队、书法志愿服务队,深入到德百广场、会盟公园等场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民生政策、防诈防骗等信息,居民们亲切地称呼张刚贤为政策宣传的“大喇叭”。

他还将关心下一代工作放在心上、落在实处,为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带领青少年开展志愿服务,培养责任意识;指导未成年人开展文体活动,促进全面发展。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社区慈善事业的深刻内涵,用爱心和智慧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构建和谐美好社区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参加这些活动不仅能愉悦心情、陶冶情操,同时也提升了自我,这既是‘助人’,也是‘自助’,既是‘乐人’,也是‘乐己’。”张刚贤笑着说道。

没有惊天的壮举,只有平凡的点滴;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付出。退休老干部们的身影不仅活跃在社区,更是走进居民的心里,他们将坚持“退”而不“休”献余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共筑和谐美好社区,让爱与奉献遍布每个角落。

策划:吴永功

统筹:李扬

通讯员:王保行

责任编辑: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