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省级媒体头版集中报道“青法先生”服务团工作
地方法治 | 2024-10-18 00:28:01
“青法先生”服务团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服务,助力青岛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获得各级领导的肯定,以及企业、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近期,《民主与法制时报》《山东法制报》分别在头版,围绕“青法先生”服务团护航企业成长、助力乡村振兴等有关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展现“青法先生”服务团整合多方力量,聚焦全市大局,推动青岛法治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服务大局 打造品牌 走在前列
山东省法学会以“五进五助”活动
推动法学会工作提质增效
位于山东青岛的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轮胎行业头部企业,因海外业务较多,对涉外律师资源需求较高,但仅靠自身力量很难找到合适资源,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涉外法律服务需求难以有效满足。2023年12月,青岛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成立“青法先生”服务团,搭建起青岛市重点行业、领域和党委、政府沟通的“桥梁”后,使该公司在寻找涉外法律资源过程中结束“单打独斗”状态,享受到了官方平台甄选的权威法学法律专家、律师团队提供的“点对点”服务。
这是山东省法学会开展“五进五助”活动服务企业、助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缩影。
会员进网格,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首席”进项目,助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法治进企业,助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专家进案件,助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成果进决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年初,山东省法学会全面部署开展“五进五助”活动,山东各地法学会通过“会员进网格、‘首席’进项目、法治进企业、专家进案件、成果进决策”工作举措,以服务大局为目标,结合各地实际,同步推进特色法治品牌建设,将“五进五助”工作作为发挥法学会职能作用的桥梁纽带,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学会力量,成效明显。
以服务大局为目标,找准工作“着力点”“落脚点”
作为受邀加入“青法先生”服务团微信群的民营企业法务部门负责人之一,青岛某大型企业法务部经理相婷婷,“入群”不到一周时间,就在服务团协助下,快速处置一起异地紧急情况,使其实实在在感受到该服务团发挥的重要作用。
2023年12月27日12时许,相婷婷所在企业贷款账户突然被异地公安紧急止付,原因是一起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的被骗资金流转至该企业账户用于消费。
此时,恰逢企业贷款最后还款日,逾期将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相婷婷迅速联系有关部门,但异地公安需进一步查清案情,才能解除企业贷款账户临时冻结,这让该企业法务团队束手无策。于是,相婷婷向“青法先生”服务团求助。
接到求助后,“青法先生”服务团及时联系相关专家研判案情,并协调相关部门与异地公安对接核实后发现,该企业反映情况属实且异地公安存在超限额冻结问题。经沟通,当日18时许,异地公安解除紧急止付措施,企业顺利偿还贷款。此时,距相婷婷向“青法先生”服务团求助不到6个小时。
组建“青法先生”服务团,是青岛市法学会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部署要求搭建的权威法治服务平台,也是青岛市法学会打造“五进五助”工作青岛特色的重要实践。目前,青岛市24条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头部企业、骨干企业等140余家企业的法务人员受邀“入群”,由125人组成的法治专家智库提供专业、权威、高效的法律服务。
以服务大局为目标,主动融入当地党委、政府重点工作,是各地法学会开展“五进五助”工作的特色之一。
“12345·临沂首发”客户端是临沂市在原“12345热线”的基础上,创新打造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为了贯彻落实临沂市委、市政府关于“进首发、用首发”的部署要求,临沂市法学会紧扣民生需求找准自身定位,创新开展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进首发”工作,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化解热线工单中涉及的重大法律矛盾纠纷,为群众提供法律解答、以案释法、矛盾调解等服务。
“项目深化年”是2024年济南市委召开的“新年第一会”(济南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2024年“项目深化年”工作动员大会)的工作主题,也是继2023年“项目突破年”之后,济南市延续聚焦项目这一经济发展“牛鼻子”的工作思路。为了服务保障济南市“项目深化年”建设,济南市法学会为该市189个重点项目配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或法律顾问,助力项目落地实施。
栖霞街是威海市有名的百年老街,栖霞街更新改造是顺应威海市推动精致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威海市法学会结合“‘首席’进项目”工作,在栖霞街改造过程中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提供“全过程、驻场式、零距离”服务,为项目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今年7月,改造后的栖霞街特色街区开街,成为威海又一地标性特色街区。
“‘五进五助’工作是山东省法学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措施,是法学会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的重要抓手,也是法学会以‘有为争有位’的有效方式。各市在推进活动中积极提高政治站位,围绕服务大局找准工作着力点、落脚点,持续推动工作落细落地落实。”山东省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省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孙成良说。
同步推进特色法治品牌建设
山东各地法学会在推进“五进五助”工作中,还结合各地工作实际,同步推进特色法治品牌建设。
黑西装、红领带、黑框眼镜……这一儒雅、亲和、睿智的卡通造型是“青法先生”服务团的品牌形象。今年9月,以“青法先生”品牌形象为设计原型的“青法先生”法律服务数智人亮相“2024杭州·云栖大会”,是大会上唯一一个由政府打造的法律服务“AI数智人”。
“‘青法先生’服务团充分发挥‘法治智库’专业优势,为全市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提供全方位、全要素法治服务和保障,努力打造企业信赖、人民满意、社会认可的服务品牌,已成为青岛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新名片。”青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程德智说。
“e法好郓”是郓城县委政法委、县法学会今年创新打造的法治品牌。郓城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县法学会党组书记林纯喜介绍,该品牌形象以“e”字形为主体,内部融入郓城县标志性建筑物唐塔,并延伸组合成“法”字,谐音“依法”和“好运”,主要为服务保障该县工业企业发展、重点案件突破、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防范化解、镇域治理提供法治支撑。
成立郓城县金融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是郓城县法学会为金融领域定分止争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擦亮“e法好郓”法治品牌的有力举措。
郓城县某纺织企业因无法及时偿还一笔到期贷款被银行诉至法院。若直接进入判决、执行程序,不仅影响企业征信,而且可能使仍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面临运转停滞,甚至引发破产风险。郓城县金融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统筹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研究会商,促进该企业与银行达成分期还清本息调解协议,不仅维护了银行债权,还为企业争取到还款缓冲期,达到双赢效果。
2023年2月,滨州市取“华山论剑”谐音创新打造“滨州论建”法学研究品牌,通过组织专家学者围绕复杂疑难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分析论证并提出意见建议,促进案结事了。
今年3月,滨州市法学会结合“五进五助”工作,在党委政法委执法司法监督建议书、督查督办单基础上,创新制发法学会“法学研究建议书”,形成“两书一单”机制,针对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律咨询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发出意见建议。
今年3月,信访人刘某反映的一起4年未执结的案件终于有了新进展。滨州市沾化区法学会发出的法学研究建议书及随后组织开展的“滨州论建”法学研究活动,推动这起当事人胜诉后因久拖未执引发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顺利化解。
据了解,滨州市目前共制发法学研究建议书9件,均被有关单位采纳。滨州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市法学会党组书记王成介绍,法学研究建议书通过深入剖析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产生的根源,为从根本上减少同类案件的发生提供理论支撑,为司法机关提供参考,使其在处理案件时更准确地适用法律,避免新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出现,推动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形成“抓前端、治未病”矛盾纠纷预防体系。
此外,聊城市的“红色‘首席’·法治聊城”品牌、临清市法学会的“周五·法智汇”特色法律服务品牌、东营市法学会的“说事拉理”普法品牌、烟台市法学会的“‘首席’平事”品牌、海阳市法学会的“明法助企”特色品牌等也成为主动回应群众法律服务需求,服务当地实体经济发展的特色品牌。
不断推进法学会工作扩面提质增效
山东各地在推进“五进五助”工作过程中,着重加强与当地政法单位等部门的联系,形成宽领域、多形式、多模式的合作格局,将“五进五助”工作引向深入,不断推进法学会工作扩面提质增效。
推诿扯皮是热线诉求工单处理过程中常见的难题,尤其是职能交叉、边界不清、法律法规不明确及涉新业态企业无明确规定的诉求工单,因难以确定承办单位,往往办理起来相对困难。
临沂市罗庄区法学会在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进首发”工作中,联合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建立会商研判工作机制,由罗庄区法学会和区纪委监委、区委编办等6部门联合对疑难复杂热线工单的承办单位进行认定。罗庄区法学会作为领导小组成员,主要负责结合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提出确定疑难复杂工单承办单位的意见。
今年8月,外省某汽车修理公司因被临沂本地消防器材公司拖欠6万元消防车维修费,在“12345·临沂首发”反映问题后,该热线工单先后转至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消防等部门,各承办单位均以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为由退回工单。
此案经会商研判后,罗庄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区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高兆利从法律角度分析认为,应由市场监管、交通运输部门联合办理,并建议诉求人通过法律途径依法办理。随后,上述两部门联合协助诉求人追回欠款,问题得以解决。
整合各方力量资源,才能凝聚形成工作合力。济宁市微山县法学会联合相关部门,在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县信访局等单位建立多个综合性、专业性县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专项工作站,服务“公众急需、行业急需、大局急需、民生急需”问题;枣庄市法学会结合“会员进网格”工作,将法学会会员纳入该市“五个一”网格服务团队,依托该市1600余个网格驿站,组织法学会会员参与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工作;烟台市蓬莱区法学会与区委政法委共同起草网格化管理运行情况调研报告,获当地领导肯定;烟台市牟平区法学会联合高校组成调查队,围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实地调研并形成报告,为党委政府后续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各地法学会结合实际,按照‘服务大局、打造品牌、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推动‘五进五助’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点带面提升了法学会工作整体质效。下一步,山东省法学会将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安全稳定、服务政法工作现代化、服务群众实际法律需求,加大推进落实力度,努力以法学会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山东省法学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尹东升说。
法律服务护航企业成长
法治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青法先生”推动青岛法治服务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委政法委积极呼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平安幸福的新期待,于2023年末依托青岛市法学会125人的法治专家智库组建了“青法先生”服务团,旨在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专业、权威、高效的法律服务。服务团整合多方力量,聚焦全市大局,紧密对接经营主体的法治需求,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
护航企业成长提
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对专业、高效、精准的法律服务需求日趋迫切。据“青法先生”服务团成员介绍,该服务团秉持“青法先生·和你在一起”工作理念,提供涵盖重大案(事)件协商会商、“送法进企”、国际化法律服务等10个方面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家健康成长。
2023年12月27日中午12时许,某集团贷款还款账户被异地公安机关紧急止付,原因是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的部分被骗资金流转至该集团账户用于消费。该集团表示愿意配合将涉案金额冻结,但冻结账户内沉淀资金近8000万元,恰逢企业贷款最后还款日,逾期将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恳请异地公安机关解除临时冻结。服务团成员介绍,因异地公安机关需要进一步侦查,查清案情后才能解除临时冻结。为此,该集团紧急向“青法先生”服务团求助。
接到求助后,“青法先生”服务团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机制,联系有关专家对案情进行研判,并协调相关部门与异地公安机关对接,同时与该集团沟通核实情况。经核查,该集团反映情况属实,异地公安机关所办案件涉案金额仅为 12266.18元,存在超限额冻结问题。经服务团协调,当日18时许,异地公安机关解除了对该集团账户的紧急止付措施,企业顺利偿还了贷款。
据介绍,今年以来,该集团账户曾三次因类似情况被异地公安机关紧急止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针对此类问题,“青法先生”服务团将展开专题调研,研究解决办法,建立保障制度,为大型服务零售类企业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提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法治服务。
记者了解到,“青法先生”服务团不局限于参与重大案(事)件协商会商,提高涉企案件办理质效方面的法律服务,更为企业提供了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今年5月,服务团应企业需求,赴国家橡胶与轮胎技术研究中心开展“送法上门”活动,提供点单式、一站式法律服务。这些行动,是青岛市法学会将“青法先生”服务团打造成行走的法学会、把法学会打造成企业身边的贴心守护者的务实举措。
服务团自成立以来,结合“青岛中央法务区”建设,紧扣涉外法务中心、上合法务中心、金融法务中心、自贸法务中心和数字法务平台“四中心一平台”的功能定位,先后走进青岛赛轮集团、海尔集团等企业,召开强强“链”合企业风险防控调研座谈会,听需求、找症结、解难题,先后参与研究涉企重大疑难敏感案件23件,举行座谈培训交流3次。
助力乡村振兴
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
平度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是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也是青岛市乡村振兴核心区域。今年5月,在平度市崔家集镇向阳村,一场别开生面的揭牌仪式标志着“青法先生”乡村振兴服务团成立。这是“青法先生”服务团在区市设立的首家服务“三农”工作的专业法律团队。“‘青法先生’乡村振兴服务团的成立,为我市加力突破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找准了切入点和着力点,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意义重大。”平度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万昌海说。
“青法先生”乡村振兴服务团的成立,让平度市法学会会员、平度市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旧店镇“老修家庭调解室”负责人修卫东有了新思路,他主动要求加入服务团,在“老修家庭调解室”加挂“青法先生”乡村振兴工作站牌子,积极参与化解各类涉农矛盾纠纷。
在化解果品合作社拖欠旧店镇67户农民土地承包款一案中,修卫东广泛听取农户诉求,从情理法三方面进行宣讲。在了解到合作社资金困难后,他联合多方协商,促使合作社分两次付清欠款,并提前梳理资料,与两名法官简化程序,现场办公,仅用了一天半时间,便为67户农户的40余起案件办好相关手续,签订了还款协议并申请司法确认,圆满解决矛盾纠纷,涉及金额达50多万元。
“青法先生”乡村振兴服务团成员李秀丽说:“在乡村振兴服务团里,有许多像修卫东这样的‘青法先生’。”服务团由法学专家、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等35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组成,依托平度市“周二有约”工作机制,在全市10个农业特色镇街设立“青法先生”乡村振兴特色工作站,每周二深入基层提供服务,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包括提供法律咨询、协助化解矛盾纠纷、保护农产品知识产权、为“三农”工作提供法律支持,为乡村振兴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青法先生”乡村振兴服务团成立以来,开设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田间微课堂”17次,惠及小麦、樱桃等20个农业合作社、4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3000余名种植户。组织参与涉农案件听证40余场,调处各类涉农纠纷70余件次,累计查处种子、农药领域违法案件50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70余万元。
下一步,“青法先生”服务团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法治护苗、法治惠企、法润民心、法治助农、法安金融、海法护企六大行动,不断深化服务能力,拓展服务领域,提供精准法治保障,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青岛政法)
责任编辑:李金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