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眼|做好“海”的文章,山东最新部署释放哪些信号?

大众新闻 刘兵  李子路   2024-10-23 18:31:05原创

10月23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在青岛高规格召开了一场重要大会——山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

山东这几年海洋发展成果有目共睹。沿海7市不仅风光旖旎、物产丰富,海洋产业也极具特色优势。比如,“蛟龙号”“海龙号”“潜龙号”“耕海1号”“国信1号”“经海”等多类大国重器从山东交付启航;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原研海洋一类新药GV-971在山东获批上市,国际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类药物“BG136”完成一期临床;“胶东刺参”“乳山牡蛎”“黄河口大闸蟹”等特色农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再次叮嘱,“要做好‘海’的文章”。山东这次会议,聚焦一个主题“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一个目标“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做好“海”的文章,山东有何优势、如何发力,《时政眼》为你梳理。

(一)

从“走在前列”到“打造高地”

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盛。

无论是东京、鹿特丹、伦敦等国外城市,还是上海、广州等国内城市,在港口航运、海洋金融、海洋科技等领域形成生产力,成为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2023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超9.9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4.9万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6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对山东海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寄予厚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山东“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再次强调,“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从“走在前列”到“打造高地”,饱含着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山东的厚望,也折射出山东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要承担起更大责任。

“走在前列”,是要求山东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处于全国第一方阵;而“打造高地”,既一以贯之,又是更进一步的要求,“高地”不仅要体现在具体的成就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示范和牵引作用上,做现代海洋经济的标杆。

早在1984年,山东依据省情提出了“陆海并重、东西部结合”,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指导方针;1991年又率先提出“陆上一个山东,海上一个山东”战略构想;1998年9月,召开“海上山东”建设工作会议、全面启动“海上山东”建设;2007年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发展目标;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成为国家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进入新时代,全省上下坚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深入实施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海洋生产总值居全国前列。

(二)

发展海洋经济,山东有八大优势

海洋是山东的“半壁江山”。

政界和学界关于山东海洋发展有一个说法——山东最大的发展优势在海洋,最大的潜力和空间也在海洋。

这次会议用“八个优势”来概括。

——资源优势。山东毗邻海域面积15.86万平方公里,与陆域面积相当,海岸线约占全国的1/6,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居全国前列。

——区位优势。山东处在“一带一路”交汇区域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心地带,是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重要节点。

——产业优势。2023年山东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达7620.4亿元,连续4年居全国首位,海洋渔业、海洋矿业、海洋化工等6大产业增加值均位居全国第一。

——港口优势。山东港口集团货物吞吐量突破17亿吨,位居全球第一;布局内陆港50个,开通海铁联运班列95条,海铁联运箱量居全国第一;开通集装箱航线357条,其中外贸航线258条,数量稳居北方港口首位。

——科研优势。山东拥有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拥有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国家深海基地、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近50个“国字号”科研平台。

——人才优势。到2023年底,山东拥有全职驻鲁海洋领域院士22人,占全国的1/3;全省海洋领域国家、省级领军人才数量居全国前列。

——生态优势。山东率先建立全海域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全面推行湾长制,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90%左右;4个海湾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数量居全国首位。

——文化优势。山东拥有渔盐文化、海防文化等海韵深厚的海洋文化,形成了博大包容、开放进取、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

“八个优势”是山东经过多年积累而成,特色鲜明、实力强劲。这为山东进一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三)

三个关键词:全省域、系统性、高标准

这次召开的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山东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思路举措。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会议鲜明提出山东将全省域、系统性、高标准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努力走出一条“陆海统筹、科技引领、产业集聚、生态优美、开放合作、治理高效”的山东特色海洋发展之路。

如何理解全省域、系统性、高标准三个关键词?

沿着山东版图,自西向东、由北到南,从渤海跨越到黄海,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是山东的7座沿海城市。这7座城市,根据自身特色定位,明确了发展方向——

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烟台创建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

潍坊主攻“海洋经济”新战场

威海打造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

东营实施海洋强市建设行动

日照打造现代海洋产业链

滨州全面建设“海上滨州”

同时,内陆市积极与沿海地区联动发展,全省形成经略海洋浓厚氛围。

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是系统工程。这次会议部署的八个方面工作,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这些内容,既有产业强海、聚力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也有科技兴海、聚力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引领;既有向海开放、聚力提高海洋开放合作水平,也有生态养海、聚力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做好“海”的文章,海洋产业是生动实践的缩影。这次会议把聚力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放在首位,提出抢抓全球产业重构机遇,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比如根据有关统计,当前中国、韩国、日本的造船量约占国际市场份额的75%。今年山东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全面增长,骨干企业产期普遍排到2028年,推动海洋船舶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潜力无限。

向大海要发展,开放是重要路径,港口是其中关键。

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五年连跨5个亿吨台阶,2023年达19.7亿吨,居全国第一位。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表示,力争今年吞吐量再上一个亿吨台阶、突破18亿吨;2030年吞吐量突破21亿吨,集装箱量突破5400万标箱;2040年全面建成世界级海洋港口群。

做好“海”的文章,山东久久为功。

(大众新闻记者 刘兵 李子路 策划 赵洪杰)

责任编辑:姜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