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大锅菜”缘何接棒烧烤,成淄博新流量密码?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孙良栋 2025-01-22 10:20:08原创
冬日的清晨,一辆公交车,正载着预约的乘客行驶在乡间道路上,公交车显示屏上的“定制”二字透露着它的不一般,而它的目的地则是淄博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
当下的淄博,出现一股“怪潮”,大批大批的城市居民正涌向广袤乡村,让原本冬季清冷寂寥的乡村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而游客奔来的目的如出一辙——吃免费大锅菜、赶大集。
这不禁让人好奇,淄博的大锅菜究竟有什么魅力?冬季淄博乡村从“猫冬”状态切换到“忙冬”模式,爆火之下有何秘诀?
发端
2025年伊始,寒风凛冽,冬日的肃杀却挡不住东东峪村的腾腾“热气”。
1月4日,当第一缕晨阳刚爬上山头,纷至沓来的游客已经让这个山村喧闹起来。来自淄博张店区的游客韦学梅顺着村中山路而上,村中游人如织,村民、商贩井然有序的摊位,年糕、柿饼、花椒酱等特色小吃和农副产品让韦学梅目不暇接。
2025年1月4日,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村民们正在忙着将一棵棵大白菜洗净、切好,为接下来大锅菜炒制做准备。
顺着山路来到村中一处水泥空地,几口农村大锅下柴火烧的正旺,水灵的大白菜,新鲜的猪肉,白嫩的豆腐,正在厨师的烹饪下散发出浓郁的香气,飘荡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让人垂涎欲滴。
“早就听说东东峪村专门为城里人开了一个大集,还有大锅菜吃,今天周六专门开车过来看看。”在村中一边闲逛采买,一边欣赏冬日山景,韦学梅十分兴奋,“感受着久违却又亲切的乡土气息,心里十分舒畅,在一起吃大锅菜的过程中,感觉自己也到了情感上的疗愈。”韦学梅说。
东东峪村四面环山,植被丰富,村中有锅泉、尿泉和懒婆泉等泉水,这些泉水汇成小溪,到处泉水叮咚,村内的建筑还保留了明清时期北方山区的建筑风格,作为省级传统古村落,全国绿化千家村,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最近几年,东东峪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声名在外。
“但之前一到冬天,村里基本上就没有游客了。” 东东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全祥坦言,冬天游客不愿意到乡村旅游,不仅是淄博,这是大部分北方城市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堵点和难点。
如何在冬天让更多人愿意走出家门,走进乡村。朱全祥和村“两委”计上心头:在延续免费大锅菜的基础上,专门为城市游客开设“周末大集”。
东东峪村做大锅菜发端于2024年3月,当时朱全祥刚带领大家玩起了直播和短视频,此前他在抖音发布了一条村中赏杏花的视频意外走红,短时间内东东峪村涌入大量游客,进而导致村中就餐等服务和设施无法满足需求。于是,东东峪村做了大锅菜招待游客,而游客在品尝之后,感觉仿佛回到了七八十年代,一勺大锅菜吃出了段段回忆和连绵乡愁,收获一众好评。由此,东东峪村免费大锅菜一直持续到现在。
2025年1月4日,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厨师正在用一把大号的锅铲在大铁锅中上下翻飞,旁边大锅中的菜正在慢火细炖中。
“‘周末大集’只在周六、周日和节假日开放,大集上不仅有非遗产品,还有村民、商贩售卖特色小吃和农副产品。”朱全祥告诉记者,大锅菜、大集为冬天的东东峪带来了流量和人气,游客在大集上玩得尽兴,村民增加收入,一举多得。
“这么多游客,我做的峨庄肉蛋现炸现卖供不用求,一大盆很快就卖完了。”东东峪村村民告诉记者,仅每周末摆摊,一个月下来收入多挣1000多元。
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3月份到现在,到东东峪村的游客已经超过30万人次,大锅菜已经做了500多锅。
“尤其是在去年12月14日至29日,东东峪村6天大锅菜、大集,吸引游客超5万人次涌入,让 ‘这个冬天,就来东东峪赶大集’深入人心。”朱全祥感慨道。
随着东东峪村的爆火,这股大锅菜的燎原热浪,蔓延至周边村落,淄博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效仿并发起大锅菜活动。大锅菜,已经成为淄博乡村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蔓延
“欢迎大家来东顶村,逛八陡老街,品博山烩菜,感受不一样的博山味道。” 2024年12月31日,当大家都沉浸在“跨年”的喜悦气氛之中时,淄博博山区八陡镇东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勇正在向广大网友直播推介八陡老街,而随着天气转凉变寒,八陡老街也遇到了东东峪村同样的困境。
2018年,八陡老街所在的东顶村启动了老街的改造提升项目。在此之前,东顶村的村集体收入仅依靠企业和土地租赁费,无其他增收项目,每年村集体收入与支出基本持平。
“东顶村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探索新的路径。”陈勇告诉记者,在此情形下,东顶村“两委”主动走出去,对标先进村庄,以本村为载体,盘活村级“沉睡”老旧房屋资源,依托传统古村落,打造“八陡老街共富工坊” 项目,改建修缮古屋90余间,开办长者食堂、烧烤广场、老街饭店等,打造八陡“饮食文化”名牌。项目通过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方式,推动实现党建引领,联村共富,融合发展,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0余万元,也为1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解决了就业问题。2020年,东顶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2024年12月31日,博山八陡老街,厨师正在配菜,为做大锅博山烩菜做准备。
而面对冬天日渐稀少的游客,“我们看到了东东峪村的大锅菜,由此村‘两委’找到了吸引游客的新办法。”陈勇说,因为博山作为鲁菜的重要发源地,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他们主动将大锅菜升级为博山烩菜,从2024年冬至开始,游客可免费品尝博山烩菜,八陡老街因而实现一年四季游客不断。
大锅菜的浪潮,让淄博一部分乡村文旅发展受益,在看到效果之后,其他村领头人也跃跃欲试。淄川区淄河镇梦泉村第一书记郭鹏飞便是其中之一。
2024年最后一天,适逢郭鹏飞在八陡老街“学习”,“梦泉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厚的旅游资源,我们也希望通过引流,争取让我们村也一年四季游客不断。”郭鹏飞告诉记者。
2025年1月1日,博山八陡老街,工作人员在发放大锅菜——每人一个用石磨面粉制作的馒头、一碗博山烩菜。
博山区源泉镇,潺潺淄河水滋养出中国江北最大的猕猴桃基地,凭借优异的品质,麻庄村的猕猴桃也享誉全国。
1月3日,适逢 “四九大集”,鲜亮的渣豆腐、金黄的年糕、香甜的糗糕,麻庄村的三锅大锅菜惹人驻足。
“我们这里好山好水,可之前就是没有人来。”麻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鹏告诉记者,村子山高路远,加之老人居多,很多优质农副产品“出”不了村。
而每到秋季,麻庄村轿顶山红叶浸染,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这给了李鹏灵感。去年重阳佳节,麻庄村迎来了第一届轿顶山红叶节,并借此时机成立“四九大集”,每逢农历“四”“九”日举办集市,结束了村子从来没有集市的历史。
2025年1月3日,博山源泉镇麻庄村,两名村民前来赶集。
“游客除了赏红叶,还能赶大集,这让村庄有了更多的人气。”李鹏介绍,最重要是,村民可以在大集上售卖各种山货和特产,既带动收入显著增加,更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
随着临临高速的全线开通,前来麻庄的游客也日渐增多,为了留住这份滚烫的人气,麻庄村借鉴东东峪村、东顶村经验,也做起了免费大锅菜。
去年12月21日,淄博沂源县“烟火沂源·等你回家”迎新春特别策划活动在大张庄镇大马峪村启动,意在打破乡村旅游“寒冬潮”。
“大张庄镇坚持民俗与潮流碰撞,突出地域特色,大马峪村的风景本来就不差,甚至比很多景区、景点更美,藏在深山中实在太可惜。”大张庄镇副镇长唐彦娣表示,结合春节策划此次特别活动,不仅能让大家发现村子的美,更能让远道而来的游客、过年返乡的游子感受到回家的温暖。
2025年1月5日,沂源县大张庄乡大马峪村,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沉浸式情景剧《南岩英雄民兵队》是吸引游客前来的重要内容。
1月5日,众多游客被大马峪村纯粹的自然风光中点缀的新潮创新景点深深吸引,村中远处的冰瀑和冰挂宛如一件件不加修饰的自然艺术品;一处处文艺又浪漫的标语成为乡村旅游的一大看点,不少游客聚集在背景墙、灯笼长廊拍照打卡;坦克、射击、套圈、彩虹滑道等体验游玩项目,让游客们在欣赏美景之余,还能体验户外运动的乐趣;压轴的大锅菜和《南岩英雄民兵队》沉浸式情景剧,为游客带来极致的多重感官享受,给这个偏居一隅的小山村带来一波“流量”。
2025年1月5日,沂源县大张庄乡大马峪村,工作人员给游客们分发免费大锅菜。
“‘黄河大集’作为此次活动的持续亮点,不仅展示了沂源文旅资源的风采,还刺激了消费,促进了本村农产品的传播和销售,村民在家门口圆了就业梦,村民吃起了‘旅游饭’,自活动启动以来,累计销售农产品近万元。”大马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文忠说。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孙良栋 王晓明 王兵 邹长永 通讯员 张涛)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