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就能“问”专家!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推出脊柱外科智能管理平台,重塑患者术后康复新模式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    2025-02-08 20:35:35

半岛网2月8日讯(记者 刘姮 通讯员 范晓萍)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有些患者在住院期间治疗效果显著,然而出院后却因缺乏有效的院外管理,尤其是某些老年患者,常出现不规律用药、忽视复诊或缺乏正确的康复训练等问题,导致康复效果大打折扣。为应对这一挑战,近日,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脊柱外科在全国率先引入了智能全程患者管理系统,这一创新举措为患者康复管理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

率先开展智能化全链条管理服务

在该集团脊柱外科,患者的康复往往需要一个漫长且细致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康复护理指导和定期随访。然而,传统的随访模式主要依赖患者主动回院复查或医护人员通过电话进行追踪,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受诸多因素影响,如高龄患者行动不便、家属工作繁忙、复诊不便或重视不足等,都可能导致康复进程受阻。更为严重的是,许多中老年患者对医学知识了解有限,容易陷入健康误区,从而影响最终的康复效果。

针对这些痛点,该集团积极推动医疗模式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将诊后管理服务视为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此,集团积极开展诊后管理,链接诊前、诊中服务,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程服务模式,并在脊柱外科率先开展诊后智能化全链条管理服务。

智能康复平台进行个性化指导

助力患者高效康复‌

这一全程患者管理平台功能强大,集AI智能资料收集分析、后台专业医务人员诊疗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涵盖了患者信息管理、康复计划制定、体征监测、在线咨询和健康宣教等多个模块。在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会根据其病情和康复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将这些信息录入随访平台。患者回家后,只需通过手机或智能设备,就能轻松与医护人员保持联系,随时咨询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平台还能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康复进度,动态调整康复计划。例如,对于术后康复初期的患者,平台会推送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视频和饮食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恢复身体机能;随着康复的推进,平台会逐步增加康复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并根据患者的身体反应进行及时调整。这种个性化的康复指导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康复依从性,还有效降低了康复并发症的发生率。

同时,系统还能对患者反馈的情况进行实时分析,一旦发现异常,会立即向患者和医护人员同时发出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不良后果和意外情况的发生。此外,平台还提供了在线互动功能,患者可以通过文字、语音或视频的方式与医护人员进行实时沟通,咨询康复过程中的问题。医护人员则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专业的解答和指导。

腰椎微创术后康复

智能随访助力高效恢复‌

以腰椎微创融合手术为例,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脊柱外科主任杨希重强调,这类患者术后需要注意多个方面。首先,要严格佩戴支具,早期禁止久坐及负重,以避免对腰椎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患者可以根据智能随访系统的指导,定期回院复诊,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确认康复进度和支具摘除时间。

其次,由于脊柱微创手术对患者的肌肉及软组织损伤较小,因此应尽早开始腰背肌的训练,以加强核心肌力,促进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同时,术后还需进行肢体牵拉训练,以减轻可能因瘢痕生成导致的脊髓神经根黏连和腰腿不适症状。患者可以根据人工智能随访系统的提示,进行每日的肌力和肢体牵拉训练。

此外,内固定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骨质的坚硬程度,因此抗骨质疏松治疗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患者应在术前进行骨密度测定及相关化验检查,并制定出合理的骨质强化治疗方案。由于老年人可能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容易出现漏服或误服的情况。而AI随访系统则能对患者进行每日的用药提醒,包括如何正确服用药物和自行注射药物等,并在需要复查骨密度或回院进行药物巩固治疗时发出提示。

最后,患者术后前3个月是康复的关键期。在这段时间里,患者无论遇到何种不适,都可以第一时间通过智能系统得到专业医生的分析和指导,从而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以71岁的吕先生为例,他因腰背部疼痛伴双下肢放射痛来集团就诊,并接受了腰椎UBE微创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由于年龄大且伴有多种原发病,如何康复成为了他和老伴的难题。

然而,在绑定了全程患者管理平台后,吕先生得到了个性化的康复指导和管理服务。在健管师的定期随访和个案管理下,他按照指导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恢复迅速,不仅肢体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

全程患者管理平台投入使用以来,该集团脊柱外科的出院病人随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患者对随访服务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康复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许多患者表示,智能化随访平台让他们在出院后仍然能够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和指导,仿佛有了一个“随身医生”,病情康复更加高效稳定。

责任编辑:孙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