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黏糕
齐迹人文 | 2024-12-27 01:33:32 原创
□ 王济武
博山的年俗,由来已久,底蕴深厚,饮食文化就是博山年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句俗语叫“二十三打年糕”,在这里把做糕、送糕、买糕、吃糕冠上了祈福心理和文化符号,成为过年风俗礼仪的前奏。这糕又叫打糕(顶盖红纸),与白馍、点心、茶汤可组合成为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素四色礼,盛到箢子里上面还要盖块红布,以示喜庆。博山人平时讲的糕有几种:糗糕、打糕、江米糕。本文所指的是第二种打糕,也叫黏糕。
过去博山人过年是十分讲究的,尽管生活不很富裕,过年还是要吃饺子的,年下菜也是根据条件量力而行。而城区周围的乡村,因自然条件有自产的粮食,在美食制作上也有独到的长项,其制作的白馍既好看又好吃,黏糕亦讲究且好吃。而城里人吃到它有两个途径:一是亲戚送的或走亲戚的回礼,二是到集市上买。因黏糕有美好寓意,孩子吃了个子更高,老人吃了康健高寿等,因而家家都图个吉利,没有就去大集上买点也要吃上。
博山美食令人叫好,在于它有别于外乡,胜出一筹不是偶然的,是由它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博山的饮食文化在博山工业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各地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习惯,饮食文化也有差异,因而各有所长。博山黏糕做法讲究。通常外地黏糕少了一个蒸后捶打搅捣的过程,即少了一道工序,这种做法在博山也有,叫糕瘫(此糕越见热越黏,很难成型),从外形到口感都稍逊博山黏糕。不能不说,这是博山人在饮食上“粗菜细做”的讲究,既注重过程又不放过细节,做出来的东西才叫美食。从这一点上来说,这就是博山饮食文化的魅力所在。
现将黏糕的制作方法简述如下:
主料:大黄米,红枣。首先将米加工成粉,将红枣放锅内煮熟捞出,利用煮枣的开水(枣香味更浓)冲入黄米粉,再将枣剔核放于盆内,将两者合为团,分块后攥成内空的窝窝头形,上笼蒸熟。然后,趁热将其放于盆内捣开,并反复搅捣至越黏越好。最后,再将面团摊在盖垫(提前抹油或香油)上,用手或泥板蘸凉开水(最好煮枣时的水),将其抹压成约2.5厘米厚,至平整光滑。也可将枣隔距梅花状点摁在上面,这样品相好,但不如将枣融合在里面的口感好,且枣不易脱落。放于空闲处,待晾干成型后,切成15厘米见方的方块,放于阴凉处即成。吃时改刀切片,入油锅煎炸,为防止黏连,入油前略蘸一点稀生粉芡,品相会更好,盛盘后撒上白糖即成。沾唇糊口,米糯枣香,老少咸宜,且存储时间长。
写下此文,供广大美食爱好者参考。
责任编辑: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