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荐丨《清算已毕》:波伏瓦回忆录最终卷,思想最成熟之作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孟秀丽 2024-12-25 23:34:05原创
《清算已毕》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著
台学青 译
果麦文化丨深圳出版社
内容简介:
《清算已毕》是波伏瓦回忆最终卷。写于1972年,波伏瓦64岁。
在其代表作《第二性》中,波伏瓦曾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塑造的”。到了《清算已毕》里,她的思想更加成熟,她说:“女人追求的不是成为女人,而是成为完整的人。”
何为完整的人?波伏瓦所希望的,是弄明白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我是个女人,法国籍,作家,1972年我六十四岁,这些意味着什么呢?”在《清算已毕》里,波伏瓦从我何以成为我、个人作品梳理、亲密关系梳理、日常书影音爱好、旅行见闻、国际及时代观察、重申女性处境等几个维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编辑推荐:
一、献给每一个想要真正活过的人。
作为女性主义先锋人物,波伏瓦的言论、观点启迪了无数女性的思想。她的一生经历了各种爱恨、崇拜、诋毁,但她对此毫不在意——“随便他们把我当成女知识分子或女权主义者,我都不在乎:我就是我,我对自己负责。”
一本书读懂波伏瓦如此坚定内核的原因,近距离感受波伏瓦丰盛辽阔的精神家园。看她如何找到她的热爱、如何把世界的进程融入自己生活的肌理、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度过她的一生。
追随波伏瓦,然后,成为自己。
作者简介:
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
法国哲学家、作家和女性主义先驱,存在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波伏瓦对性别平等、家庭、婚姻和母职的批判性分析,影响了无数女性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十座镀金雕像从塞纳河畔缓缓升起,其中未升起的就是西蒙·德·波伏瓦的雕像。
1、女性icon|波伏瓦——“我何以成为我”
从这句内核延伸出来的主体性思维/年龄焦虑/个人觉醒/个人认同/个人实现/不要自证等,「做自己」这个被说烂的词,在波伏瓦这里真实有力量的体现。
① 跟波伏瓦学「主体性思维」
波伏瓦的回忆录第一卷叫《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到最终卷《清算已毕》时,她已经建立起了特别坚固的「主体性」意识,从遵守规矩到反抗强权,获得自己的主体性,波伏瓦的成长值得每一位女性学习。在书中,她说:“如果世界上发生的事撕扯折磨我,我会希望改变世界,而不是改变我在世界上的位置(p032)。”这种思维让她懂得专注于自身,不会因外人的评价而动摇自己想做的事。“我始终忠实于最初的计划——了解这个世界和写作。(p031)” 而时间也终会证明,流言八卦终会散去,一个人坚定一生所做的事才是她最好的证言。
② 从“第二性”到“完整的人”
《第二性》出版于1949年,波伏瓦41岁。
《清算已毕》出版于1976年,波伏瓦64岁。
20年后,在《清算已毕》里,波伏瓦提到了自己当时写作《第二性》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思想转变。
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书中金句)
(1)“女人并非生为女人,而是变成了女人。”如今我仍要说这句话,它是《第二性》的主旨思想之一。一切都表明,我的说法是正确的,只是有待补充:“男人不是生为男人,而是成为男人。”男性特质也不是天生的。 (p533)
(2)女性追求的不是成为女人,而是成为完整的人。拒绝所谓的“男性模式”是没有意义的。事实上,文化、科学、艺术和技术都是由男人发明的,因为从前他们代表着一切。正如无产阶级用自己的方式继承过去的遗产,女性也要夺过男性锻造的工具,用它们争取自己的利益。(p544)
(3)我非常欣慰地得知,美国的新女权运动把《第二性》当作自己的旗帜:1969年一年,光口袋书就在美国出版了七十五万册。女性是文化的产物,而不是生物学上说的先天注定,没有一个美国女权主义者质疑这个观点。她们与我书中观点的分歧主要在实践层面:她们拒绝寄希望于未来,宁愿今天就把自己的命运抓在手里。而我的思想变化也在这点上:现在我认为她们是对。(p540)
③波伏瓦阅读顺序:
第一站:秘密而柔软
• 《她弥留之际》
波伏瓦入门读物,很好读,且能直观感受到波伏瓦对母女关系、女性处境等问题的思考。看完后会燃起对波伏瓦个人经历和其他作品的兴趣。
第二站:起点与清算
• 《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
波伏瓦第一本回忆录,回到波伏瓦的童年与少女时代,触摸人生的底色。
• 《清算已毕》
波伏瓦回忆录最终卷,思想最成熟之作。
第三站:传记与对谈
• 《波伏瓦访谈录》
女权主义者爱丽丝·施瓦泽对波伏瓦的访谈,犀利发问与坦率回答,直观感受波伏瓦的思想魅力。
• 《成为波伏瓦》
知名度很高,但内容重点在感情关系,可略看。
第四站、 “第二性”
• 《第二性》
波伏瓦最著名代表作。女性成长路上绕不开的经典著作,书中观点“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影响深远。
第五站、真实的虚构
• 《形影不离》
以波伏瓦少女时代挚友扎扎为原型,悼念她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友谊。
• 《女宾》
波伏瓦首部作品,被视为她的自传性纪实小说。
• 《名士风流》
波伏瓦长篇代表作,龚古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④波伏瓦的文艺生活清单
📘 阅读:“当我拉上房间的窗帘,躺在沙发上,周围的一切都隐去了,我进入了忘我的境地,我的世界里唯一存在的,就是目光所至的那张白纸上的黑字。”
(1)波伏瓦的选书标准
1. 历史书籍|我试着了解这个时代与之前的时代。这些书更新并补充了我对那些时代掌握的信息,同时唤醒了我的焦虑和愤怒,激活了我的过去,使我在一段时间内免于时间的侵蚀。
2. 民族学的报告和著作|我偏好那些能让我了解一个“未开化的”人如何从内心体验自己境况的作品。
3. 传记|传记作品能让我通过一个特例瞥见世界的全貌。
4. 女性主义|女人如何面对自己的女性身份带来的问题,这也是我极为关心的。
5. 有两个作家我几乎百读不厌:普鲁斯特和写《忏悔录》的卢梭。
(2)波伏瓦书单:
1. 《桑切斯的孩子们》奥斯卡·列维斯
2. 《塔列朗传》奥利厄
3. 《文字生涯》萨特
4. 《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癌症房》索尔仁尼琴
5. 《德语课》伦茨
6. 《忏悔录》卢梭
7. 《车中戴眼镜拿步枪的女人》亚普利索
8. 《源氏物语》紫式部
9. 《法国大革命史》米什莱
10. 《女性的奥秘》贝蒂·弗里丹
🎬 电“:“即便在最清闲的时候,我头脑中总是盘算着一些计划,心里萦绕着一些回忆,准备做一些事。可一旦走进电影院,我就放下了一切。”
波伏瓦片单:
1. 《航海家》巴斯特·基顿
2. 《流浪,流浪,流浪》哈里·兰登
3. 《摩登时代》卓别林
4. 《里奥追踪》菲利普·德·布罗卡
5. 《黄金三镖客》赛尔乔·莱昂内
6. 《美狄亚》帕索里尼
7. 《切腹》小林正树
8. 《无望的人们》扬索
9. 《焦点新闻》科斯塔·加夫拉斯
10. 《孤独的长跑者》迈克尔·兰顿
11. 《阿达伦31年》波·维德伯格
12. 《逍遥骑士》丹尼斯·霍珀
13. 《逃家》福尔曼
14. 《五支歌》鲍勃·拉菲尔森
15. 《沉默》 英格玛·伯格曼
16. 《深渊》尼科斯·帕帕塔基斯
17. 《悲哀与怜悯》马塞尔·奥菲尔斯
《清算已毕》金句
第一章 我何以成为我
1. 我为什么是我呢?什么样的偶然,使我出现在此时、此地、此生,而不是另一生?(p001)
2. 我相信幸运之星会保佑我,未来发生在我身上的必然是好事。(p016)
3. 我能确定的是,我一定会走出困境。人生最初的十八年时光塑造了我,我不会背叛那一切。(p019)
4. 无法想象我会抛弃自己的雄心壮志和自己的希望,抛弃那些为我的生命赋予意义的东西。(p019)
5. 了解一个人,不能只看他得到或知道什么,同样也要看他错过或忽略了什么。(p025)
6. “偶然”在我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被压缩到很少的事情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我过往历史的延续或反动。(p028)
7. 世界的进程构成了我生活的肌理,我密切关注着时局的变化。(p029)
8. 两个因素保障了我人生的一致性:萨特始终在我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始终忠实于最初的计划——了解这个世界和写作。(p031)
9. 如果世界上发生的事撕扯折磨我,我会希望改变世界,而不是改变我在世界上的位置。(p032)
10. 我始终面向未来,兴高采烈地去迎接明天的我。(p038)
11. 变老的好处之一,是我可以完整地观察到一些人的人生轨迹,见证他们出人意料的发展道路。(p039)
12. 我对他们的童年一无所知,而童年是了解一切的钥匙。(P040)
13. 通常情况下,一个男人或女人成熟之后,他们的性格是与自我相符的。甚至在他们自己以为变了的时候,其实还是在重复以前的自己。(p041)
14. 随便他们把我当成女知识分子或女权主义者,我都不在乎:我就是我,我对自己负责。(p042)
15. 建立自己的形象,这件事徒劳无益且不可能做到,我对此不感兴趣。我所希望的,是弄明白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p043)
第二章 创造自己
16. 人们有恋爱自由,就应该有死亡的自由。(p113)
17. 在我人生的艰难时刻,在纸上写一些句子,即便没人会读,这个举动总能带给我安慰,正如祈祷之于信徒。(p140)
18. 我保持描述世界和自己人生的欲望,不想放弃文学时而还会给我的那种令人兴奋的感觉:写作的过程就是在想象中创造自己。(p157)
第三章 依然好奇
19. 阅读宣告了我的未来:我在一些小说的女主人公身上预感到了自己的命运。(p161)
20. 当我拉上房间的窗帘,躺在沙发上,周围的一切都隐去了,我进入了忘我的境地,我的世界里唯一存在的,就是目光所至的那张白纸上的黑字。(p162)
21. 我往往因沉迷于阅读而忘我。我闻到树木的清香,时不时瞥一眼湛蓝的天空:我心在别处,同时又在此地。(p163)
22. 我读弗洛伊德书信时就是这样。尽管我对他的某些理论,尤其关于女性的理论不敢苟同,但他仍是二十世纪我最欣赏的人物之一。我参与了他思想的历险,目睹他凭着不可战胜的英勇气概,与他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斗争。(p173)
23. 三十岁时,她就摆出一副被生活摧残却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姿态,实际上她蛮横地让周围的人都围着她转。(p178)
24. 每个人物都有些难言的秘密,几乎全都与性有关;每个人都为执念和烦恼所苦,都受到卑鄙的魔鬼的教唆。(p183)
25. 第一次读一本书的时候,人们有时只记住了与自己的执念、幻想相呼应的字眼,而没有领会作者的意图,跟随他写作的脉络,我二十岁的时候就是这么读书的。今天,我会努力让自己客观一
些。可事实经常证明我并没做到。我对读过的书的记忆都是不完整的、变形的,就像我对事实的记忆一样。
26. 即便在最清闲的时候,我头脑中总是盘算着一些计划,心里萦绕着一些回忆,准备做一些事。可一旦走进电影院,我就放下了一切。(p207)
27. 电影还满足了我的一个孩子气的愿望,那就是既身在某处,我的存在又不会破坏那地方的孤寂:我想亲眼见证自己的缺席。(p208)
28. 我只对两位导演的作品有所感触:伯格曼和布努艾尔。(p220)
29. 有两个作家我几乎百读不厌:普鲁斯特和写《忏悔录》的卢梭。(p204)
30. 女人唯一的弱点,就是不由自主地要迎合男人,而男人天性卑鄙。(p220)
31. 我可以质疑自己作为作家的水平,但不能不写作。我不能抛弃自己的过去,否认我曾经爱过的一切。(p247)
第四章 探索世界
32. 我最爱的旅行时光是开着车在路上,或者坐在火车上,由于运动,富含意义的空间徐徐展开,恰如其分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既回忆又期待,深深地沉浸在离我而去的过往和迎面而来的未来
中。(p251)
33. 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最能给人带来一种幻觉,让他感到似乎回归了自我。(p253)
34. 这就是旅行吸引我的地方:梦想超越了真实的经历。我给自己编故事,玩着换皮囊的游戏。(p253)
35. 在我眼中最珍贵的时光,是那些徜徉的深夜。(p256)
36. 我喜欢开车,多数时候是一段段的短途,有时也会开长途。我常常一个人从巴黎开到罗马。(p291)
37. 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也常常是这副模样来到罗马,单枪匹马地开了一整天车,筋疲力尽,于是在纳沃纳广场坐下来,开始读一本书。(p291)
38. 我对探索自己居住的这个星球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致。(p298)
第五章 交流访学
39. 飞机降落在安克雷奇:那里有高耸的雪山,平原上散落着深色的池塘,金色的灌木稀稀落落。人们仿佛来到了世界尽头,远离一切文明。(p301)
40. 时间仿佛在互相推搡、重叠、冲撞,着实让人回不过神来。(p301)
41. 在日本,劳动者没有任何逃脱的可能,他们全身心从属于公司。一个被解职的人是找不到第二份工作的,再就业市场基本不存在。实际上,员工几乎永远不会被解雇,但这个始终悬在头上的威胁会迫使他拿出最恭顺的态度来对待公司:被迫超时工作,有休假的权利,但从来不敢开口要求休假。(p306)
第六章 国际观察(略)
第七章 时代风云
42. 人们欣慰地看到,一个小国顽强抵抗住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用英雄气概证明了金钱、炸弹和暴力不是万能的。(p430)
43. 我最感兴趣的两个问题,一是女性的地位,二是年轻人的态度。(p456)
44. 如果有人跟我说,工人明明有三周的假期,可是他由于满怀社会主义热情而牺牲了假期,我的结论是,工人不能休假:热情是不能当制度的。(p493)
第八章:别无他求
45. 现有秩序的维护者们只想以浪漫主义的青春爆发来解释“五月风暴”,然而这是整个社会的危机,不是某一代人的危机。(p511)
46. 要在法国推广堕胎,更不是鼓励女人们堕胎,而是考虑到这样做的人实际非常之多(法国每年有近百万例人工流产),想让她们能在尽量好的身体和精神条件下进行这项手术,而目前这只是某个阶层的特权。(p527)
47. 如果当她们是孩子,就不能用针对成年人的法律来要求她们,考虑到她们的特殊情况,就该允许她们堕胎。如果把她们当成年人,就该给她们自由,并帮助她们。(p532)
48. “男人不是生为男人,而是成为男人。”男性特质也不是天生的。 (p533)
49. 认为女孩的羞耻感来自荷尔蒙分泌,这是荒谬的:那是被人教会、习得的,正如后来许多被称作女人味的特质一样。(p536)
50. 在目前的社会中,兼顾职场与家庭的女性得不到与男性相同的奖赏与感恩:社会不给她们这些,而且动用一切手段打击她们。而家庭妇女通常也不像她们表现出来的那么满意,母亲对自己的命运不满,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更幸运,因此变本加厉地要求女儿循规蹈矩,女孩越发痛苦。(p537)
51. 女性要求的不是表面上的解放,而是“去殖民化”,因为她们感到自己的内在世界像殖民地一样被奴役。(p539)
52. 这些问题涉及一半以上的人类:如今我认为这些是关键问题。我惊讶于人们竟如此轻易地接受对女性的剥削。(p541)
53. 制度压迫了男性和女性,又促使前者压迫后者。(p542)
54. 我尤其反感把女性封闭在女儿国里的主张。(p543)
55. 女性追求的不是成为女人,而是成为完整的人。(p544)
56. 拒绝所谓的“男性模式”是没有意义的。事实上,文化、科学、艺术和技术都是由男人发明的,因为从前他们代表着一切。正如无产阶级用自己的方式继承过去的遗产,女性也要夺过男性锻造的工具,用它们争取自己的利益。(p544)
57. 童年给了我乐观的天性。我几乎总是自得其乐,相信自己是幸运的。(p549)
58. 我显然不擅长把事情往最糟糕的方向设想。不过,我愿意直面现实,不加粉饰地讨论它。(p549)
59. 正因为我讨厌不幸,也很少预想不幸,每当我遇到不幸,我总是震惊而愤怒:我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要消除不幸,先要揭露它,拿掉用来遮掩不幸、避免面对它的那些故弄玄虚的东
西。(p549)
60. 为了让自己不受压迫,我很早就懂得求助于我的自我意识。(p549)
责任编辑:孟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