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二次创业”再起跑,向新向高强动能

大众新闻客户端 赵国陆   2024-12-08 09:03:04原创

12月8日至12月11日,济南市举行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现场观摩活动,第一站来到市中区。今年以来,聚焦“项目深化年”部署要求,市中区扛牢“二次创业”使命,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奋力开创活力品质强区建设新局面。

巩固发展优势,不断提升综合贡献度。市中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打好“稳大、招强、育新”组合拳。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78.9亿元、稳居全市第三位,增长5.9%,对全市增长贡献率达12.2%,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健全完善“2+3”项目推进建设调度机制,新增谋划储备项目331个、总投资1626.5亿元,新开工纳统项目51个、总投资59.1亿元。127个市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14.1亿元,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6亿元、增长4%;双招双引持续发力,抓牢用好“1+20+17+N”一体化招商联动机制,累计引进电力战新产业园等重点项目473个,30个项目成为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库“揭榜挂帅”项目,1-10月实际到账外资总量1.76亿美元、居全市第二。举办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山大校友泉城行等系列招商推介活动,集聚海内外重点人才,青年人才数量平均增速达到30%以上。

加快战略实施,夯实发展“四梁八柱”。市中区始终把推进实施三大战略作为重要支撑,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中央活力区,济中智立方等总投资37亿元的22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中海寰宇时代、市中国岳城等11.6万平方米住宅建成交付,宜业宜居的活力品质新城正强势崛起;中央商埠区,济南宾馆、开埠博物馆加快建设,经四小纬二、中山公园、万紫巷等项目有序推进,策划推出济南开埠120周年、2024消费季等活动,底蕴厚重的老商埠加快蝶变;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累计集聚能源互联网相关企业235家,建成能源类产业创新平台25个,全国首个电力战新产业集聚区山东电力战新产业园项目加速推进,全口径产业规模预计全年突破3800亿元。

狠抓强链集群,主导产业不断集聚。聚焦五大主导产业,市中区进一步细化实化“十大产业链群”,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释放传统产业新活力,发挥金融业区域性总部集聚带动作用,引进金融、类金融机构19家,新增金融类区域总部5家,前三季度,金融业增加值268.3亿元、增速11%,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家,1-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居全市第二,加快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推动英雄山文化休闲商业街区提质升级,统筹开展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促进现代商贸提速发展;激发新兴产业新动能,谋划落地先进电网、能源储运销和电力设备及电力电子相关领域企业39家,中能建新型储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揭牌落地,智能电网获批山东省2024年度“产业大脑”建设试点,39家数字企业新认定为省专精特新企业,前三季度,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收117.6亿元、同比增长4.7%;拓宽未来产业新赛道,以望岳•智谷为载体导入52家人工智能企业,确定性网络建成1.28万公里,接入全市246家企业,以恒鲁生物、国药控股、山东人民药业、京东大药房、山东大学创新药物研究院为支撑,构建“医、药、健、养”一体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未来健康产业体系。

推进城市更新,深化城乡融合。市中区坚持新型城市化,优化空间布局,实现城乡“颜值”“内涵”双提升。整体谋划一体推进,紧紧围绕“一环、一轴、多点”总体布局,大力实施外部空间拓展、老城老旧片区更新、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目前,策划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项目21个、可开发用地7585亩、总建设量1385万平方米;征迁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征收拆迁项目11个、约81.5万平方米,西南红庙项目实现当年启动、当年拆迁、当年安置,后魏华庄等5个城市更新项目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成433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9.2万人,获评全省城市居民居住品质提升领域工作突出区;乡村振兴蹄疾步稳,深挖“一河两峪”资源禀赋,布局不觉晓·玉符河露菅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玉符泉源”市级泉韵乡居和美乡村示范区,杜家庙村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完成,10个数字乡村样板村、数字乡村示范村扎实推进,谋划实施7个村企连片发展项目,村集体经济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治理精细度。市中区坚持软硬环境一起抓、服务管理同推进,打造创新创业、宜居宜业的环境品质。营商环境优质高效,聚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效能化、个性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跨省通办”“全省通办”事项拓展至466项,642项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来市中·事事中”品牌更加响亮;生态环境秀美宜人,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士保卫战,积极推进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1-11月全区良好以上天数223天、占比68%,新建古树公园、口袋公园7处,绿道6. 6公里,生态魅力进一步彰显;社会环境和谐有序,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守牢“一排底线”。

改善民生民利,群众幸福感不断加码。市中区兜牢兜实民生保障,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入选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具吸引力”10强城区,升级打造精品型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示范型“长者助餐”食堂34处,以认知症照护为特色的华美颐养中心项目投入运营,填补了全省认知症领域高端养老机构服务空白,入选全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项目地区;公共服务提标提质,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所,创新打造全市首个K15+教育联盟品牌,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建设稳步开局,获评教育部校家社协同育人研究试点区,创新实施“点餐外卖式”医养服务工程,惠及群众14万人次,获国家卫健委宣传推广;有力有效难题化解,坚决扛牢“不把历史问题再留给历史”的责任担当,持续在法治框架下以硬招实招加快化解。

(大众新闻记者 杨学莹 赵国陆)

责任编辑:刘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