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东|拿下全国四分之三市场份额,东昌葫芦究竟藏了啥“宝”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国晓宁  陶春燕   2024-10-23 12:35:22原创

丰收的号角在聊城这片土地上吹响,东昌葫芦又一次把“福禄”的故事,讲给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商。

在刚刚过去的第十六届中国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聊城)葫芦文化艺术节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葫芦客商、种植户、葫芦文玩爱好者、葫芦艺术家齐聚中华水上古城,各式各样的顶尖葫芦作品风采尽展,“买天下葫芦、卖天下葫芦”的盛况在聊城东昌府再现。

从一家一户的种植、一人一刀的工艺发展至今,葫芦已成为聊城市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产业之一,东昌府区葫芦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葫芦产业年综合效益达16亿元,销售额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75%。

小葫芦,“大肚量”,能把全国3/4的市场份额收入囊中,东昌葫芦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地处黄河下游平原

葫芦福地种出“好葫芦”

金秋时节,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村被葫芦“霸占”了,这是村民们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无论是东西街还是南北路,随处可见村民在门外摆摊卖葫芦。大的、小的、青皮、白皮,不管啥样的葫芦,都能在这里尽情选购。沿街店铺里形态各异的葫芦工艺品,更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来自石家庄的文玩经销商蔺宁波从路边摊位挑选了45枚“草里金”葫芦,这种小葫芦如同两粒花生米大小,别看它不起眼,却是很多葫芦爱好者的心头好,蔺宁波以每个10元的价格带走了一捧“草里金”。

“今年是我第二次来堂邑镇挑选葫芦,已经在这里住了两个月了,大约选购了80万元的精品葫芦。”来自浙江绍兴的葫芦买家包泽楠说。由于南方气候湿润,新采收的葫芦容易发霉,他必须要等到挑选的葫芦在堂邑镇彻底晾晒干透,才能满载而归。

路庄村被称为“中华葫芦第一村”,村民们种植、加工葫芦已有300多年的历史,95%以上的人都在做葫芦生意,为东昌葫芦抢下全国75%的市场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目前种葫芦的基本就是山东、山西、河南、河北这四个省,葫芦不喜欢雨大,在南方种不了,东北地区一结霜,葫芦就长不成了。”路庄村村民路军种植葫芦已经30多年,在他看来,适宜的自然环境是葫芦生长的必要条件,而位于黄河下游平原的东昌府区,充足的水源、独特的土壤、适宜的气候,为葫芦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生长条件。这里生长出来的葫芦光洁润滑,肉质肥厚,不仅自然外形好看,而且非常适宜雕刻加工。

目前,东昌府区葫芦种植主要分布在堂邑镇、梁水镇、闫寺街道、道口铺街道的80余个村。其中,仅堂邑镇及周边葫芦种植面积就达到1.3万余亩,葫芦种植户4500余户,加工经营户1500余户,种植葫芦品种30余种。全区的传统葫芦种植核心保护区域种植总面积6000多亩,年产量在8000万个以上。

要想葫芦长得好,生长的每一步都很重要。东昌府区老百姓在千年的种植过程中逐渐摸索出经验,比如通过掐芽控制坐果的多少、通过选种保留稳定品种等,并每年推陈出新,增加了葫芦的产量和品种,引领着葫芦种植界发展方向。

葫芦品种占全国七成

葫芦村的葫芦不愁卖

“一开始种植的都是圆形葫芦,也叫‘蝈蝈葫芦’,那时候大家就背着葫芦去北京、天津、上海售卖。”路军称,在上世纪90年代,葫芦作为畜养鸣虫的极佳虫具,在富庶地区十分流行,也是销售的主要方式。

在上个世纪的百年时间里,葫芦之于东昌府,一直低调着,默默无闻地存在。直到2004年葫芦开启了走向产业化的路径,周边辐射效应逐步显现,从2004年的700亩种植面积逐步增长,产业生态稳稳扎根。

种葫芦的人越来越多,为了能让葫芦提高“身价”,种植户开始在葫芦的品种上动起了心思。“葫芦的品种杂交产生的比较多,村民们看着有串出来的品种卖得挺好,就逐渐提纯增加品种。”路军称,2000年以后,村里的葫芦品类逐渐丰富,现下的品类没有细数过,但上百种肯定是有,种植户会根据市场情况来调节种植品类,避免产能过剩,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的种植特色。“别处种葫芦,但是没咱这里的葫芦品类多。”路军说。

“要品种指定是路庄多,这里的品种能占全国70%左右。”村里的商户王明雨深有同感,2019年,他从黑龙江回到老家聊城,开始在路庄经营葫芦生意。路庄村每年都有创新的葫芦品种,这对于外地客商来说极具吸引力。“来到路庄他们想要啥都有,就不用再去别的地儿了。”王明雨称,葫芦的价格和个头大小关系不大,一般新品上市都会热卖,等到产量增多的时候,价格会有所下跌,最近这几年,三肚、凸嘴、天坛小八宝等葫芦新品种比较热卖,有的一个就能卖到上千元。

葫芦有大有小,大的可以做摆件,小的能做挂件或者在手中把玩。客商们挑起“尖货”来没有统一的标准,各有各的眼光、各凭各的喜好。“一看嘴,二看肚,三看腰,四看脐。”路庄新村党委书记王士滨介绍,葫芦不小,主要看器型和品质,“五看中轴线,拿起来放桌上,不用底座就能放稳的,就是好葫芦。”王士滨介绍说。

好品种不愁卖,但好品种也来之不易,一个葫芦新品种的提纯,至少需要三年时间。为了尽早以新品种抢占市场,东昌府区联合省蔬菜体系、市农科院组建了东昌府区葫芦种植专家团队,依托现有葫芦种植基地,通过葫芦基因提纯,开展葫芦的新品种培育、种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研发。

小葫芦变身“宝葫芦”

好看好卖还好玩

小葫芦闯出大名堂,随着私人定制的需求激增,东昌府逐步从葫芦加工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转换,尝试将葫芦开发生产成乐器、酒具、药具、烟具、虫具、花瓶……“买葫芦除了挑工艺,还得看眼缘,看起来长得奇形怪状的葫芦说不定能卖得很贵。”王士滨说。

为推动葫芦产业从“提篮小卖”的马路市场向高端市场转变,2023年,堂邑镇联合聊城东安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与国内顶级范制葫芦(即模子葫芦,就是用模子迫使葫芦依照人的意愿生长成形——编者注)种植专家黄全华合作,引进东昌府区高端范制葫芦种植基地项目。该项目占地114亩,基地共种植1.5万颗葫芦苗,可收获3万个范制葫芦,产值达3000多万元,可解决200余名附近村民就业。

依托产业优势,东昌府区将非遗保护传承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推动葫芦产业不断壮大,将小葫芦变身为致富的“宝葫芦”。

在路庄村,传统的葫芦工艺主要以雕刻、烙画为主,返乡大学生莫俊玲结合在课堂上学习的美术知识,把墨刻技法创新在了葫芦上。“这样的葫芦不仅色泽鲜艳,而且不容易褪色。”用莫俊玲的话说,传统手工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具生命力。而她的葫芦也深受年轻群体的喜欢,在电商直播间里,月销量能达到1000多个。

为更好地宣传东昌葫芦,东昌府区深挖葫芦文化内涵,统筹整合红色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等旅游资源,串联山陕会馆、葫芦风情文创小镇、堂邑民俗旅游区等景点,打造“文博手造·一脉相承”“繁森精神耀东昌”等特色鲜明的旅游路线。近三年来,东昌府区累计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120亿元。以葫芦IP为主题,打造了集“文化教育、休闲旅游、民俗体验”为一体的聊城最美的公园式乡村文旅综合体——中华葫芦文化园,预计每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营业收入3亿元。

东昌府区还拓展葫芦文化的对外交流,积极参加世博会、进博会、文博会、非遗展会、法国巴黎“孔子文化周”(照片)等活动,让“东昌葫芦”走出国门,为传播中国文化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全力以赴,推动东昌葫芦走向全国、进而走向国际,把文化‘软资源’转化成乡村振兴的硬实力。”东昌府区旅游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王涛说。

“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东昌府区葫芦产业不仅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更成为推动东昌府区经济繁荣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东昌府区厚植葫芦产业发展沃土,让小葫芦长出大产业、土特产成为金招牌,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陶春燕 国晓宁 通讯员 王保鑫 李琦琦 张振祥)


责任编辑:于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