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逃的“星火保”“连环坑”!谎称激活医保开通保单,低保费背后藏着“魔方业务”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 2025-03-19 12:09:39原创
在互联网平台中,个别保险公司“保障权益订单还未领取”“保障已入账,请尽快领取”一类的标语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还有的通过“首月低保费”的噱头吸引消费者“薅羊毛”,但抱着“薅羊毛”心态的消费者却有可能因此陷入保费翻倍的“泥潭”。近日,社交平台上对“星火保”的吐槽连绵不绝,包括模糊保险类别、频繁电话骚扰要求消费者投保、继续开展“魔方业务”等。根据消费者的投诉内容,记者也进行了投保、退保体验。
消费者投诉:
“星火保”引导投保噱头多
近日,刘志(化名)正在处理手头的工作,有一个电话打来,他瞥了一眼来电号码,发现号码归属地是自己的老家。“接起电话后,对方告诉我要购买‘星火保’。”刘志没有再理会,但是后来直接是个人手机号给他打来了电话,“对方语气比较凶,问我‘你怎么还没有购买保险,别人都买了’等。”刘志表示,对方随后给他发送了短信,短信中包含了保险购买链接,对方称这个保险是买社保赠送的。“刚好那个月公司给我买了社保,然后我就半信半疑地点进去了,刚开始要求输入手机号,然后就要输入身份证,吓得我马上退出来,这是不是什么新型诈骗呢?”刘志说。
在刘志将自己的经历发布到社交媒体后,有消费者表示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一位网友表示,“最初‘星火保’有人打电话,表示有关于我医保的问题要我确认,需要支付0.5元激活一下。支付结束后,我看到这个保险每月要交费67元,面对我的追问对方只是一再回答不会收取。几天后,又有人打电话告诉我因为没续保逾期了。就前几天的事情怎么又续保?而且我表示要退保,对方却语气很凶地不让我退保,现在我想取消也不知道怎么弄,只能关闭支付软件的自动扣费功能。”
个别保险公司为发展短期健康险业务,将低保费、低保额、高免赔的医疗险、重疾险或免费赠送的低保额、高免赔重疾险作为“引线”保险方案进行获客,进而引导其“升级”投保常规医疗险或重疾险。该类业务在业内被称为“魔方业务”,主要由保险公司与经纪公司及与其有关联关系的技术服务公司开展合作,通过互联网平台以广告推广方式销售。
记者体验:
“申请退保”入口难找
除了在社交平台中可以看到消费者吐槽“星火保”,在消费投诉平台中,也可以看到“星火保”的身影。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中表示,星火保未经过自己同意擅自投保。“当时购买了‘星火保’的一款每年保费不到10元的保险,还同意了自动扣费。但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又被告知购买了百万医疗保险并开通了自动扣费,这也不是我自己在小程序中购买的,现在想取消都找不到这个保单。”该消费者表示。
3月18日,记者登录“星火保”的微信小程序进行了投保体验。在“星火保”小程序的“产品”页面中,记者看到“星火保”的保险产品价格区间在4.13元起/月至21.4元起/月之间,包括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等。在“我的”页面中,“星火保”推荐了“600万医疗保障”产品,记者点击进入后,页面提醒该产品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保,由安行天下保险经纪(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经纪服务。产品页面中包含保障详情、缴费方式等,但是没有显示具体的投保费用区间,需要输入手机号码、姓名、身份证等信息之后,才可以看到需要缴纳的保费金额。
随后,记者购买了标价4.13元起/月的中国人保防癌险,在投保页面输入各项个人信息后,页面显示保费为7.46元/月,保障期限为1年。在记者点击“加入保障”按钮后,便立即切换到“保障升级”页面,显示“升级可获得保障额度提升,更低重疾免赔额,更高赔付比例”。随后,记者进行了退保体验。在“保单查询”页面找到了保单,投保信息、缴费计划等内容的字体、颜色都较为醒目,但是连续翻阅两遍页面后,记者才在下滑页面时看到浅灰色、小字号的“申请退保”。记者点击“申请退保”后进入“星火保客户服务中心”,需要重新输入手机号、验证码登录,申请退费后页面会进行“挽留”,提醒退出保障可能遇到的损失与风险,并表示退款申请将在1~3个工作日内处理。
3月18日,记者拨打了“星火保”的全国服务热线进行咨询,客服人员表示,此前消费者首月保费0.5元,续费后67元/月是因为勾选了保单升级,保费会根据对方实际年龄和有无受益保障来计算。该客服人员还表示,消费者如果没有升级保单,依然可以享受0.5元/月的保费。对于记者体验中遇到的“申请投保”字样不清晰情况,客服人员表示,“如果有年龄比较大的用户确实可能看不到,但是我们这边退保也很方便,电子保单等都有退保电话。”
监管部门:
退保过程应流畅、无障碍
2023年11月6日,针对短期健康险,监管部门连续发布两份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关于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有关风险的提示》(以下简称《提示》),进一步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经营,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通知》要求,不得通过随意调整精算假设等方式改变短期健康险产品的费率结构,严禁出现“0费率”等各类明显不符合精算原理的情况。此外,不得违规通过批单、批注等方式随意更改产品的保险责任。
业内人士表示,“魔方业务”更早的出现形式是“0元保险”。自2021年以来,监管先后下发多个文件,叫停了“首月0元”业务。然而,市场上,类似“0元保险”的销售手法也在不断“变种”。
对此,《提示》明确,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承保的业务,投保人完成单个产品投保流程后,保险公司要明确告知其投保流程已完成。不应使用“保障完善”“产品升级”“保障提升”等词汇,不当引导投保人进行新的投保或保全动作。同时,不得隐藏或以电话回访、客服跟进等方式变相隐藏退保、保全等入口,确保退保等服务过程流畅、无障碍。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记者 王天书)
责任编辑:王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