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礼重法 兰陵续新

联合日报    2024-12-21 21:11:47

兰陵荀子文化园依托深厚的文化积淀,塑造了一方文化与人文。

12月15日,兰陵县芦柞镇围绕“‘隆礼重法’与村规民约”开展专题协商议政。

倪萍委员在堡子村就村民土地纠纷进行协商调解。


《万历十五年》作者回望历史,认为“中国两千年,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

历史时针不会倒转,却走出足够让后代汲取智慧的长度。从明朝万历时期向前追溯1800余年,兰陵令荀子早在战国末年,便已提出接近现代社会治理理念的施政方案——“隆礼重法”。

接续历史的根脉,讲述今天的故事,“隆礼重法”在今日的兰陵县已迸发新的动力,人民政协也从中挖掘到赋能高质量履职的源泉。

风起兰陵:世人一时竞“卿”名

荀子,名况,时人尊称荀卿,是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总结者及先秦诸子学说的集大成者。曾受楚国春申君两次之邀,任兰陵令二十余载,将兰陵治理得空前繁荣。卸任后,他于此著书立说、授徒讲学,直至终老,留下“稷下扇其清风,兰陵郁其茂俗”的佳话,其思想亦成为兰陵乃至世人的宝贵财富。

“其弟子李斯、韩非等人,再传弟子刘交、贾谊、董仲舒、匡衡等人,有的成为治世名臣,有的成为传经大儒,形成了以兰陵为依托的儒学经学大师群体,在秦汉时期的政治文化舞台大放异彩。”提起兰陵历史上的耀眼“群星”,兰陵县政协委员、东方荀子研究院院长焦子栋满是骄傲。

世人多知《劝学篇》,而“隆礼重法”治国观的先进性,有待创造性传承。焦子栋眼中的荀子思想,批判和综合地吸收了先秦各学派的思想,建立了包括哲学、政治、法律、伦理、教育、军事、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庞大思想体系,“隆礼重法”值得列入政协协商理念之中。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在荀子看来,礼是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社会需要以“隆礼”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在礼的规范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时,法就起到了必要的保障作用。

“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悫禄多少厚薄之称,是夫群居和一之道也”,“隆礼重法”的目标是实现“群居和一”,通过合理的社会分工和分配,实现人们之间的和谐共处与社会的稳定统一。

在荀子的倡导下,兰陵地区的社会风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社会秩序井然。《荀子?叙录》记载,荀子开兰陵好学之风气,当时的兰陵人都愿意取“卿”为名字。

“荀子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沂蒙文化与兰陵文化的根基底蕴,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并创新实践,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力,对凝聚共识、强化‘四个自信’意义非凡。”兰陵县委党校办公室副主任、讲师陈玉娟说。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作为山东境内最早设立的县邑,兰陵原为鲁国次室邑,后为楚地。当年兰陵周围高地开满兰花,被屈原命名为兰陵。“兰”寓意王道,“陵”原义高地,寄予着屈原心中的“圣地”“乐土”。

赏其美,扬其香。兰陵县政协深挖兰陵文化禀赋,以荀子文化为重点,连续推动兰陵荀子研究会、东方荀子研究院、兰陵诗词学会相继成立,山东大学兰陵文化研究中心也得以设立。成功举办五届荀子文化节、七届高层次学术研讨活动,主题涵盖“荀子思想与依法治国”“荀子思想与乡村治理”等方面,这些活动如桥梁,将荀子文化从学术的高台引向大众视野。

“政协不仅在文化活动上发力,更通过委员建言,促成荀子文化园、荀子廉政思想展览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兰陵县文旅融合发展建议》等调研协商成果丰硕。”兰陵县政协八级职员、兰陵荀子研究会副秘书长李星蓉介绍说。

放眼兰陵,处处彰显荀子文化印记,三所荀子文化命名的学校、十余条道路、五十余处户外雕像、百余处文化长廊、二百余处荀子名言警句解读二维码,民众仿若置身荀子文化的浩瀚海洋,接受其思想的润泽与熏陶,可谓人尽皆知“老县令”、老幼能诵《劝学篇》。

“‘隆礼重法’,用政协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发展共识,助大政落实。”兰陵县政协主席刘志军说。近两年来,县政协相继开展36项协商式民主监督,围绕“清廉村居”“城市建设”“全县十大民生实事”“安全生产”“政法工作”“招商引资”“文旅工作”等提出意见建议110余条,被相关部门采纳,有力推动了工作落实。

守正创新:跨越千年的接续

“张委员,我找您调解这个事,就是冲着您政协委员的身份来的……”在兰陵县芦柞镇,“隆礼重法”调解室如今已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前沿阵地。

今年7月,顾庄村村民王自远因土地纠纷慕名到镇上的“隆礼重法”调解室找到芦柞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张本营请求帮助自己讨个说法。

张本营迅速组织调解小分队,精确测算遮阳面积,综合考量土地价值与作物减产情况,以情、理、法交融的方式,促成每年200元赔偿的调解方案,成功化解矛盾。王自远在签订赔偿协议的那一刻,连声道谢。

“基层矛盾比较琐碎,如不及时干预很容易激化,因此矛盾调解就显得特别重要。”两年来,张本营调解纠纷180余起,在“邻里纠纷”“欠薪维权”等诸多难题上发挥关键作用,充分展现政协委员在基层治理中的担当与能力。

“在农村,绝大多数矛盾纠纷可能就是一句话、一杯酒、一张牌、一支烟、一垄地、一堵墙、一锨土、一本账、一段情,甚至是一寸光,这‘十个一’往往无证无据、无根无源,处理起来较为困难,只能通过调解、协商来解决。”扎根基层多年的芦柞镇党委书记张西民认为,在上层,协商往往是为了政策的制定或实施凝聚共识、商量思路,而在基层,协商很大程度就是利益调解,以礼为情、以法为据,商量着办。

在芦柞镇,像张本营这样有较高政治素养、过硬业务能力且颇受百姓信任的政协委员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是乡镇党委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作用的实践,也是政协“有事多商量”协商平台向基层延伸的探索。

兰陵县政协持续深化“有事多商量”工作品牌建设,建立了1处县级平台,17处镇街平台,组织全县375名政协委员积极参与信访积案化解和“12345·兰陵首发”工单督办工作,今年以来,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3件,督办工单105件,为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高质量发展环境献计出力。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荀子·君道》中‘法者,治之端也’,强调法律于国家治理的根本意义。”兰陵县政协副主席焦中志告诉记者,兰陵县政协将“隆礼重法”理念融入基层矛盾化解协商,以礼义为立法精神内核,注重礼仪感化,催生出全新治理模式。

据介绍,兰陵县以芦柞镇为试点,以荀子文化“两创”为依托,设立“隆礼重法”调解室,秉持“礼先、法后、非诉”理念,取其要义与“热线首发”有效叠加,情法理并重集中化解矛盾纠纷,工作质效得到明显提升。

为将“隆礼重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芦柞镇通过编辑印制荀子文化思想学习资料,组织镇、工作区、村三级调解员学习研究,创办“隆礼重法”思想专题讲座,开展调解思想研讨分析,提高调解员文化底蕴、能力水平。同时,把荀子的“和合观”注入“三联三访三治”工作机制,结合市委“讲故事、学理论”活动,将“隆礼重法”思想传播融入其中。记者随机采访的3位政协委员,“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等荀子名言张口就来,这些“老县令”的“遗风”,已经成为他们调解纠纷的“利器”。

“隆礼重法”的关键是形成大家公认的规范。芦柞镇通过印发《芦柞镇村规民约修订(暂行)规范》,为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提供了指导。全镇65个村陆续发布村规民约起草人招募令,镇政协委员联络室组织住镇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两委”干部、网格员一起走村入户征求意见建议,补充完善移风易俗、公序良俗、环境保护等乡风文明建设新规定。让村民对房子如何盖、环境如何护、土地如何用、矛盾如何解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通过调解、协商的方式解决的是已然,通过村规民约的引导、约束解决的是未然。既要解决好已然,又要解决好未然,这和荀子‘隆礼重法’的思想高度契合。”张西民说。

今年以来,芦柞镇2519起矛盾纠纷,成功化解2468件,化解率达98%,每日新增矛盾纠纷量由30件左右下降至不足10件。以芦柞探索为基础,“新时代荀子文化传承发展的兰陵实践”,获评第六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隆礼重法’最初是荀子在《大略》篇中首先提出的,原句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意为掌握国家大权的君主,崇尚礼义、尊重贤人就能称王天下,注重法治、爱护人民就能称霸诸侯,贪图财利、多搞欺诈就会危险。”焦子栋认为,守正创新,取其精华加以创造性运用,才是对荀子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把‘隆礼重法’思想运用到政协协商,既可襄助‘国之大者’,又可回应‘民之关切’,是一篇培育协商文化的大文章。”

“地气”充裕:兰曲新韵暖心传唱

“以前这条路黑咕隆咚,晚上什么也看不清,我骑车从不敢走这里,现在路灯既亮又美观,多晚走都不害怕了!”贾庄村的朱德芳高兴地说。

这是兰陵县政协委员、苍山街道贾庄工作区负责人倪萍又帮助百姓解决的一件实事,也是基层政协委员善用有事多商量平台开展工作得到群众肯定的小小缩影。

“贾庄村火车站前道路路灯老化损坏,此路是村民出行、学生上学的必经要道,光线昏暗,安全堪忧。”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倪萍立即组织贾庄村、朱城前村、朱村、东楼村、堡子村5个村的主要负责人商量解决方案。

结合路段实际情况,经走访调研,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倪萍初步拟定了整改路线、路灯盏数及大概费用的方案。紧接着,落实方案的资金又成了难题。因各村委资金紧张,修缮该路段全部由村委出资无法实现,反复思考后,倪萍决定呼吁群众和企业捐款。

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倪萍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深知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户一户走访,一家企业一家企业游说,最终成功募得12余万元善款。在苍山街道监督下,一周内 97 盏路灯安装完成,照亮万名群众出行路。

“一驻地单位常年将污水排至墙西侧路面,夏有积水青苔,冬日路面结冰,多次致人摔倒,严重影响居民出行。”接到工单后,倪萍又马上和相关村主要负责人到现场查看。经现场核实,路面确实存在大量积水,但并非是该单位排水所致,而是该路段南高北低,因今年降雨量大,大量山水经该单位底部排至该路面。

这一问题通过及时整改,得到高效解决,目前恢复了道路畅通。像这样类似的民生问题,倪萍每天都在处理,她的身影穿梭在贾庄工作区的大街小巷,哪个村的沟渠又堵了、哪家的媳妇不孝顺公婆、谁家又与四邻争地边,大大小小的事、形形色色的人,她都全力以赴,妥善处理。遇到一些涉及面大的难题,倪萍的政协委员身份和职责成为化解问题的动力支撑,政协委员身份的公信力帮助她“巧妇做成无米之炊”。

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工作,当好党的政策宣传者、群众利益维护者、社会和谐促进者,是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任务。近年来,苍山街道支持政协委员联络室以“隆礼重法”思想为工作基准,动员委员通过主动认领工单、精准提出建议、参与听证调解等方式,交上一份变群众“往上跑”为政协委员“往下跑”,协商活动从会议室开到现场一线,有效增加矛盾纠纷化解实效的“履职作业”。

“目前45起矛盾纠纷中,已调解41起,‘稳压器’早察微澜善商量,化萌芽于初萌,稳社会之根基作用不凡。”苍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司马欣欣说。

“基层的事情不大,住基层的政协委员写作业用的不是如椽巨笔,而是春风化雨的脚步。”苍山街道党工委宣统委员孟磊说,苍山街道素有排演优秀小戏小剧的传统,曾编排出《俺村那点事》《一碗八宝粥》《好亲家》等原创作品,引导群众在润物无声中浸润文明新风,已有计划把像倪萍委员这样在群众中呼声高、有典型代表的人物作为创作对象排演剧目,让群众身边的正能量感染更多的兰陵人。

全面发展协商民主,需要全党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积极探索、丰富实践。“把协商故事排成小戏是积极培育协商民主文化的好办法。早在2000多年前,荀子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就为民间艺人书写了民歌唱词《成相》篇,此篇也是中国民间艺人大鼓说唱词之源。”焦子栋说,千百年来,荀子思想一直在润物无声中影响着兰陵人。

“荀子文化乃兰陵根脉,政协立足‘两个结合’、践行文化‘两创’,为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打开更加广阔的履职空间。如今,荀子文化已在兰陵大地古今辉映,‘隆礼重法’的政协新实践必将书写出更为多彩的续篇。”刘志军说。

责任编辑: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