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看实招| 阳谷:“围墙外”无事不扰,招商中“卡位入链”

大众新闻 廖宁   张楠   张焕辰  苏月鹏   2025-01-03 11:30:26原创

◆编者按:民营经济是山东发展不可替代的硬核力量,而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所在。2024年11月2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提出,要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改革“硬举措”优化发展“软环境”。大众新媒体大平台推出“大众帮办·营商环境看实招”,走市县,访企业,探寻各地纾困利企“好点子”“好经验”,挖掘优化营商环境妙招实招。敬请关注。

本期访谈,我们走进聊城市阳谷县,由大众新闻记者对话阳谷县委书记彭志国,聊聊阳谷县优化营商环境的好招高招。

记者:彭书记,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阳谷县,华泰化工等一大批企业持续新上项目,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请您再简要介绍一下阳谷县近年来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方面,是怎么精准发力的?

彭志国:营商环境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投资环境、发展环境。尤其是在相关政策要求下,各地能拼的那就是产业基础加营商环境。在产业基础上,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在阳谷,我们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核心点在于我们要做好“围墙外”的事情,让企业安心做好“围墙内”的事情。因为企业是市场主体,它对市场更为敏锐,它对市场的研究也更深。企业的市场决策,不需要政府去做过多的干预。“围墙外”的事情无事不扰,同时让企业集中精力,做好它厂区“围墙内”的事情。

“围墙内”的事情,政府有求必应。在项目的引进方面,我们有项目评审论证会,这是我们近几年来一直坚持的一个机制。通过项目评审论证会,我们把项目招引真正变成选择高质量发展项目的一个过程。

记者:刚才您提到了招商引资项目论证评审机制,这是怎样一个工作机制?

志国:我们过去讲“门难进、脸难看”,后面一度变成了“门好进、脸好看、事依然不好办”。在阳谷县,我们通过招商引资项目论证评审机制,让县委书记、县长,带着相关的部门,共同来讨论这个项目到底行不行。如果第一它不违背产业发展底线,第二它又是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很好的项目,那我们就形成共识,上项目。该机制,有一个很重要的预审机制,让相关部门对政策底线进行把握。如果认为违背政策底线,要拿出切实的材料和依据。比如,这个项目属于“两高”项目,或者是环保不过关的项目,我们直接在预审阶段,就把这个项目去掉了。只要在预审阶段通过了,在项目评审的平台上大家形成一致意见,回去就落实。通过这个机制,很多项目实现当年招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

记者:开发区是企业发展和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在服务园区发展中,阳谷积累了哪些经验?

志国:对于县域经济,开发区是经济建设“主战场”。尤其是对于像阳谷县这样的沿黄地区,所有工业项目必须进开发园区。甚至可以说,开发园区对于阳谷县来讲,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唯一战场。

从开发区来讲,我们讲抓大不放小,我们针对中小微企业,专门提供了拎包入住的标准化厂房。同时结合阳谷的特色产业,在园区内相应地做集聚,比如我们的食品加工工业、电缆产业等,循序渐进地做园区的建设。

在园区内做产业集聚有什么好处呢?有利于我们专注集中在产业链上招商,作延链补链强链的文章。比如阳谷的电缆产业,现在有约70亿元的产业集群,聚集了47家电缆企业。招商引资,要换位思考。企业到阳谷来投资,首先是能赚钱。我们向企业做推介,告诉他们阳谷有什么样的产业基础,让企业评判在这个地方能不能赚钱。只要企业觉得有盈利空间,愿意来阳谷投资,政府会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和配套工作,支持企业最高效地赚钱。

记者:从“围墙外”无事不扰,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阳谷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边界感”。那么在优化营商环境上,阳谷接下来有哪些进一步的打算呢?

志国:下一步,要不断巩固招商引资产业评审机制,真正把它固化下来。我们还要主动再提升服务水平。比如在供应链上,以前都是产业集群自发形成的市场供应链条。我们现在正在研究,对比较成型的产业集群,在招商的同时,把企业所需的配套也招进来。比如电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比较大,我们就计划招引一些供应链的金融公司进来,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再往下走,我们现在提的比较多的是产业基金招商。目前在县这个层面,财政能力有限,我们对基金招商潜力的挖掘还不够。要继续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更多产业基金进来,能够对有发展前途的中小微企业,甚至大型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优化营商环境既是系统工程,也是长期工程,要从多方面采取务实管用的硬举措,我们将继续压实各级责任,高点定位、创新思路、多措并举、精准发力,让服务质效提上来,干部作风硬起来,法治旗帜亮出来,一流品牌树起来,厚植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感的营商沃土。

我们始终以最大诚意、最优服务,诚邀各界朋友和广大的企业家们,到阳谷来考察交流、洽谈合作、投资兴业。让我们共享发展机遇,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共赢美好未来。

大众新闻记者:廖宁 张楠 张焕辰 苏月鹏 

设计:耿俊逸

统筹:王红军 胡磊

策划:娄和军 申红

相关报道: 

营商环境看实招|临沂:创新里做“减法”,为企服务里求“加速”

营商环境看实招|“头回客”变“回头客”,环翠项目“二期”多

营商环境看实招|济南在“营商”中“赢商”

营商环境看实招|“博”采企业之需,移走困难之“山”

营商环境看实招|沂河新区助企:从最痛点突破 在最盼处加力

营商环境看实招|济南市历下区:高质量发展如何“十六连冠”

责任编辑:赵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