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新质生产力锻造新优势 京博加速迈向一流企业
鲁企风向 | 2024-12-25 09:53:35
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博”)立足行业前沿,致力于锐意改革与科技创新,将业务发展聚焦于高端化学品、高性能材料及与之配套发展的特殊高端装备和核心工业服务业,推动业务由“一油独大”向“油化并举、高特新材”战略性转型。
澎湃着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京博正在以永不停步的创新,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塑造竞争新优势,推动产业向上向新,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贡献力量。
加速布局新质生产力
京博产品创新看点多多
作为国内民营炼化企业的领军企业,京博认识到,只有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引领行业新未来。
为此,京博进一步加快战略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老产业”新起来,“新产业”强起来,一大批涉及新质生产力的项目脱颖而出,备受社会关注。
由京博战略孵化的独立高科技创新型企业贝欧亿科技公司实现中国首套工业化POE装置成功投产,突破了该材料领域工业化生产难题,并为下游行业客户提供了更稳定、更充足的原料供应。
高端材料领域一直是世界各国科技创新的焦点和竞争最激烈的赛道。京博引发社会及行业关注的创新案例还有,特种橡胶公司京博中聚,不仅拥有国内单体工厂产能最大的丁基橡胶生产基地,还建成了世界首条千吨级生物基衣康酸酯橡胶示范生产线。相比传统石油基合成橡胶,每生产1吨生物基衣康酸酯橡胶产品可减少CO2排放约1.4吨。
与之类似的还有京博旗下海韵沥青,通过技术创新,“海韵”牌耐久性高模量改性沥青预期可使路面结构寿命由15年提升到35年以上,还能使全寿命周期内碳减排57.14%。
京博的创新案例展现这样一种底层逻辑: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升级,同样可以催生出新质生产力,迈向行业高端。
科创激活“一池春水”
大踏步蹚出“京博路径”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激活科技创新这一“源头活水”,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打造“新制造”、开辟“新赛道”。
梳理京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人们不难发现,京博一直将科技创新摆在了整个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关注科研投入与产出。
据统计,京博2023年全年科研创新投入达13亿元,同比增长18.2%。京博现有研发体系由1个中央研究院和18个研究单位组成,目前核心研发技术人员超过千人,其中,硕博人才占比达41%。
这种优势有力推动了京博的创新,而创新赋予了京博更多发展活力。京博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传统炼化行业转型升级,勇于担当产业链链主责任,突破行业、产品与技术发展瓶颈,荣获第十八届全国质量奖,实现全国民营炼化行业“全国质量奖”零的突破。
京博还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号召,在传统炼化产业转型升级中遵循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大力推进油品减量化、油品和化工品向材料产业转型。截至目前,京博高效能燃料占比已由70%以上调整到40%以内,高端化工品从过去不足10%增加到20%以上。
锚定可持续发展
加速迈向高科技企业
目前,京博业务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实现全球销售额890亿元人民币,居中国企业500强第275位,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第33位。
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浪潮涌动。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只有以创新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力引擎,以绿色引领产业转型新方向,才能加快迈向世界一流企业,为我国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优秀的企业总是能与时代同频。为此,京博提出,将加大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培育力度,生产出品质优良、应用广泛、惠及下游产业的高科技产品和高端新材料,着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数字贸易、智慧物流、智慧农业等新业态,促进精准供给和优质供给,更好地满足和创造新需求,最终实现京博的腾飞。
与此同时,京博配套实施了大“黄蜂窝”战略,旨在打造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孵化出1000个“一”。其中的“一”代表几层意思:1个公司、1个项目、1个产品等,每个“一”都要达到利税1000万元到1亿元的规模。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京博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持续突破。当前,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京博通过搭建系统性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加速布局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绿色发展,锻造企业发展新优势。
责任编辑:张晓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