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山丘区农村供水保障模式,山亭区大厂小站高池细管供水模式思考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    2025-03-22 10:10:00

一、山亭区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背景

2023年4月份,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要求“山丘区尽最大可能推进区域供水规模化,实现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同时建立了由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的山东省农村供水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农村供水保障和水质提升专项行动落地。省水利厅厅长黄红光特别关心山亭区城乡供水保障工作,要求山亭区打造全省山丘区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样板。

实施山亭区农村供水保障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民生工作部署的关键一招,也是提升我区群众满意度和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成绩的必要条件。

二、山丘区供水“山亭模式”探索

山亭区农村供水模式主要针对山丘地区农村供水的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来确保供水安全和水质达标。以下是该模式的主要特点和措施:

(一)山亭区农村供水创新举措。山亭区位于枣庄市东北部,总面积1019平方公里,辖10个镇街,总人口54万,722个自然村分布在5400多座山头之间,山地丘陵面积88.6%,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所有村庄都是依山傍水而建,40年前靠河的吃河水,靠山的喝山泉,没有河水、没有山泉的就地掘坑收集雨水。夏季收集雨水,全年饮用。围绕吃水难的问题,涌现了榆树腰铁姑娘开山凿石引水的故事。到2022年底,全区集中供水率仅为2.49%,还有80个村没有通上自来水。根据山亭区山丘区的地形特点,在省市专家和老水利、土专家论证下,山亭区供水水源采用多水源供水模式,围绕供水覆盖程度高、供水保证率高、建设成本低、供水运行成本低的原则,山亭区确定“2+6+N”供水布局。“2”是依托岩马水库地表水建设2座大型水厂,确保稳定安全供水;“6”是分片建设6个即加压、补水、补氯为一体的供水调节站,现场掺混地下水,减少输水管径,确保水质达标;“N”是建设50多个高位水池,一次加压,覆盖周边,自流到村,大幅降低供水成本,远水就地处理,近水细管输出,中途科学掺混,高池送水入户,形成大厂小站、高池细管山丘规模化供水山亭模式。高池细管山丘区规模化供水方式在凫城镇完美展示,集中供水率达100%。

凫城镇位于山亭区最南部,沂蒙山区西南边边麓,域内山峦重叠,地面起伏大,境内大小山头126座;镇域面积113.7平方公里,由东凫山、付庄、张庄三大流域组成,镇内东凫山流域分布十字河南支;付庄支流分布峄城大沙河、付庄支流;张庄支流全流域因地层的原因全流域地下水匮乏,饮水相当困难。凫城镇辖18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镇域内最高居民横岭村住户高程点335米,最低居民户在文王峪新村高程92米,全镇境内村庄居民住宅高差243米,单村居民住宅高差75多米,集中供水难度大,经过多次方案筛选和比较,凫城镇采用独立的地下水源供水系统,高池细管模式供水。

(二)凫城镇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供水模式选择。

1.筛选水源井:根据凫城镇地形、地势情况,有3块相对独立的地下水源可作为水源使用。2023年5月也就是一年中枯水期最严重的季节,选择庙南峪水源井、涝坡水源井、王湾水源井进行抽水试验,庙南峪、涝坡、王湾水源井分别使用每小时出水量60m³、80m³、50m³的水泵连续运行48小时,测试水量和动水位的变化,结果显示3个测试井出水量每小时分别达到103m³、115m³、75m³,3眼抽水试验机井静动水位差分别是13米、17米、15米。测试结果的3处水源井24小时出水量均达到2000方以上,满足供水需求。

2.水质检测:分别委托山东上善自来水公司、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检测水源井水质,丰水期的检测结果全部符合山东省地下水质量标准,枯水期涝坡水源井硝酸盐超出标准值的0.5个百分点。

3.测量水源井井口高程、自然村农户最高居住点高程和区域高程。初步设定3处高位水池高程位置,初步定点上水管道线路。

4.高位水池位置 :选择蓄水池的位置首先符合国土空间规化既不能占用耕地,也不能建在生态红线内,还要达到覆盖区域最高户自流需求的相对高度,需要规划建设人员拿着国土规划平板仪现场核对可用的地类,能用位置基本都在山顶以下,高坡位置。根据各村最高户高程、管道压力损失和现场勘测核对确定蓄水池位置。最终确定庙南峪(高程288米),南山蓄水池(高程243米),王湾蓄水池(高程308米)。最大程度扩大高位水池覆盖自流到村的村庄,降低供水成本。

5.定点入村控制室,初步拟定输水管网初步线路。

6.确定单独设立高位水池有效容积,按照覆盖人口,每日最高用水量25%-40%核定区域蓄水池容量。

7.供水模式的选择:拟用水源充足、水质合格,拟定蓄水池、管线占地许可的情况下,根据凫城镇山丘区地形、地势分布特点,凫城镇供水工程采用分片集中供水模式,新建3座高位水池,分别是庙南峪蓄水池选定高程288米、容量100立方米,覆盖9个自然村;南山蓄水池选定高程243米、容量500立方米,作为主要水源,覆盖32自然村,王湾蓄水池选定高程308米,蓄水池容量180立方米,覆盖15个自然村。山区地势起伏大,本着经济运行的原则,少数相对较高的户或村庄使用局部加压供水,确保供水的稳定性和便利性,集中供水率达100%。

8.应急供水:为应对突发供水事件(如干旱、水污染)的发生,确保正常供水,提出3套备用方案,第一应急预案,每个蓄水池都有2处水源井,一用一备。备用井同样进行严格的抽水试验和水质检测,全部合格才能使用;第二应急预案,3处蓄水池做到互联互通。如果南山蓄水池因故不能正常供水,庙南峪蓄水池、王湾蓄水池同时通过自流的方式为南山蓄水池覆盖的村庄实现供水,如果庙南峪蓄水池或王湾蓄水池因故不能正常供水,南山蓄水池通过加压泵站加压恢复庙南峪蓄水池或王湾蓄水池。第三应急预案,保留原有的单村或联村供水水源井。如果现有主管道不能通水,在入村控制室实现切换,恢复原单村供水水源井供水。

9.智能化供水模式:农村智慧化供水系统建设旨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村供水效率、保障水质安全、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以下是农村智慧化供水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A、农村智慧化供水系统架构:

   农村智慧化供水感知层:通过传感器、智能水表等设备实时监测水源、水质、水压、流量等数据。

   农村智慧化供水网络层:利用物联网(IoT)、4G/5G、LoRa等通信技术,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

   农村智慧化供水平台层:搭建智慧供水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存储、分析和处理。

   农村智慧化供水应用层:提供供水调度、故障预警、用户服务等功能,支持移动端和PC端操作。

 B、 农村智慧化供水主要功能:

   实时监测:对水源、水质、水压、流量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

   智能调度:根据用水需求和水源情况,自动调整供水策略。

 故障预警: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预警设备故障或管网泄漏。

   远程控制:支持远程操作水泵、阀门等设备,减少人工干预。

   用户服务:提供用水量查询、缴费、报修等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通过智慧化供水系统的建设,农村供水将更加高效、安全、便捷,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10.水质监测与处理

水质监测: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供水水质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问题。

水质处理:在涝坡水源井建净水车间一处,每小时生产净化水30吨,在枯水期涝坡水源井水质出现异常时掺混后供水,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11.水源保护: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划定每个水源井一级、二级保护区,防止污染,确保水质安全。

12.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管理与维护:

明确管护主体:明确农村供水工程由一家国企独立运营管护,区城乡水务局为农村供水保障工程行业主管部门,乡镇、村级及相关单位协助国企运营,确保供水工程的正常运行。

运管机构:国有企业对乡镇设立供水管理运营服务机构,设有:镇街专职管理员1名、巡线员1名、收费员1名、运维人员2名,根据片区划分片区设立水管员,负责片区内用水户管理服务。每个运维服务机构根据用水量单独核算漏损率和供水成本。按漏损率核算水管员绩效工资。保证水管员管理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资产移交:对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所涉及机井(含应急水源设施)、水厂、取水口、主管网、加压泵站、村内管网、水表井等供水设施管理使用权移交给供水管理企业,便于供水管理企业运营使用。

维护保养:定期对供水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及时维修更新损坏管件设施,确保供水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13.宣传教育:深入集市、镇街、农户进行《水法》《农村供水管理条例》宣传,张贴供水管理明白纸,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和节水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以上措施,山亭区山丘区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有效地解决了山丘地区农村供水的难题,提高了供水保障水平,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三、工作建议

(一)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综合预算中只含占用恢复费用,不含迁占补偿费用,迁占补偿由地方负责,设计方案中管线迁占费用较大,地方不愿承担,随意更改管道线路,造成供水成本增加,造成恢复费用远大于迁占补偿费用。建议迁占补偿列入综合预算内,按设计施工可降低运营成本。

(二)实行DBFO模式:(设计-施工--融资--运营)国企负责设计、施工、融资、运营,国企集建设、施工、运营单位为一体。重点强化国企员工工程质量的责任意识,使用先进技术、优质设备是工程正常运行先决条件。

(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安瑞)

责任编辑:刘晓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