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火箭打出一个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大众新闻 杨秀萍 刘笑笑 刘玉凡 2024-12-19 20:46:20原创
“12月6日火箭系统出厂,9日星箭对接,10日整流罩合罩,12日全箭测试,14日火箭上车,16日火箭转载上船并进行码头合练,17日火箭出海,18日火箭到达发射预定海域并进行合练,19日火箭发射……”星河动力副总设计师尹彦亮的手机备忘录里,满满当当地记录了“谷神星一号”从出厂转运到成功发射的全过程。
12月19日晚,谷神星一号火箭发射成功
“从火箭出厂到最终发射,得益于东方航天港完善的海上发射服务配套以及‘东方航天港号’海上发射船的助力,不仅成本更低、稳定性更好,流程上也更加顺畅、成熟,时间点位控制更加精准。”尹彦亮表示。
尹彦亮所提到的“东方航天港号”海上发射船由海阳兴港船舶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系国内首条海上航天发射和回收的多功能船,兼具火箭冷热发射能力,可满足当前在役及在研大中型固体火箭、中小型液体运载火箭的发射需求。发射船自今年5月首航以来,凭借自身超强的自主航行能力,让火箭发射点位更加机动灵活,火箭仅需3-5天就能完成较近海域的发射任务。
“除了发射工程船,海上发射指控中心、‘一平一竖’岸基火箭垂直保障厂房都已投入使用,全球首个坐底式火箭海上发射平台正在加快建设。”东方航天港集团董事长高中前介绍。
在东方航天港探访时,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从火箭制造车间开车到海边发射场,一刻钟都不用。一条长约6公里的航天大道,由内陆向近海不断延伸,串起了沿途不同的功能区,包括火箭制造组团、卫星产业组团、海上发射组团等。这就意味着,卫星在“家门口”就能“搭上车”,火箭“走几步”就能去发射,大大缩短了以往长达上千甚至上万公里的转运路程。
“在短短6公里的道路上,我们构建起了商业航天的完整产业链条,把生产制造、发射和应用都压缩到一个空间里,其目的就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环节流程能压缩多少,释放的市场活力就有多大。”高中前表示。
从首次海上发射任务成功,到如今航空航天链上企业超过70家,东方航天港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
时间拨回到5年前,首次海上发射任务成功后,山东以此为契机,抢先一步谋划商业航天产业,在海阳设立东方航天港,围绕海上发射全产业链布局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自此,火箭升空之处,一座东方航天港加速崛起。“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规划布局了‘一港三区’,即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航天产业制造园区、航天产业配套园区、航天应用文旅园区。”东方航天港集团副总经理张华向记者介绍道。
2020年11月22日,东方航天港总装首发火箭长征十一号遥九火箭出厂,拉开了在山东火箭总装测试的序幕,产业化方向取得新的成果。2021年,烟台海阳航空航天产业集群被列为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眼下,东方航天港的火箭订单接踵而至,企业正沉浸在抓生产、赶进度的火热氛围中。记者在一家商业航天公司了解到,3枚火箭的舱位在6个月前就已被6家商业卫星公司预订一空;在另外一家企业里,同时有3枚火箭已提前完成一系列基础测试。
“过去是‘星等箭’,现在是‘箭等星’,卫星来了之后,马上就可以走发射流程。今年订单很多,灵活发射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某火箭公司装配测试组组长姜仁杰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北京箭元科技还在海阳东方航天港液体火箭试验基地进行了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静态点火试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东方航天港已经具备液体火箭全系统试车和发射服务保障能力。
从一次海上发射到一个新兴产业的跃升,五年来,海阳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和国家级空天信息产业园,初步形成了“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三大核心能力,全国首个以海上发射为牵引,集星箭研制、配套服务、卫星应用、航天文旅于一体的全链条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
(大众新闻记者 杨秀萍 刘笑笑 刘玉凡 )
责任编辑: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