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区:全链条“服务”推进项目建设“加速度”

大众新闻 孙业文   2024-12-10 14:46:17原创

今年以来,济阳区认真落实全市“项目深化年”工作要求,锚定全区“12345”发展思路,扎实开展“十大攻坚行动”,硬碰硬地抓,实打实地干,推动各项工作实现争先进位、跨越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10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9%,位列全市第2位,工业、投资、消费、外资等主要指标实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

全链条抓好项目谋划-落地-建设-见效-服务。一是聚力招大引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各类招商活动30余次,新签约项目55个,总投资261.72亿元,其中过10亿元项目6个,过亿元项目33个;实际使用外资7076万美元,完成率位列全市第二。二是提速项目落地。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144个区级重点项目61个项目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14个省市重点投资完成率124.3%,济北电建、欧锐激光等8个项目拿地即开工,科迈隆、立德装备等16个项目建成即投产,矗峰重工、大自然年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30亿元大关。三是精准策划包装。深入落实“5444”项目谋划法,新策划储备项目310个,总投资680.45亿元,零碳生态循环EOD项目入选国家环保金融项目库,全产业链现代设施农业项目纳入农业农村部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储备清单,大寺河流域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列入中央生态环境资金支持事项。四是优化项目服务。坚持不搞“花架子”、不打“糊涂仗”、不当“太平官”,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专班、一个计划、一抓到底的“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 28名区领导包挂144个重点项目,带头深入一线开展问题“摸-排-销”,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以“改革创新”为着力点,持续增动力、激活力。一是全力改造传统产业。近年来,济阳规上工业利润率保持15%以上,位居全市首位。牢牢抓住企业高收益的有利契机,深入实施“触网登云”“智改数转”工业技改计划,大自然、矗峰、欧锐、金晔等骨干企业纷纷增资扩产,“来了不想走、投了还想投”成为济阳营商环境最具说服力的金字招牌。今年1-10月份,工业投资增长18.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0.5%,分别拉动全区投资增长3.8个、5.9个百分点。

二是全力打造特色园区。高规格举办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推进会,新引进台资及关联项目41家,累计引进台资企业114家,投资额超过26亿美元,其经验做法被《山东改革专报》刊发并报送中央改革办。依托起步区紧密协作区,推动比亚迪增资扩产项目签约落地,启动4200亩土地征收报批工作,加速融入起步区发展大格局。举全区之力推动济北开发区跨越发展,1-10月份,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8.7%、33.2%、78.6%。着力抓好特殊食品城建设,成立营养与健康产业协会,组建沿黄九市特殊食品产业联盟,举办第一届益生菌发酵中药论坛,推动多款特医产品进行批号申报,亚细亚、嘉能嘉等重点项目实现主体封顶。

三是全力引育科技人才。突出创新主体培育,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15家,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7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3家、市级瞪羚企业10家,大自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旺旺、七运集团、鲁得贝照明被认定为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突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5G基站245处,新增上云企业45家,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城市家庭千兆光纤覆盖率均达到100%,荣获“济南市千兆城市示范区”。突出高端人才引领,举办“高校访问团”“特聘专家服务基层”等人才活动,建成“闻韶人才会客厅”“人才公园”等阵地。四是全力发展城市经济。引入城南往事、萃华楼等4家品牌首店,绿城春风里商业街开业运营,打造众海新天地、城市之星2处市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积极推进“九曲黄河万里情”文旅项目,成功举办济阳区首届年货节、首届半程马拉松、啤酒音乐节等节庆活动,获评“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工作先进区”。

全力保障项目建设所需的土地、用水、资金等关键要素,完成2024年成片开发方案编制,新增用地3560亩,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2048亩,额外争取生产生活引黄用水指标2159万立方米,申报政府专项债券、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上级政策性资金40余亿元,新增企业类贷款103亿元,汉方制药获2024年先进制造业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支持3688万元。有序实施6个“一镇一园”项目、7个“一村一业”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获中央财政奖补资金7000万元。

(大众新闻记者 孙业文)

责任编辑:孙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