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爆改”老宅,一年营收400万元?

中国三农发布    2025-02-23 08:26:11

近年来,一股“爆改”老宅的风潮在乡村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或出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为了改善父母的居住条件,或怀着回乡创业、助力家乡旅游业发展的梦想,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农村的老房子。他们化身设计师,用创意和巧思,让这些承载着记忆与乡愁的老宅焕发新生。

居住条件改善

老宅承载孝心与乡愁

近日,有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仅用4万元翻新的农村老房子,并称房屋中添置的物件大都来自拼多多。25年的老房子通过博主的精心设计焕然一新,网友直呼“不可思议”,纷纷在评论区要链接。

网友分享老宅“爆改”后的效果图源:社交媒体截图

网友发布的老宅旧貌图源:社交媒体截图

对于许多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农村的老房子是父母的安身之所。为了让家人住得更舒适,一些年轻人开始对老房子进行“爆改”,不仅在装饰上进行翻新,还为老房子加装了暖气、空调,改造卫生间和厨房,添置现代化的家具、家电,让家人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还有一些年轻人选择逃离城市的喧嚣,追寻更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他们回到农村,将家里的老房子改造成理想中的“诗和远方”。他们保留房子原有的结构和特色,融入现代设计元素,打造出既古朴又舒适的居住空间。

图源:社交媒体截图

在社交媒体上,一些博主专注于分享农村老房改造的过程和成果,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他们用镜头记录下老房子从破旧到焕然一新的蜕变,从清理庭院、修复墙壁,到设计装修、添置家具,每一个细节都充满巧思与匠心。“看到老房子被一点点修复,仿佛看到了童年的影子。”一位网友感慨道。这些博主的分享,不仅让更多人看到了农村老房子的潜力,也勾起了评论区无数网友的乡愁。

老宅变民宿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也有一部分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将自家老宅改造成特色民宿。他们利用家乡的自然风光、文化底蕴和特色资源,将老宅改造成独具特色的民宿,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田园风光,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蓝晴霞是一名“95后”返乡创业青年,来自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横山坞村。她向中国三农发布记者分享了自己改造家乡老房的经历。2016年,看到家乡的游客越来越多,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她决定将自家的住宅改建为民宿。得益于当地政府和家人的支持,2017年,“阿忠的家”民宿正式开业。在蓝晴霞的精心运营下,“阿忠的家”从全省16000家民宿中脱颖而出,荣获浙江省白金级民宿称号,成为安吉县首家获此最高等级认证的民宿。蓝晴霞告诉记者,目前,民宿一年的营业额可以达到400万元,入住率在80%左右,在农历新年假期入住率更是连续十天达到了100%。

“阿忠的家”改造前后对比受访者供图

创业伊始,蓝晴霞就提出了“家庭农场+乡村民宿”的概念。她在民宿附近种上白茶、瓜果,开辟了鱼塘,为客人提供丰富的田园体验。此外,她还积极助力当地农产品销售,帮助村民销售茶叶、笋干、火腿等土特产,还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进一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受访者供图

老宅“焕新颜”

县域经济添活力

农村老宅的改造,不仅改变了乡村的面貌,还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返乡青年们在发展民宿、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餐饮、手工艺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用农文旅融合发展优势助力乡村振兴。这股老宅改造风潮的兴起,一方面得益于乡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建设的持续投入,道路、水电、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为老宅改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乡村物流网络的完善和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农村老宅改造提供了重要支持。如今,大到装修材料、家具、家电,小到各种生活用品,都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轻松购买,并直接配送到乡村。这种便利性大大降低了老房改造的难度和成本,也让更多年轻人敢于尝试回乡改造老宅。

另一方面,老宅改造也让乡村资源得以高效盘活。许多老旧房屋被改造成民宿、工作室或文化空间,不仅避免了资源浪费,还为乡村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通过“爆改”将资源转化为发展动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既提升了乡村的生活品质,又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爆改”老宅的热潮背后

是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

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积极探索

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

农村老房子将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为乡村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责任编辑:刘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