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委政法委专场

地方法治 |  2025-03-02 16:55:53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2月28日下午,滨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委政法委专场。介绍平安滨州建设、社会治理质效、法治滨州建设、“心安城市”建设等方面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

滨州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 解晓龙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滨州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委政法委专场。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王成,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刘相忠,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张宝青,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孙卫东,围绕平安滨州建设、社会治理质效、法治滨州建设、“心安城市”建设等方面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滨州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 王成

2024年,滨州市委政法委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绷紧弦、握紧拳、压紧责,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推动平安滨州、法治滨州、“心安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全力维护安全稳定,平安滨州建设成色更足。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展常态化政治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一体化”推进社会治安防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打掉恶势力组织3个,全市刑事、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1.1%、6.8%,电诈发案同比下降30.9%,现发命案连续11年全破。圆满完成3次重大维稳安保任务,筑牢了防范不稳定因素发生的“防火墙”。

全力践行“枫桥经验”,社会治理质效更高。认真开展社会稳定风险防范专项整治,制发隐性矛盾排查辨识清单,化解风险隐患13581个。县、乡“一站式”矛调中心实现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受理矛盾纠纷8万余件,按期办结率99.8%,创设县级精神障碍患者托养康复服务中心,构建3+7+N安置帮教新格局,健全未成年人犯罪全周期防治机制。

全力做好法治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更优。持续推动法智护航中心实体化实战化实效化运行,开展为企服务活动854场次,法智护航中心入选全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相关做法获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最佳案例。启动“滨企创世界”、企业合规经营等行动,实现700余家企业合规体检,推动涉外法治服务细则出台。

全力守护公平正义,法治滨州建设底色更亮。推出“滨法治源”执法监督品牌,构建“寻源”把脉、“析源”会诊、“清源”除弊、“固源”强基的全链条闭环机制,执法司法质效实现新提升。深化“滨州论建”释法解案品牌,举办分析研讨会6期,推动案结事了、事心双解。

全力推进“五安”建设,“心安城市”建设品牌更响。先后举办全国首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大会、全国社会工作创新发展大会暨“心安城市”建设交流会,滨州被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授予“中国社会心理服务创新实践基地”,有关经验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全力推进从严治警,政法队伍能力素质更强。全市政法系统开展“第一议题”党纪学习218次,召开警示教育会75次,创新推出“‘心’政法”“红色503”“品质滨检”等品牌,开展“长安大讲堂”“业务讲堂”等系列活动,着力锻造过硬政法队伍。

2025年中央、省委、市委政法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为做好全年政法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规划了路径。市委政法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勇争先”,围绕“113388”工作体系,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为打好“三大战役”、干好“三大行动”保驾护航,为加快推进品质滨州贡献政法力量。

一是进一步在推进政治建设上发力见效。政法机关作为党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市委政法委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意见》,扎实开展政治轮训,切实筑牢忠诚警魂,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进一步在推进平安滨州建设上发力见效。守牢政治安全底线。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维护政治安全的铜墙铁壁。深化反邪教斗争,有效铲除邪教滋生土壤。筑牢社会稳定防线。深化社会稳定风险隐患专项整治,聚焦偏远乡村地区、治安复杂区域、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部位,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坚持专群结合,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和”文化,推动形成心平气和、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的广泛共识。聚焦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未成年人等重点人群,进一步推广县级精神障碍患者托养康复服务中心,完善安置帮教工作措施,建好专门学校,开展好专门教育,形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治理工作闭环。聚焦电诈、盗抢、严重暴力犯罪等重点案件,强化“打防管控”措施,持续压降刑事、治安警情。夯实社会治理根基。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力量、完善运行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城乡社区网格治理效能,健全重点领域纠纷类案指引,完善访诉调对接机制,探索推进村(社区)矛调服务站建设,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进一步筑牢社会治理底座。

三是进一步在推进法治滨州建设上发力见效。执法司法提质效。加大执法力度,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送法到基层、到村居、到群众身边,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高涉法涉诉信访化解精准度,扎实开展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基层基础提升行动。服务发展上水平。建好域外法查明、公共法律服务、预防性合规体系建设培训、贸易摩擦应对、国际仲裁服务、金融司法协同、检察服务保障、海外安全预警等中心平台,开展助力“滨企创世界”、企业依规守法经营、法智护航提升等行动,以实际行动“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政法改革见实效。健全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健全司法惩戒和错案追究制度,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有效支撑执法司法实战。

四是进一步在推进“心安城市”建设上发力见效。统筹全局谋划。坚持系统化、社会化、法治化、标准化、品牌化“五化”推进,出台工作要点,持续推出“小灵暖”案例,落实社会心理服务条例,制定“心安细胞”行业标准,努力再培育一批“心安细胞”,叫响“心安城市”品牌。优化资源整合。抓好治安防控、职教“三即”、城市更新、养老托育、“书香滨州”、全民健身、基层医疗卫生、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纲挈领、抓纲带目、以点带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聚焦关键突破。优化群众身边的安环境、法环境、业环境、绿环境、居环境、车环境、路环境、阅环境、医环境、心环境,让“心安”更加有感,让群众更加满意。

五是进一步在推进政法队伍建设上发力见效。抓实能力建设。实施“淬火砺刃”工程,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培训机制,提升政法干警政治素养、专业素质、改革创新、群众工作、服务发展能力。抓实制度建设。落实和完善好请示报告、督查督办、政治监督等党管政法工作制度安排,严格政法队伍依法履职免责、容错纠错等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队伍规范化、长效化水平。抓实纪律作风建设。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警主体责任,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树新风,严守铁规禁令,严格落实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推动政法干警在遵规守纪中干事创业。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记者:

聚焦品质滨州奋斗目标,2025年滨州市委政法委在法治护航“三大战役”方面将有哪些工作措施?

发布人:

滨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 刘相忠

2025年,滨州将聚焦“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以提升经营主体活力行动为主抓手,开展好“四项行动”。一是开展好深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依法严惩走私、金融诈骗、侵犯知识产权等各类经济犯罪,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深化“凤栖梧”破产重整、“链长+检察长”、项目警长、涉企执法阳光监督、产业集群法治服务团等措施,落实涉企执法备案制度,及时调整不罚、免罚清单,营创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二是开展好助力“滨企创世界”行动。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引育一批高水平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国际商事调解组织,支持律师、调解、公证等服务机构拓展涉外业务,更好支撑和保障滨州企业“出海”发展。强化外贸服务保障,精准开展涉外法律培训,组建专门涉外审判团队,提升涉外诉讼服务水平。三是开展好企业合规经营行动。大力加强企业预防性合规体系建设,全力构建企业设立、经营、发展等全链条服务体系。探索设立合规服务中心、产业合规服务点,分行业、分领域编制专项合规指引,培育企业合规经营意识,营造合规守法、诚实守信发展环境。发挥企业合规师培训基地(滨州)、企业合规协会、律师事务所等机构作用,大力培养高素质合规专业队伍,组建企业合规人才库,帮助企业规范设立、守法经营,不断做大做强做久。四是开展好法智护航中心提质提效行动。进一步完善中心功能,线下推动政法单位服务企业核心职能入驻,线上建好律师资源库、法律法条库、企业常用法律文书库、企业常见法律问题库,开通专家咨询热线,优化企业“法治体检”模块,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法智护航中心实体化实战化实效化水平。

记者:

今年,滨州市委提出“提升风险防范能力行动”,政法系统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主力军,请问市委政法委在防风险、护稳定上有哪些措施?

发布人:

滨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张宝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2024年,市委政法委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扛牢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责任,坚持“打防管控治”一体推进,有力维护了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聚焦打,依法严惩突出违法犯罪,现发命案连续11年全破,全市刑事、治安发案同比分别下降11.1%、6.8%,电诈发案同比下降30.9%;聚焦防,深化社会稳定风险隐患专项整治,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在学校、医院、车站、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开展应急演练500余场次;聚焦管,梳理隐性矛盾排查辨识清单,及时纳入台账、确保管控到位;聚焦控,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推动“雪亮工程”等智能安防设施应用,建成技防村2961个;聚焦治,提升“全科大网格”服务效能,办结网格事项119万件,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全市“一站式”矛调中心共受理矛盾纠纷8万余件。

下一步,滨州市委政法委将以提升风险防范能力行动为抓手,持续深化平安滨州建设,全力守护“三安”(政治安全、社会安定、群众安宁)。

一是捍卫政治安全。始终把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置于首位,坚决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如履薄冰的紧迫感,不断健全政治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工作能力,扎实推进全市政法领域政治安全工作现代化,持续深化反邪教斗争,着力减存量、控增量、削能量、防变量,以一域之稳为全局之安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维护社会安定。健全治安防控机制,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强化“打防管控治”措施,依法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跨境赌博等违法犯罪,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完善“打早打小”工作机制,有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健全风险排查机制,聚焦隐性矛盾,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治,统筹抓好救助帮扶、心理疏导、依法处置等工作,有效消除积怨、化解积案、平复矛盾、修复社会关系。健全服务管理机制,统筹抓好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青少年违法犯罪综合治理、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救助等工作,特别是围绕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救助,细化筛查发现、分级管理、强制医疗、帮扶救助等措施,推广县级精神障碍患者托养康复服务中心建设经验,开展生活照料、就业辅助、医疗救治,探索康复服务、兜底服务、养老服务新模式。

三是保障人民安宁。推进矛盾多元化解,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力量、培育调解队伍,完善统筹管理、预测预警、类案调解、访诉调对接等工作机制,探索建设村(社区)矛调工作平台,提升各级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实效。推进基层基础建设,探索新形势下专群结合新路子,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完善农村治保体系,发展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良好治安环境。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发挥“全科大网格”作用,进一步推动多网融合,强化智慧运用,推广“邻里守望”等经验,用好“雪亮工程”“补盲工程”,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记者:

近年来“心安城市”建设成为滨州社会治理的“标签”,取得了显著成效,请问今年“心安城市”建设还将在哪些方面发力,进一步深化建设成果?

发布人:

滨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孙卫东

今年,滨州将深度聚焦市委“113388”工作体系,深化“平安是基 心安是魂”的“本质安全”理念,进一步乘势而上、聚力前行,以“5+8+10+N”为总蓝图,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滨州范式。“5”即系统化、社会化、法治化、标准化、品牌化“五化”工作思路,“8”即探索建立健全治安防控、职教“三即”、城市更新、养老托育、“书香滨州”、全民健身、基层医疗卫生、社会心理服务“8大体系”;“10”即优化完善安环境、法环境、业环境、绿环境、居环境、车环境、路环境、阅环境、医环境、心环境“10大环境”;打造“N”个“心安驿站”等“心安细胞”,持续推动社会治理“有范”、风险防范“有力”、心安舒服“有感”。

(一)系统化推进。健全组织领导、过程管控、调度指导、宣传推广工作机制,完善“分别领题、分工答题”工作模式,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作用,“心安城市”建设各成员单位进一步找准主责主业与“心安城市”建设的需求点、契合点,形成系统合力、做好结合文章。

(二)社会化推进。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调动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积极性,发动更多的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人民群众参与到“心安城市”建设中来。在全市各行业领域征集百余个“心安城市 小灵暖”创新实践案例,完善组织、政法、工会、卫健、教育、民政、企业、群团8大重点领域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实现全域共建、全面覆盖、全民共享。

(三)法治化推进。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坚持“立、执、司”三管齐下,推动“五安”工程重点工作纳入市级立法计划,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循、有法可依。进一步强化普法宣传,加大对《滨州市社会心理服务条例》等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弘扬公序良俗,增强法治意识。

(四)标准化推进。把标准意识、标准思维贯穿到“心安城市”建设全过程,深入研究《“心安城市”建设地方标准体系》实践应用工作,发挥标准体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探索制定全市“心安细胞”建设标准化工作指引,以13个重点领域为典型,制定完善“心安驿站”“心安养老院”等更多领域建设标准,选优培树更多批次“心安细胞”。

(五)品牌化推进。抓好经验总结,深入挖掘特色亮点工作,总结经验做法,积极争取“国字号”荣誉,组织召开全国性高层次会议,进一步创出品牌、赢得认可。抓好宣传推广,把“心安心语”“书记话心安”“大家谈心安”等栏目做精做优,扎实开展“向人民报告一‘心安城市’建设”专场宣传活动,做到报纸上有文章、电视上有画面、电台上有声音、手机上有信息,让心安成为滨州人民的日常感受。

(长安滨州)

责任编辑:李金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