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山东两会|从政府工作报告里,看见淄博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孙良栋 2025-01-21 08:52:09原创
1月20日上午,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省长周乃翔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随着政府工作报告的“新鲜出炉”,与淄博相关的一些词条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回顾2024
词条一:临临高速
“临淄至临沂、济荷高速改扩建等8个项目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700公里。”
2024年10月25日,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临淄至临沂高速公路中庄立交至日兰高速段建成通车,标志着临临高速全线通车运营。
临临高速是山东省“十二纵八横十一射”高速公路网中“纵四”线的组成部分。项目途经淄博市张店区、高新区、经开区、临淄区、淄川区、博山区、沂源县,临沂市沂水县、沂南县,路线全长192.6公里,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双向六车道。
2024年9月14日,S27临临高速淄博东枢纽立交至金山互通段约18公里顺利通车运营,这一交通大突破,无疑打开了淄博发展的新局面,它成功将淄博中心城区与临淄、淄川、博山、沂源等地的20个镇“办”紧密相连,实现了互联互通。值得注意的是,这 20个镇“办”,多数地处淄博中心城区东部与南部山区。这里物流繁忙,农产品丰富多样,像临淄金山产业园、边河小米、西河煎饼、源泉和池上猕猴桃与甜桃、南鲁山和燕崖山楂、悦庄韭菜、中庄苹果等等,数不胜数。临临高速仿佛一条活力四射的南北“大动脉”,与滨台高速携手,成为淄博交通的“任督二脉”。
词条二:高青黑牛
“峄山石榴、潍县萝卜、东阿黑毛驴、高青黑牛、微山湖四鼻鲤鱼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
2024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 2024 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按照年度培育重点品类,经省级推荐、部级审核、网上公示等程序,将全国82个区域公用品牌纳入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淄博市的高青黑牛成功入选。
高青黑牛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高端肉牛新种质,开创了国产高端牛肉的先河,先后入选G20杭州峰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国宴食材。据高青县工信局统计,高青黑牛企业在全国各地共设立了69家高青黑牛旗舰店,覆盖31个城市,与此同时,通过与盒马鲜生、大润发、世纪联华等线下店铺共同合作,高青黑牛实现了48小时内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27个城市。此次入选,将助力高青黑牛产业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其在品质提升、产业链完善及市场拓展等方面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推动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设,为高青黑牛产业带来新机遇。
词条三:公办职业技术大学
“获批首个公办职业技术大学,新增高职院校4所。”
2025年1月13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拟同意设置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等14所学校,其中淄博职业学院拟同意设立为淄博职业技术大学。这意味着山东拥有了第一所公办职业本科院校。
淄博职业学院坐落于齐国故都山东省淄博市,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起源于1956年建立的淄博商业学校;2007年入选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0年5月通过验收第一批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学校;2016年8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二类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B档);2023年11月27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公示,拟向教育部申报“以淄博职业学院为基础设立淄博职业技术大学”。截至2024年1月,学校占地面积2400余亩;设有19个院系、73个高职专业;有专任教师1438人,在校生25000余人。
词条四:周村古商城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召开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五星级酒店新增7家,5A级景区新增周村古商城、总数达到16家。”
2024年12月27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关于确定19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淄博市周村古商城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周村古商城景区总规划面积4.19平方公里,有鲁商文化馆、瑞蚨祥、大染坊等20多处历史与文化景点。景区于2001年开始保护性开发,2007年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3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从此开启创建国家5A级景区新征程。
古商城以“古”闻名,以“商”著称。伴随着文旅产业发展,周村古商城景区紧紧围绕“景点打造+连点串线+业态调整”的总基调,已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名城的“桥头堡”和“驱动器”。景区内大街雅舍民宿被评为全市唯一国家级甲级民宿;知味斋大饭店被评为全市唯一国家五星级旅游饭店。景区实现了“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覆盖,年接待游客数量屡创新高,2024年预计突破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1.1%。
布局2025
词条一:滨州(东营)至淄博至莱芜铁路
“铁路,加快建设京沪二通道……全力做好聊城至泰安至莱芜至京沪二通道、滨州(东营)至淄博至莱芜、青岛至连云港至盐城、济枣高铁南延等项目谋划争取。”
山东省目前正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打造“轨道上的山东”。根据《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 年)》,山东省铁路按照内联外通、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客运轨道交通网络,完善干支相连、专线延伸的货运铁路网络。
词条二:鲁油鲁炼
“高标准推进齐鲁石化鲁油鲁炼项目,争取东明石化炼化一体化、东营港PX上下游配套等项目获批实施,加快董家口炼化等项目前期工作”
前不久,淄博建市以来单体一次性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中国石化齐鲁石化鲁油鲁炼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以下简称“鲁油鲁炼项目”)破土动工。
鲁油鲁炼项目的高效推进,将成为淄博这座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有力注脚和生动缩影。鲁油鲁炼项目建成后,将形成160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乙烯的规模,预计产生近千亿元的综合效益。
随着项目的推进,石化这碗“饭”,将会有更高端、更绿色的“吃法”。在不久的将来,淄博老百姓将会直观感受到“一滴油”与衣食住行的关联愈发紧密。通过炼化技术,石油实现“七十二般变化”,变成各种各样的化工原料,最终被制成各种产品,或是家用、医用PVC手套,或是风格百变的服饰、精致酷炫的手机壳等。
词条三:沂源红苹果
构建山东富民产业图谱,支持日照蓝莓、莒南花生、青州花卉、高唐锦鲤、黄河口大闸蟹、沂源红苹果、山亭火樱桃等一批“土特产”延长链条、提升品质
1990年前后,沂源县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红富士苹果,沂源红苹果,最早是1994年西里镇山西万村果农李兆春在自己果园里通过嫁接短枝红富士品种,培育成了现在的7棵“沂源红”苹果母树。后来,相关部门在进行区域栽培试验中,发现其性状优良,并具有早果、丰产、耐贮藏、适应性强、栽培管理容易等优点。2013年9月,该品种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沂源红”苹果。
为提高果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沂源县相继出台《果业振兴计划》和《沂源县果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聚焦项目化落实、品牌化打造、标准化提升、园区化发展、集成化统筹、市场化运作“六化方向”主攻点,思新求变促迭代。沂源果业也在科技赋能中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建链强链,使产业链拓宽拉长,有效开拓国内外市场,突出重围,实现果业产业的“二次飞跃”。
如今,苹果已是沂源的地域品牌和重要产业。沂源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果品年产量120万吨,占群众收入的70%。其中,苹果种植面积32万亩,年产70万吨,产值达36亿元。沂源不仅是全国现代苹果产业十强县、苹果类“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还是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县、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国家出口农产品(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县……
词条四:淄博陶琉
“发挥工艺美术师、非遗传承人等作用,推动淄博陶琉、章丘铁锅、琅琊草编、无棣贝瓷、滕州鲁班锁、巨野工笔牡丹画等做强品牌、拓展市场。”
淄博,被誉为“中国陶琉之乡”,陶琉已成为淄博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这里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孕育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淄博陶琉文化。淄博陶琉文化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淄博博山更是被誉为北方“瓷都”、陶琉之乡,至少自北宋始,“颜神镇”的百姓已经开始烧制陶瓷,并著称于世。据统计,淄博陶瓷从上世纪60年代起进入北京,一度占到五大机关用瓷的70%。已故陶瓷泰斗张守智曾讲过,近百年来,中国日用瓷有两个高峰,江南以汉光瓷为最,江北以中华龙为高。中华龙复活了中华传统文化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又彰显了泱泱大国的崭新气象,成为时代新宠,长盛不衰。
迈入新时代,淄博陶琉正以其独特的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引领着淄博品牌的发展之路。3D打印技术、数字化设计、新材料研发等先进科技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陶琉制作中,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赋予了陶琉作品前所未有的美感和质感。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孙良栋)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