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省挑大梁,山东确实有一套
风口财经客户端 石冰冰 石冰冰 2024-10-24 18:17:00原创
10月24日,山东发布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实现GDP71981亿元,同比增长5.6%,这一增速,高出“国家线”0.8个百分点,在6个经济大省中,仅次于江苏的5.7%。
从产业分类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731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7914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39336亿元,增长4.9%。不难看出,二产成为山东前三季度GDP增长的重要“推手”,特别是规上工业增加值8.2%的增速,证明了山东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的成效。
前几日召开的山东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全省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推进会议,要求高水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继续发挥好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努力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这样一份“成绩单”,就是对高水平不懈追求的成果。
大梁有“挑法”
距离经济大省挑大梁第一次提出,已有两年多。这几年,山东表现得怎么样?
从经济总量看,2021年破8万亿元,2023年破9万亿元,这期间,山东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7.27%上升到7.30%,不要小瞧这0.03个百分点,背后是两个万亿级的跨越。如今,山东即将成为继广东、江苏之后,全国第三个GDP迈上10万亿元的省份。
山东稳定增长的经济规模,对全国经济稳中向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将庞大的经济体量拆开看,不同领域的亮眼数据更能凸显出发展成效。
这里面,有硬核的一面。在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的牵引下,2020年至2023年,山东工业增加值从2.31万亿上升到2.92万亿,数据的背后是量增质升,与2020年相比,2023年山东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了19.8%,用水量下降了11.84%。
今年以来山东“头号工程”效益不断释放,在工业经济领域挑起了大梁,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8.2%的增速,排在经济大省前列,比上年全年提高1.1个百分点,行业增长面达到97.6%,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0.6个百分点,挺起了制造业的“脊梁”。
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拖拉机工厂总装车间内,工人在装配智能拖拉机。图源:新华社
还有前沿的一面。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带动下,山东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动能培育均取得不小的成效,截至2023年底,山东累计建成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7个,位居全国第一,培育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5个,32个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总规模超过2.8万亿元,其中千亿元级集群达到10个,带动上下游配套及关联企业超过2万家。
今年,“大招商”是山东的关键词之一,前三季度山东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15715个,同比增加233个,完成投资增长9.5%。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5%,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达到56.9%,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高于全部规上工业2.3个百分点;虚拟现实设备、服务器、集成电路等智能化产品产量实现20%以上增长。
这背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等支柱产业是最大的贡献主力,恰恰说明了山东经济转型取得的成效。
对比过去,除了庞大的经济体量,在产业体系建设、创新驱动发展上,山东都透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不同类型的数据都在说明,山东“支棱”起来了。
大象在变“轻”
回溯过去,山东一直以“五大三粗”形象示人,经济模式长期以来被称为“大象经济”,即块头大,经济大;产业笨总量重,转型难度大。
“大象经济”有一大特点,国企占比大,过去的山东,大煤炭、大钢铁、大水泥等高能耗、高污染的国有企业“唱大戏”,但是最近发布的几份榜单,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山东。
一份是9月1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4中国企业500强”,这份榜单以2023年企业营业收入为遴选依据,山东共有55家企业进入榜单,超过浙江、广东拿下全国第二位,其中,民企数量占比近七成。亚军的头衔,让山东聚焦了不少目光。
还有三份是10月12日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24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三张榜单,山东分别有50家、59家、5家企业入选。
在潍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密园区内,企业正在生产智能康复器材。图源:新华社
区域经济本来如同自然生态,大企业是产业龙头,中小企业为其配套,从而形成相互支撑、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可如果中小企业太弱,反而可能遭“大象”挤压。但如今的山东,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大象”放下“包袱”轻盈起舞。魏桥集团是工业制造中特大型民企代表,2017年,“铝老大”魏桥关停268万吨产能,随后在2018年出现700多亿元销售收入的下降。2019年,魏桥提出“再造一个新魏桥”,加快轻量化基地建设,通过引进重点人才、研发新材料,给铝业的转型增加了重重的筹码,褪去“粗”“重”外衣,常年保持着产能和技术世界第一。现在,魏桥铝合金产品和铝合金加工产品收入已占到铝相关收入的八成以上。
可以说,“大象”虽然有块头,但是也有灵活性。
其次,“大象”身下不同梯次的经济生态结构开始丰满起来。近年来山东加大创新型、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小巨人、单项冠军等企业的培育力度,特别是在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出炉后,山东以237家上榜企业总量,成为“单项冠军”第一省。
制造业单项冠军在创新能力和专业化程度等方面要求严苛,包括“从事相关业务领域达到10年”“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3位”等。从山东入选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企业看,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聚焦能源化工、机械重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关键技术攻克;二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不断突围。
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光伏发电基地 图源:新华社
传统印象中,山东都是传统产业、落后产业,但这一指标恰恰说明,山东不仅工业结构已经明显升级,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也呈现出“后浪奔涌”的态势。此外,山东还拥有24000余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80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既有驰骋全球的“单项冠军”,又有充足的后备力量,证明了山东的企业竞争力、市场占有力。
还有一组关键数据:截至去年底,山东各类经营主体1465.9万户,居全国第二位,同比增长4.4%。2023年,山东新登记经营主体216万户,同样居全国第二位,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70.1万户,同比增长3%。新登记私营企业在新登记各类企业中占比达到98.8%,民间资本在投资创业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而在十年前,山东各类市场主体新登记户数和民营市场主体新登记户数均列广东、湖北、江苏、浙江之后,仅居全国第5位。
长期以来,人们看到了“大象”的皮毛,但皮毛之内还有骨骼、有血液、有神经。如果说市场经济犹如皮毛系统,那么产业经济是骨骼系统,金融经济则是血液系统,文化经济犹如神经系统,山东打通了这头“大象”的任督二脉。
能“转”也能“挑”
近年来,山东屡次被国家委以重任。
2022年,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关键节点上,国家再次赋予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要使命,今年5月,山东又一次被赋予“走在前,挑大梁”的新使命、新任务。
有人说,在山东的身上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子。山东财经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华曾指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落户山东,是因为山东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一方面,山东经济大而不强,产业结构偏重,传统产业占比太高,而国家层面也是这样,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也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另外,山东区域发展不协调和不均衡的特点也与全国高度一致,主要表现在东中西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协调、不均衡。因此,如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在山东成功了,在全国都会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推动和示范效应。
唯栋梁之才能担重任,山东为什么行?
一方面是因为山东具有比较优势,山东强大的生产基础性原材料供应保障,决定了其中国经济“压舱石”的价值。山东现有矿产150种,占已发现矿种的87.7%,国民经济赖以生存的15种支柱性矿种里,石油、铁、铝、金、钾盐、石灰岩等资源储量排全国前十,列全国第一的有金、铪、自然硫、石膏等12种,列全国第二的有9种,列全国第三的有9种……厚实的“家底”,是山东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
在山东腾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智能化纺纱设备前忙碌。图源:新华社
另一方面是经过这些年的蛰伏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事实证明,山东能“转”也能“挑”。近年来,山东年均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2万个,技改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比重超过五成。针对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7%。山东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同步推进,截至目前,累计培育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6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5个,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而作为北方经济的“领头羊”,山东必须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2018年初,山东处在“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发展形势逼人”的紧要关头,到了2023年,山东把对浙江的优势从5年前的8000多亿拉大到万亿。
同时,山东各地市的活力被激活,GDP万亿城市总数扩容到3席,总量仅次于江苏、广东。作为省内下一个GDP破万亿的“种子选手”,潍坊这几年的发展更是展现出“惊人”之势,今年上半年,潍坊6.2%的经济增速与全国26个万亿城市相比,仅次于泉州的6.7%,191.3亿元的经济增量更是超过了广州、长沙、泉州、西安等一二线城市。
挑大梁需要力量,转结构需要灵活度,如果说在坑洼道路上,汽车的“大梁”能吸收不少振动和冲击,那么在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以山东为代表的一众经济大省,必能顶得上,顶得住。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石冰冰)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