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笔市北 创新“枫”篇 | 青岛市北区浮山新区街道勾勒社会治理“点线面” 绘就矛盾调解新局面

地方法治 |  2024-12-04 16:48:08 原创

张传坤来源: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今年以来,青岛市市北区浮山新区街道积极打造“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在源头,绘就矛盾调解新局面。

瞄准组织网络建设 夯实人民调解支撑“点”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定期在党工委理论学习小组学习社会治理等领域先进经验,将7名党工委成员,10名民警包联社区。社会治理纳入社区两委班子业绩考核,开展社区班子成员“擂台比武”,提升社区书记头雁引领作用。

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严把准入关口,将51人的社工分配到各社区、网格。完善激励机制,拓宽晋升渠道,表现突出的社区工作者纳入社区书记后备人才库。加强培养锻炼,定期开展教育培训,17名社区工作者取得社工职业资格证。

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推进“学习型、技能型、服务型”队伍建设,组建160人网格员队伍,每个社区配备1名政法专职网格员。开展“线上+线下”双重培训。建立“科学定岗、合理定责”城镇性公益岗管理制度激发工作热情,248名公益岗人员参与管理办法学习并完成集中考试。

瞄准制度机制建设 织密人民调解链接“线”

创新居民自治模式。探索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四民”社区治理模式,健全完善“广场夜话”民主会制度。建立“1+2+6”人大联络站体系,公开人大代表身份信息、联系方式,做实“双联机制”,实现代表与选民“零距离”。增设小区“大管家”,将大家伙认同的“老邻居”“好大姐”吸纳进排调队伍,建强社区“传感器”。

细化“五微”服务。建立287个“楼长微信群”,政策宣传同频发力;划分235个楼道、胡同“微网格”,实现管理服务全覆盖无遗漏;认领群众“微心愿”,协调解决民生实事100余件;开展“暖心微服务”解决群众生活拮据问题;成立394人巡逻志愿队,参与规范停车、环境整治、隐患排查等“微治理”实践,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开展“两官两师”活动。协调法院、派出所选派法官、警官与律师、心理咨询师组建服务队,分组挂点社区,将政法工作和服务前移至一线。目前,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6场次,提供法律服务20余次,协助化解纠纷30余件。

瞄准多方联动联调 拓宽人民调解覆盖“面”

打造“1+6+24”矛盾纠纷化解平台。打包整合街道科室,吸纳公安、法院、司法所入驻,做优1个街道矛调中心,做实6个社区矛调中心,做细24个网格治理驿站,形成“一站式”询访调相融合的工作模式。目前,线上矛调平台共受理194起,化解率100%。

坚持“党建+网格化治理”模式。建立街道→社区→社区书记→网格员五级管理模式。设立网格党支部,实现“支部建到网格上”。打造“智慧+”网格,实现群众反映、平台接单、部门办单、闭环验单的一网收集、一站通办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发挥在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46名在职党员组建为6个先锋队、21个先锋小组,开展报到见面会6场,社区服务活动10余次;设立“红色智囊团”“慧聚堂”能人库,制定荣誉证书党员积分兑换券等激励制度,促进在职党员主动认领居民“微心愿”,不断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工作圈”延伸到“生活圈”,切实做到党员“回家”、服务“到家”。

(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记者 张传坤 通讯员 许汉鹏 殷衍泽)

责任编辑:李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