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孙永祥委员:落实绿税优惠政策,支持制企上项目、延链条、快发展
大众新闻 王洪涛 曹儒峰 2025-01-16 09:35:32原创
1月15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泰安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绿色制造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生产方式,已经成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初步统计,2024年以来,全市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99.41亿元、税收收入15.49亿元,累计享受各类税收优惠17.43亿元。与此同时,在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绿色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二是绿色产业较为单一,绿色产业链条体系有待培育;三是部门间协同管理配合仍需加强,绿色税收共治机制有待完善;四是政策扶持发力不够,保障激励措施有待强化。为助推全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泰安市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泰安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孙永祥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创新为动力,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一方面,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实施契机,积极引入节能降碳高新技术,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绿色低碳技术自主研发,加大技改投入、加快设备更新,大力推进企业“二次创业”,用技术创新为制造业企业降低成本、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保障。同时,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增加清洁能源供给,加快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另一方面,突出泰安特色,继续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食品、高端化工四大支柱产业,持续提升新能源、医药及医疗器械、出版印刷、纺织服装四大优势产业,超前布局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及卫星互联网产业等未来产业,培育新的绿色增长点。
二、以培育为导向,加快推进梯次化产业培育。建立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培育规划,引导更多企业跻身绿色制造行列。加快全市绿色工厂建设,聚焦设备更新、数智焕新、技术革新,推进绿色工厂扩总量、优结构、增后劲。推进绿色园区建设,积极培育零排放绿色低碳园区;推进绿色供应链建设,聚焦全市11个重点产业链条,选择部分积极性高、社会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企业开展全绿色产业链试点,鼓励企业对采购、生产、营销、物流、回收等业务流程进行全方位管理,实现产品全周期的绿色环保。
三、以协同为路径,加快凝聚绿色监管合力。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建立健全共治评价体系,形成市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的绿色发展格局。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集中财政、公安、税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等多部门信息数据,协同抓好环保税和水资源税社会化治理项目推进与实施,完善环保监测信息传递、申报、比对、整改的全程监控管理,更好地促进节能减排、保水节水。同时,充分运用好大数据“金山银矿”,打造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对全市重点工业企业、生产线、生产负荷等指标实施监控,提高污染治理的精准性,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
四、以政策为抓手,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支撑体系。完善绿色财税体系,认真落实各项绿色税费优惠政策,尤其要在精准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环保专用设备投资额抵免、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上稳扎稳打,支持制造业企业上项目、延链条、快发展。同时,将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列入专项财政预算,合理安排预算支出,通过财政补贴鼓励企业采取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更好发挥财税正向激励引导作用。持续深化银税互动协作,解决好企业特别是资金需求高、成长性好的绿色制造企业融资难题。健全绿色金融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业务。构建绿色指标信用体系,将企业绿色指标情况纳入整体信用管理,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减污、利废、降碳,促进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大众新闻记者 王洪涛 曹儒峰 实习生 蔡芹凤)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
责任编辑:曹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