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财一季度出现新变化:定期存款利率倒挂,低风险理财产品亏钱
理财家 | 2025-03-31 11:10:47 原创
刘勇来源:大众新闻·经济导报
在利率走低、黄金高位波动等大环境下,2025年一季度金融理财领域有了新的变化。
在进入2025年后,黄金价格连续创出新高,已突破3000美元/盎司大关,直逼3100美元/盎司大关而去;而作为最稳定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却出现倒挂,整存整取5年期利率已低于3年期存款利率。此外,颇受投资者欢迎的低风险理财产品竟然也开始亏钱了。
黄金连创新高
在经历了2024年的“大牛市”之后,2025年开年,黄金价格依然坚挺。
1月2日,伦敦现货黄金开盘于2625.17美元/盎司,随后的交易日就逐波拉涨,接连创出新高。1月31日,伦敦现货黄金突破2800美元/盎司。2月18日,伦敦现货黄金突破2900美元/盎司。3月17日,伦敦现货黄金突破3000美元/盎司。3月29日,伦敦现货黄金报收于3084.11美元/盎司,距离3100美元/盎司大关只有一线之遥。
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伦敦现货黄金上涨了458.94美元,涨幅达到了17.48%。
“此轮黄金上涨由多重因素驱动,其中避险需求激增是首要原因。”黄金分析师张亚林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近期美国关税政策几经变动,将关税作为谈判筹码,对多国和地区挥舞“关税大棒”,给全球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纷纷涌入黄金市场寻求避险。
此外,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充满波折,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升温,黄金避险属性进一步凸显。“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黄金因其避险属性受到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张亚林表示。
除了上述原因外,经济数据与货币政策也为黄金上涨提供了支撑,美国通胀压力的减弱叠加劳动力市场降温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
全球央行的购金行为也不容忽视。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24年《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黄金需求总量(包含场外交易)达4974吨,需求总额达3820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央行连续四个月增持黄金,2025年1月份增持黄金16万盎司(约4.98吨),2月份同样增持16万盎司。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末,我国人民银行黄金储备报7361万盎司。
尽管黄金价格已经站上3000美元以上的历史高位,但机构仍对金价走势持乐观态度。瑞银集团将黄金目标价位从每盎司3000美元提高至3200美元,认为任何价格回调均是买入机会。澳新银行也将未来3个月黄金价格预期提高至3100美元,并将未来6个月黄金价格预期提高至3200美元。
“存期越长收益越高”的传统存款模式变了
钱存越久越“亏”正在成为现实。
一般来说,基于期限溢价规律,银行的存款期限越长,给予储户的利率就越高,以此吸引储户进行长期存款。因此,当短期限的存款利率高过长期限的存款利率时,存款利率就被认为是“倒挂”。
经济导报记者查询多家银行App发现,不少银行存在存款利率长短期“倒挂”现象,主要体现在整存整取5年期利率低于3年期存款利率,但不同期限的起存金额可能存在差异。
邮储银行App显示,该行整存整取三年期利率为1.9%,而五年期利率仅为1.55%。
中信银行App显示,50元起存,三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为1.55%,五年期利率为1.60%;在该行专享定期栏目中,100元起存的三年期利率可达到1.90%。
建设银行App显示,三年期存款利率为1.90%,五年期利率仅为1.55%,一年期和两年期利率分别是1.35%和1.45%,三年期利率明显高于五年期。
“对银行来说,储户的存款相当于银行的‘负债’,调整存款利息其实是在调整负债结构,从而减轻负担。”济南一家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张萍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当前更倾向于吸收低成本短期资金,导致长期存款利率低于短期利率。”
张萍告诉经济导报记者,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出现“倒挂”并非新鲜事,在2022年,就有多家银行的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出现过利率“倒挂”现象。“2022年,我行3年期存款利率可以达到3.15%,5年期却只有2.75%。”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存款利率“倒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反映出银行对利率走势的研判,即银行预判存款利率将继续下行,因而主动减少吸收利率较高的中长期存款,所以中长期存款利率反而更低。
“央行持续推进稳增长、促消费的货币政策,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核心目标,近期央行两次表示会“择机降准降息”,为存款利率下行提供了政策空间。”张萍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存款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行可能。
低风险理财产品亏钱了
原本“稳如泰山”的低风险理财产品也开始亏钱了。近期,随着债市波动加大,固收类理财产品净值跟随下跌。有投资者反映,其持有的银行R1低风险理财产品开始亏钱。
中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多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债券类资产等。从2月份开始,债券市场出现了一轮明显调整,对以债券为底层资产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产生了冲击。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多只R1理财产品出现近1个月年化收益为负的情况。
2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便已出现下跌。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25年2月,银行理财产品短期收益跌幅较为明显,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降至2.27%左右,封闭式固收类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降至2.29%。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债券市场调整,不少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出现回撤。”银行业分析师张鹏博解释,“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主要为国债、高等级信用债及同业存单等固定收益类资产,近期债市剧烈波动,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会直接承压。”
受此影响,多家银行的理财公司公开发声。兴银理财方面表示,债市调整接近尾声的信号明显,时间上看,已持续约2个月,接近过去2年债市调整周期的上限。未来债市进一步调整的空间或有限,但受季末资金波动、机构行为影响,短期市场利率可能在高位震荡。
兴银理财方面建议,普通投资者耐心持有,不管债券价格涨跌如何,其票息每天都会累积并计入净值中,因此对产品净值恢复具有支撑作用。短期可能有波动,但货币宽松周期下债市修复只是时间问题;同时多元投资,如果不满足于纯债产品、可以考虑含权“固收+”产品,一方面可以对冲债市风险,另一方面也能部分参与到股市的行情。
招银理财方面表示,短期看,债市波动率或将小幅下降,市场或将进入温和震荡期。接下来,债市进一步调整空间有限,债市或在政策节奏、科技创新、资金价格等多因素影响下呈现宽幅波动。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
责任编辑:吴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