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的“温柔力量”在家园共育中成长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赵玲玉   2024-12-27 17:24:32原创

2022年2月教育部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理解尊重幼儿并支持其有意义地学习,强化家园协同育人,不断提高保育教育质量。”文件中所提倡的家园共育机制再次强调了家园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万家中心幼儿园以此为基准,建立“四驱机制”下家园协同育人共同体探索模式,在实践层面上通过相关的制度驱动、项目驱动、经验驱动,深耕家长资源,以家园协同育人为己任,积极探索家园共育中的创新措施。

构建规范的家校工作流程,形成基于标准的机制驱动

成立家校共育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年度工作计划。及时更新调整家委会成员、家长志愿者小组成员,吸引一批热爱家教、关心家教、善于开展家教指导家长和教师参与到家园协同育人的工作中,保持团队的活力和生命力。

面向教师,规范各类工作流程,如家访流程、特殊幼儿的约谈流程、意外伤害事故的家校沟通流程、传染病防治的家校沟通流程等,确保各类工作的有序开展。面向家长,坚持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规范校家委会职责,让家长真实参与到学校的运作和管理中,发挥家长智慧。同时,基于家长的不同角色和需求,开展家庭教育家长开课、教师访万家、微信公众号育儿栏目等服务,进行分层、分类家庭教育指导,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

深入研究系列活动信息,形成基于证据的指导驱动

依据家园协同育人的工作需求,基于实证意识,开发面向不同年龄段、家长开放日观察表、家长会反馈表等,根据反馈情况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科学的观察和解读、收集不同家长的数据;面向教师,提供幼儿观察表、幼儿个案追踪表、家访记录表等,引导教师养成全面、细致、科学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并将数据运用到日常家校沟通中,确保有的放矢。通过系统观察、即时数据收集,让家校双方看到更全面的幼儿发展情况、众多家长的育儿需求,为后续的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提供了重点工作思路和适时调整的依据,有效避免了家校工作中常见的“无差别”指导、“一刀切”培训等现象的发生。

3

推进多项目联合攻关,实现基于合作的策略驱动

依据实际问题和需求,开展“亲子活动”、“家长进课堂”、“家校沟通培训”等多个家校协同项目,实现家校共商共育的好局面。

在“家园共育”项目中,借助家庭教育讲座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法规、政策,树立家长对家庭教育正确观念,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储备。班级教师利用家长进课堂、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各类形式,以讲述案例的形式带领家长一起观察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并借助《3-6岁儿童发展指南》等专业文件,帮助家长正确看待幼儿行为背后的年龄特点,从而更好地认同和接纳儿童。家长是基本的教育者,组织“亲子活动”,提升家园共育成效。结合我园实际情况,实行实地现场参观、实际参与,增进三方的交流了解,进一步激发教师做好家校沟通的意愿。

4

5

6

梳理可辐射的成果,形成基于活动的推广驱动

以家长座谈会、家长会等形式,对家校协同育人工作进行盘点回顾,围绕工作安排、工作流程、工作呈现等内容,梳理过程性经验成果,并借助园所宣传栏、对外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方式面向家长和全体教师进行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家校协同的合力,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

7

在“四驱机制”的运行下,家校关系被纳入同一个同心圆中,整个家校协同共同体呈现了更具温度、更具态度的共同体。深耕家长资源,是我园家校协同育人的新实践,更是幼儿园美好育人战略的体现。接下来,万家中心幼儿园将持续以家校协同育人为己任,积极探索“四驱机制” 在家校共育中的创新措施,强化家校融合、深化共育内涵,更好地为幼儿的发展助力。

(半岛全媒体记者 赵玲玉)

责任编辑:赵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