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丨博山“大街集”,挤满外地人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姜涛 2025-01-08 15:50:11原创
在博山“大街集”,你可以找到关于“淄博年”的很多答案。
置身人潮,向南眺望,峨嵋山依稀可见,古石城的西城墙外、圩子墙内,充斥着太多关于这条古街的传说。
踱步向前,无数的历史顷刻间奔腾着扑向你;回过神来,山峦依旧,熙来攘往,“年味”澎湃不已。
一处摊点上,油锅翻腾着金黄色的泡沫,刚出锅的绿豆丸子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摊主王伟伟从笊篱中取出一颗,递给远道而来的游客,仅仅是几句赞美之词,就瞬间消除了一切隔阂。
近年来,这座淄博南部的山城,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数据显示,2024年,博山区累计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9.3%。
让文化兼具烟火气,或许这才是一座城市的魅力。
“人脉街”的烟火气
1月7日,农历十二月初八,传统的腊八节如约而至。
这天清晨,王伟伟早早出摊,在大街中段支起油锅。她的身旁,约60斤绿豆丸子“整装待发”,不出意外,中午之前将会被抢购一空。
“十块钱一斤,一集差不多能卖五六百块钱,年集的买卖格外好。这几年,很多外地游客也会来赶‘大街集’。”王伟伟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说。
每逢农历的三、八日是博山“大街集”,在大集上可以看到博山炸肉、博山炸春卷、博山香肠、酥锅、肉丸,还有陶瓷、琉璃等,这些商品都很受外地游客青睐。
在商户眼中,博山“大街集”积淀千百年历史文化,现如今,传统的集市始终有它无法被取代的特色,那里不仅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更包含了山城里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在货比三家的挑选中,在你来我往的砍价中,在逢集必赶的约定中……赶集,是博山人无法舍弃的一种生活方式;大街,也是博山人无法忽视的一条“人脉街”。
作为博山历史悠久的标志性街道,博山大街西临孝水、东倚峨嵋山、南达原山、北接博山中心路,是当地历史最悠久的街道之一,原属古颜神镇。
在当地人眼中,博山大街承载了博山商贸文化的一个高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这里是博山陶瓷文化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琉璃的发源地。
千百年来,这里不仅形成了民间的集市贸易,还成为体现博山人民生指数的商品贸易集散地。博山人无论买不买东西,来到“大街集”上溜达一趟,心中的那种情绪、情感,总能得到安抚和慰藉。
博山大街的“新生”
博山大街,这条承载着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街道,不仅见证了博山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迁,眼下还成为了当地居民和游客了解博山历史人文的窗口。
近年来,为改善周边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当地教育、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博山区委、区政府投资3亿元实施了大街综合提升工程,让人们能够在百年大集上触摸历史脉动,感受岁月变迁,使之形成地区文化旅游新“名片”,促进博山大街的繁荣与发展。
在外地游客眼中,这条总长约690米的古街,不仅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承千年的商业流通性,更有历史名人辛亥革命志士蒋洗凡、“三代帝师”孙廷铨故居坐落于此,可谓是既好吃,又好玩,还热闹。
博山大街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刘平介绍,一直以来,城东街道高度重视大街古街管理维护,设有大街管理办公室及物业,工作人员共12人,负责大街古街商户及大集日常经营管理。此外,还聘请专业保洁公司负责卫生的日常管护,保洁人员7人对大街古街进行全天候全路段保洁,一日2—3次对垃圾收集点进行清运。
刘平说,“大街集”维系与博山大街上几十年,后大街改造成仿古商城后,赶集卖东西的商户曾迁移至居民小区里,成为不多见的小区集市,这是大集的又一特色。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当这句熟悉的童谣在耳畔响起,“大街集”将进入一年一度的忙年期。商户们告诉记者,临近年关的几场大集,这里会彩门盈街、烟火更盛,如食品名吃、日用杂品、木器陶瓷,花鸟鱼虫及宠物等,可谓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博山人民的热情与坚韧,领略到博山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作为博山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山大街也将继续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未来的希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姜涛 通讯员韩文彬)
责任编辑:李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