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鹤山房|空山人语照青苔,古风禅意入画来——空山先生的禅意画欣赏
大众·半岛新闻 2025-03-07 17:43:03
《空山人语照青苔,古风禅意入画来》
房建武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
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艺术往往成为人们寻觅精神安宁的心灵港湾。近年来,空山先生以笔为犁,躬耕不辍,在宣纸上勾勒出禅意氤氲的方寸天地,将禅机哲思、自然生趣与文人诗意熔铸于一体,创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空灵之美。他的画作不似工笔的繁复,也非写意的恣肆,而是以简驭繁,在虚实相生间叩击心灵,直达澄明之境。
一、禅画源流
禅画始于唐,兴于宋,在南宋达到顶峰。广义的禅画是指描写禅宗题材以及带有禅宗理趣的水墨画,有的画家没有修禅同样可以达到禅画的审美意趣,空山先生的禅意画就属于这种类型。
在南宋的禅画中,借平常生活悟机的作品比比皆是,如表现日常生活的补衲、读经、斫竹、卧睡图,表现问答场景的各类禅会图,表现自然景观的花鸟山水画,等等,这些画作亦禅亦画,皆可看作是禅者自性的显现。
空山先生的画作,空灵通透,他并非刻意去追求虚空、营造禅意,而是善于在日常生活中、一树一石、一花一鸟中发掘本真和无限,所以他的态度是悠然意远而又怡然自足的。他的画风是超脱的,但又不是出世的。
空山的禅意画虽然讲求空灵,但又是极写实的。他以气韵生动为理想,但画面充满着静气。一言蔽之,他是超越自然而又贴近自然,是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又是自然的本身。正所谓“师法自然,神妙无穷。”
二、禅心入墨
禅宗所宣扬的“心性”常常指的是佛性,六祖慧能认为“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禅者心性的修养透过笔墨形象自然流露,可看作寻求证悟自性的心境表达与寄托。
禅画在人物形象上充满了喜感与趣味,所绘人物多是形神萧散、快活放逸之人。譬如,描绘寒山和拾得拍手笑、布袋开怀皤腹、六祖撕经书、鸡骨和尚笑看斗鸡、寿老人额头硕凸……都带有极强的趣味性。
空山先生的画作始终萦绕着禅宗的智慧光芒。无论是“老僧入定”中闭目凝神的枯瘦身影,还是“罗汉面壁”里人与石壁的永恒对话,他都以极简的线条与大幅的留白构建出“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禅境。他笔下的柳枝轻拂,荷叶舒展,墨色晕染间似有迦叶尊者的衣袂轻扬。更妙的是,他经常将《心经》经文与佛教偈语入画,文字与图像互为注解——经文不再是符号,而是化作莲台上的梵音;偈语不仅是警句,更成为云烟中的钟磬。这种“以画说法”的尝试,让观画者在审美体验中悄然触及“本来无一物”的禅机。
三、诗画同源
诗画同源是中国画的传统和精髓,“诗是有形画,画是无声诗。”诗歌和绘画都是人类审美情感的表达方式,都具有创造美的功能。诗歌通过凝练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而绘画则通过线条、色彩和造型来抒发胸臆。殊途同归,两者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王维曾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确立文人画的标尺,而空山先生的创作正暗合这一传统。他画中的老松虬枝,让人想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旷达;莲叶田田处,又似藏着“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生机。空山先生巧妙运用水墨的浓淡层次:以焦墨勾勒山石筋骨,淡赭晕染黄昏天光,留白处则化作云雾、流水与虚空。这种“墨分五彩”的技法,恰似王维诗中“空翠湿人”的通感——色彩在有无之间流动,意境在形神之外绵延。当观者凝视画中一隅孤亭、半角远山时,仿佛听见了未曾落笔的松涛与鹤唳。
四、万物有灵
空山先生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相反他是一位极其热爱生活的人,在单位他热心服务于为航天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离退休老干部;回到家里,他养狗养猫,养花养鱼。
他说:“我的画就是我的生活,画里面有世态万象和生活故事,有我的思想和感受,有我的记忆和梦想……”
空山画作的空灵之美不止于庄严肃穆的禅境,更流淌在那些充满生趣的小生命之中。他画蟋蟀,三两点墨便让草叶间的振翅声清晰可闻;绘游鱼,淡青数笔似见尾鳍搅动月影;即便是警觉的松鼠、跃起的青蛙,也在疏朗的构图中透出天真之态。他用最简练的线条赋予万物灵性,让螽斯的鸣唱与僧人的木鱼共鸣,令游鱼的摆尾与莲池的涟漪共振。这种对微小生命的凝视与礼赞,恰是空灵之美的另一种诠释:真正的“空”并非枯寂,而是包罗万象的生机。
在空山的宣纸世界里,禅意不是高悬庙堂的教义,而是可触可感的生命体验;空灵亦非虚无缥缈的幻境,而是扎根于文化血脉的美学自觉。他以当代人的视角阐释传统,让佛理与诗心在笔墨间重生,最终创造出一种既古典又现代的空灵之境——这里既有“看山还是山”的顿悟,也有“一沙一世界”的慈悲。
“空山人语照青苔,古风禅意入画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禅意小品入手,进而人物花鸟,兼顾生活即景,空山先生画风大开大合,用笔圆融空灵,渐入上乘之境。此诚可喜可贺也。
空山先生简介:
空山,本名夏军,号“听雪轩主人”,1970年出生于河北景县,自幼酷爱书画,十八年军旅生涯,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深厚的生活底蕴。他师从被书坛誉为“勾白泰斗”的著名书法家李树琪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现代书法的创作研究,曾入中国国家画院深造。2003年转业进入航天央企,从事离退休老干部服务工作,他发起组织并创办了“仰山书画社”。他的作品先后刊登于《解放军报》《中国航天报》等报刊,作品被收入《当代翰墨艺术家真迹》《中华艺术宝库世纪书香传世书画集成》。
作者简介:
房建武,诗人、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麦子熟了》《行走的麦子》,诗歌集《麦粒集》等。近年来,在各类期刊媒体发表散文、诗歌数百篇。
责任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