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动齐鲁|滨州:68年后的“迎归”
联合日报 2025-03-23 22:12:45
他们生活在我们的记忆里 我们生活在他们的事业中
滨州:68年后的“迎归”
“煌煌烈士尽忠臣,不灭光辉不朽身”。这些几经转述的“碎片”,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记忆,更是一次穿越时光的回望,可以帮我们勾勒出那段烽火岁月在一代热血青年身上烙下的时代印记,让我们感悟他们在“舍与得”的抉择中映照出的家国情怀。
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
被岁月洇黄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讲述人:杨君华 山东省政协
委员,滨州市政协常委,民建滨州市委会主委,滨州市贸促会会长。
2018年3月的一天,一位烈士的亲属向滨州市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无偿捐献了一张1952年颁发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透过这张已被岁月洇渍的发黄的证明书,我们了解到老渤海一名光荣战士的故事。
《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记载:“满凤吉,一九四四年二月参加革命,七月入党。在一二八师三八二团三营营部任排长,不幸于一九五〇年四月二十日在海南岛战斗中光荣牺牲。”
满凤吉,滨州博兴人。1944年当兵离开家乡后杳无音信,直到1952年底,家人才知道他牺牲在海南,但却不知道他葬在何处。烈士牺牲68年后,这张证明书交到了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负责同志手里,本着让英烈魂归故里的念想,一场从滨州到博兴,从北京到河南,从山东到海南的寻找开始了。
寻找之路从烈士的故乡辛集村开始。辛集村在今天的滨州博兴吕艺镇,抗战时期,这一带是清河区党委和八路军清河军区的机关驻地。在这里,户户住过八路军,家家出过子弟兵。1944年2月,满凤吉从家乡参军入伍,随后跟随部队打王高、拔侯镇、战邢姚,蒲滨战役中攻蒲台、克滨县、取北镇,横扫杜店、尚店、里则、前后韩、鳌头周、玉皇顶等据点。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在生和死的考验中,满凤吉坚定了“为中华民族谋解放,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入党初心,很快成长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共产主义战士。
随着寻找的开展,我们通过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渤海分会联系了驻扎在河南巩义的武警128师。在128师师史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地点:1950年4月,海南黄竹。
1950年4月17日,128师强渡琼州海峡;4月20日7时,满凤吉所在的382团3营包围黄竹,满凤吉烈士在这场战斗中光荣牺牲。于是,满凤吉牺牲的地点得到确认,就在黄竹。但是黄竹镇有31个村,80平方公里,具体牺牲和安葬地点依然不能确定。适逢武警128师退休的冯予生副政委在武警海南疗养院疗养,他亲赴黄竹寻找,并拍摄了登陆地点照片,但是具体安葬地点仍未确定。
本来以为这场“寻找”就这样结束了……
2018年4月,渤海军区原司令员、43军副军长杨国夫之子杨凯重走先辈走过的海南路。他在当月22日晚发来微信:“今天在海南玉包纪念广场看到满凤吉的信息”,并拍摄了照片。于是,满凤吉烈士的牺牲和安葬地点最终得到确认。
随即,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负责同志将信息反馈给烈士亲属,在当晚22点13分,杨凯又专门打来电话,让转告烈士家属:“这次43军后代近300人都对先烈进行了祭拜,他们生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生活在他们的事业中,我们告慰先烈!”
“煌煌烈士尽忠臣,不灭光辉不朽身”。这些几经转述的“碎片”,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记忆,更是一次穿越时光的回望,可以帮我们勾勒出那段烽火岁月在一代热血青年身上烙下的时代印记,让我们感悟他们在“舍与得”的抉择中映照出的家国情怀。
责任编辑: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