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东营检察:做优刑事检察 守护平安东营
大众新闻 2025-01-16 15:35:34
发展是基础,安全是底线,稳定是前提。东营市检察机关坚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履职,以高质效办案保障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平安东营建设的检察答卷。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推动社会治安持续好转
“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经一审、二审、死刑复核程序后,董某某被执行死刑,董某某恶势力犯罪集团案在2024年落下帷幕。这是东营市自扫黑除恶专项斗阵以来,首个经核准被执行死刑的黑恶势力组织者,有力震慑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全市检察机关始终将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基本职责,切实扛牢扫黑除恶斗争重大政治责任,坚持打早打小、除恶务尽,抓牢大案要案办理攻坚,提升案件办理质量。认真落实涉黑恶案件提前介入、专班办理、领导包案、指导把关、会商报告等机制,不断完善同公安、法院、司法等政法部门协作配合和定期会商机制,凝聚依法惩治黑恶犯罪工作合力。在扫黑除恶持续高压下,黑恶案件数量逐年降低,2024年共办理涉黑涉恶案件5件56人,有力震慑犯罪、守护平安。
在保持高压打击态势之外,检察机关更注重追本溯源。在建筑行业,黑恶势力常常通过抱团围猎、权力开道、暴力控制等非法招投标手段称霸对民生工程巧取豪夺,检察官结合类案分析发现相关法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办案就串通投标等问题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相关意见建议被全部采纳,该检察建议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十佳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护航安全生产 助力营商环境更优化
2024年8月,市人民检察院与市应急局、市法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召开安全生产领域行刑衔接协商会,会上就案件性质、衔接合作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民生福祉。工作中推行‘安全生产+检察’模式,在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过程中邀请市人民检察院提前介入,开展全过程法律监督,并结合案件分析提出治理建议,有助于我们共同维护平安稳定的营商环境。”会上,市应急局工作人员对行刑衔接的具体举措给予了充分肯定。
全市检察机关坚持实质化提前介入重大责任事故案件,引导侦查机关全面准确收集证据,对于亡人、伤人事故,检察机关全部派员参加调查并提出意见。排查五年来安全生产领域“亡人事故”案件并建立台账,深入研判分析、挖掘线索,务求准确惩治犯罪。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安全生产刑事案件5件6人,其中危险作业罪2件3人,重大责任事故罪2件2人,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1件1人,严厉打击了危害生产安全的刑事犯罪。
在高质效办理危害安全生产犯罪的同时,加强“检企联络”,针对东营市化工企业发达、安全生产面临压力大的实际,与辖区内60余家商业综合体、石油化工等重点企业进行约谈,通报安全形势,加强普法宣传,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市应急局、市公安局等单位完善全流程行刑双向衔接制度,定期通报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一步明确证据收集标准,专题研究我市安全生产症结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方案。构建的安全生产领域“行政+刑事+约谈”全流程衔接治理机制工作经验被省人民检察院推广。
高质效办理轻罪案件 促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近年来,刑事案件中轻微刑事案件占比不断上升,依法妥善办理轻微刑事案件成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必答题”。
针对刑事案件变化实际,全市检察机关深入推进“鲁枫和畅”试点工作,内部进一步优化轮案、分案模式,构建繁简分流机制,实现简案快办、繁案精办;外部联合公安、法院、司法局共同建立一站式办案中心,探索简案快结新模式。为高质效办好醉驾类案件,市人民检察院制定了《东营醉驾快速办理工作指引》、细化了《醉驾量刑明细》,发挥醉驾快速办理“211”机制作用,全市快速处理危险驾驶案件1700余人。
在办理因家庭、邻里等纠纷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时,对案件开展矛盾风险评估,对主观恶性较小、情节轻微、有赔偿意愿的案件,适用“办案+听证+释法+调解+救助”机制,结合具体案情,邀请人民调解员、律师、心理咨询师等多方力量参与矛盾化解,视情开展司法救助,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在检察环节实现“案结事了人和”。2024年共举行检察听证153场,促成和解7件。
张某某、宋某某二人同村,因农业承包合同问题发生冲突,最终导致一方轻伤,另一方财产损失近三万元。检察机关接到该案后,认为简单就案办案、径行起诉判决难以真正化解矛盾,在走访了解、彻查矛盾源头后,刑民并举将土地承包分配的症结问题一揽子解决,并以案普法,积极邀请人民调解员等多方做思想工作,促双方认罪认罚、达成和解。最终,该案入选全省检察机关“鲁枫和畅”轻罪案件高质效办理机制典型案例。(大众新闻记者 李广寅 通讯员 苏青青 王子旭)
责任编辑:李广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