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天可入海,大国重器频现!东亚海洋博览会带来海洋科技盛宴
科技前沿 | 2024-10-25 23:46:10 原创
王丽平 李晓哲来源:大众新闻·半岛新闻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李晓哲
2024东亚海洋博览会正在青岛世界博览城国际展览中心如火如荼地进行。本届东亚海博会汇聚了国内外顶尖企业、科研机构和专业人士,共同展示和交流海洋领域的最新成果、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
展会现场,琳琅满目的展品令人目不暇接,犹如一颗颗闪耀的明珠镶嵌在海洋科技的皇冠之上,彰显着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光辉。从先进的航海设备到精密的海洋探测仪器,从高效的海洋能源开发技术到环保的生态修复解决方案,向市民呈现了一场海洋科技盛宴,展现了海洋科技的磅礴力量。
新材料铸就海洋利器
10月25日,东亚海博会的一处展馆内,一位救援人员脚踩绳索,展示着各类环境下的救援动作,这里是海丽雅集团的展位。海丽雅集团是从生产扎头绳起家,目前却已经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他们的产品曾助力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万米深渊科考、深海潜标实时传输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更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和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等研发特种绳缆及装备,攻克了一系列国际技术难关。
岩石和海洋相遇,会激发怎样的智慧花火?在S2展馆的海洋新材料展区内,四川玄武岩纤维新材料研究院设立了展位。该研究院拥有全国首批获批筹建的玄武岩材料领域的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将玄武岩纤维新材料融入海洋装备。
该研究院带来的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海洋养殖网箱,呈“田”字形排列,总重约60吨,配备自动投饵系统,储料10吨以上,在海洋环境中设计使用寿命达10年以上,保证网箱承受17级风浪而不发生破坏。解决了传统深海养殖网箱不耐海水腐蚀、运营及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此外,中国建材集团展出的自主可控高端碳纤维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新型功能材料空心玻璃微珠被誉为21世纪的“空间时代材料”;狄林新材料(济南)有限公司带来的高性能蜡型胶体重防腐涂料,获得 SGS和MSDS全球检测权威认证,耐受99%腐蚀物;青岛明月海藻集团带来的超纯海藻酸钠实现国产化替代,在我国海洋生物材料产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些源自海洋或用于海洋的种种新奇材料,凭借其独特的性能和创新的应用,为我们揭开了海洋探索与开发的新篇章。
从小机器人到大国重器
海洋装备是探索海洋、开发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工具。如智能水下机器人,能深入海底进行探测作业;大型海洋工程船舶,助力海洋资源开发与运输;高精度海洋监测仪器,实时掌控海洋环境变化。本届海博会上,从几米长的救生机器人到万吨级的大国重器,你都能发现他们的身影。
在S2馆,山东海洋集团带来了国家首个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深蓝2号”深水养殖网箱模型。据介绍,“深蓝2号”网箱总高度71.5米,直径70米,全潜状态设计养殖水体达9万立方米,是目前我国应用海域最远、适用水深最深、养殖水体最大、功能性能最先进的大型深远海养殖网箱装备。
青岛澎湃海洋是我国海洋无人潜航器技术领军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研发和生产各类水下机器人系统及海洋设备配套产品。此次展会上,该公司带来的完全自主研发的大排水量自主式潜航器,重量1吨—1.5吨,最大工作深度6000米,可实现自动化的布放回收。
来自珠海的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专注无人船艇的研发生产,该公司的展位上,一台小巧的水面救生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全身橙黄色,不到2米的长度,呈梭形。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机器人名为“海豚3号”,遇到险情,只要扔下水,就能自动开机并扶正,既可以作为冲锋舟的应急动力,也可以搭载救援人员下水救援无意识溺水者,而且开机瞬间就可实现秒级定位定向。
数字赋能,让海洋活起来
数字海洋科技是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新兴领域。它通过数字化手段全面感知、分析和管理海洋,实现海洋信息的实时获取与精准处理,为海洋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灾害预警等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参加此次展会的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重点推介了“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报系统(OSF)”大科学计划以及新型海底长期驻留式AUV探测平台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产品。
据介绍,在海洋和气候数值预测预报领域,存在着7天和1个月之间的预报“盲区”,是全球海洋科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OSF计划就是为解决这一“盲区”而发起,旨在开发时间上由数小时至数年、空间上由千米至全球的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报系统,目前下设项目已有10个,与全球超50个国家的70余家海洋与气候科研机构包括5个国际组织建立伙伴关系。
走近山东北斗卫星数据应用中心展位,“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字眼立即映入眼帘。该中心重点建设了国家级“四个中心”:北斗云数据中心、陆海环保监测检验中心、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中心、应急保障服务中心,构建了数字经济新基建的“四梁八柱”,被列为山东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本次携无人机反制车、大气多参数立体检测雷达、PTK测量仪、AI低代码平台、蓝光存贮设备等多项前沿设备参展。
此外,由深圳数智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雷达光电一体”海洋监控预警系统,接入雷达、AIS基站、VHF基站、探照灯,远程摄像头,轻型摄像头,声光驱离设备,无人机等硬件设备,以实现河道、水库、湖面、海洋等水域的安全监管的全覆盖,加强水域安全监管工作。
深远海探测神器亮相
在海洋新材料展区,哈尔滨工程大学展位上,身披“中国红”的“星海1000”号极地无人潜器吸引众多游客围观,它是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多家单位历时4年协作攻关研发出来的。
它于2023年参加了中国第13次北极科考,成功验证了高纬度水下导航、冰下水声通信等关键技术,国内首次完成了北极冰冰底形态的观测试验,为潜器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科考作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原位测量系统是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助研发的谱系化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原位测量系统,用于原位无扰动测量海底沉积物的声学特性,精确获取宽频(1-120kHz)声速和声衰减系数等数据,最大工作水深6000米。首次在太平洋、印度洋、南极海域开展了海底沉积声学原位测量,实现了我国深远海海底沉积声学原位调查零的突破。
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展区内,还有另一个探测神器揆洋 st2000 ,它是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研发,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助研发,是我国首套用于2000m近海底作业的深拖多道地震系统,也是世界首套用于等离子体震源的千米级深拖系统,系统底层穿透深度500m,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等资源探测领域应用前景广泛。
责任编辑:徐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