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淄博全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EQI连续3年居全省内陆城市第一位
今日淄博 | 2025-03-14 10:36:16
记者 孙馨
3月13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拼经济 比贡献 看成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邀请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向社会发布淄博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有关情况。
据介绍,近年来,淄博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系统观念贯穿环境治理全过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年,在大气环境方面,淄博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改善率为2.7%,优良天数创下历史新高,比上一年增加了19天,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4天,成为全省唯一综合指数、PM2.5浓度连续5年持续改善的城市。在水环境方面,水环境质量指数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2位,同比改善1.62%,改善率位居全省第3位。19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均为100%。在生态文明创建方面,生态质量指数(EQI)达到54.45,列全省第4位,连续3年位居全省内陆城市第1位。继沂源县之后,博山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生态文明强县。各类示范区、实践创新基地的创建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全省前列。生态环境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位居全省前列。
这些数据既有优异成绩的延续,又有“历史之最”,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生动实践,彰显了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一以贯之”的坚定决心和强大执行力。
据介绍,淄博在大气、水、生态安全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
一是各项支持性措施和帮扶力度不减,全力推动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充分发挥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分线指挥部作用,重点针对SO2、NO2、O3等落后指标,集中全市力量向着根源性难题发起冲击。保持“绿色通道”畅通,全力服务532个省市重大项目的环评审批和要素保障。以齐鲁化学工业区及3个试点企业完成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为契机,引发产业链上下游共同绿色升级的裂变效应。引导“1+6”重点行业(煤电+建陶、水泥、砖瓦、石灰、玻璃、耐材)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治理提升,继续支持和指导企业策划项目,帮助符合要求的项目申报中央和省级污染治理资金。加快绩效提级审批速度,打通“即申立审快报”工作路径,对于环保绩效水平先进的企业,可以减轻或免除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停限产措施。
二是环境治理措施和工程项目稳步推进,水环境质量实现“保二争一”。继续开展飞行监测和日常巡河工作,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深化黑臭水体治理,细致排查河湖和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的问题,完成“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制定人工湿地管理办法,做好“两清零一提标”查漏补缺,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继续保持100%。扎实开展水生态摸底调查工作,探索修复治理配套政策,研究制定可行性措施;策划美丽河湖项目等重大工程项目,指导沂河和文昌湖分别创建国家和省级美丽河湖,为市民提供更加优美的滨水空间,让水的灵动与城市的活力相互交融。
三是不断夯实环境修复治理和安全底线,扩大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从严抓好沿黄重点区域生态治理,推进黄河周边防护林、绿网、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巩固黄河淤背区百里生态廊道生态成效,扎实开展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恢复增加生物多样性。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完成优先监管地块土壤污染管控省定任务,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确保9个地下水国控点位稳定达标。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完成化工园区“一园一策一图”编制,做好鲁中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运营。
2025年,淄博市将发扬“拼搏担当、实干争先”精神,全力完成“十四五”任务目标,科学谋划“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有关治理项目;秉承“拼在要害、拼得其法”理念,继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完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制度,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为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更多绿色动能,奋力谱写“美丽淄博”建设新篇章。
责任编辑:吴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