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低等于骨质疏松吗?先别急着吃钙片!

科普 |  2025-03-24 15:50:38 原创

大众新闻客户端 周欣怡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体检报告上赫然写着

"骨密度低"四个大字

是不是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别急着冲去药店买钙片

先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骨密度低=骨质疏松?

"医生,我骨密度低,是不是骨质疏松了?"这是门诊最常听到的问题。其实,骨密度低和骨质疏松之间还差着一个"诊断标准"的距离。

骨密度检查(BMD)是通过仪器测量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结果会用T值表示:T值≥-1.0:正常-2.5<T值<-1.0:骨量减少T值≤-2.5:骨质疏松所以,骨密度低可能是骨量减少,也可能是骨质疏松,需要医生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来诊断。

骨密度低,吃钙片有用吗?

骨密度低时,单纯吃钙片有一定作用,但效果有限。钙是骨骼的重要成分,补充钙片可以为骨骼提供钙源,但仅靠钙片难以显著提高骨密度。

治疗骨质疏松症需要综合补充钙和维生素D,并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才能更有效地增加骨密度。

补充钙片的同时,应确保足够的维生素D摄入,因为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

骨密度低该怎么吃和动?

1.饮食方面

①高钙饮食: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类、坚果、绿色蔬菜等,每天钙摄入量应达到1000~1200毫克。如果饮食中钙摄入不足,可在医生建议下适当补充钙剂。

②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可以通过晒太阳(每天至少20分钟)或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蛋黄、鱼类等)来补充。

③均衡饮食:保持饮食多样化,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高盐、高脂肪饮食。高盐饮食会增加钙的流失,因此,应尽量减少盐的摄入。

2.运动方面

①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跳舞等,这些运动可以让身体承受自身重量,刺激骨骼,增加骨密度。运动时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强度,避免过度运动。

②肌肉强化锻炼:如使用弹力带、哑铃等进行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力量,降低跌倒风险。

③平衡与柔韧性训练:如做瑜伽、打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减少摔倒风险,还能强健骨骼,改善身体机能。

四类人建议做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代表骨骼里的骨量情况,是判断骨头里面钙够不够、骨骼强度好不好的重要指标。绝大多数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及营养均衡的健康年轻人,不需要常规做骨密度检查。但是,以下四类人群建议做骨密度检查。

1.50岁以上发生了任何原因导致骨折的人群。

2.65岁以上的女性、70岁以上的男性都应该做一次骨密度检查,并到专科医生处就诊,根据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治疗。

3.绝经后至65岁的女性、50岁至70岁的男性,如果有骨折的危险因素,尤其是有骨质疏松症状(活动后腰背痛、身高降低、驼背等),也需要做骨密度检查。

4.不到上述年龄,但患有引起低骨量或骨丢失的疾病,或者服用可引起低骨量或骨丢失药物的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单纯依据体脂秤、超声骨密度的检查结果不能诊断骨质疏松。体脂秤理论上能简单反映出骨骼的健康程度,但计算结果与饮水情况、使用方法、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准确性有限。超声骨密度检查只是骨质疏松的一种筛查方式,可能出现漏诊。

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DXA)是用低剂量X线检查身体成分的方法,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同时也是反映身体脂肪和瘦组织(如肌肉量)含量的金标准。

特别提醒:DXA需要检查腰椎和髋部两个部位,如果仅检查其中一个部位,可能出现漏诊。

资料来源:健康中国、健康报、宜宾市中医医院等

(大众新闻记者 周欣怡 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张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