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鼓励支持活力老人积极投身志愿服务行动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4-10-15 18:04:12
滨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部署要求,统筹各种力量、资源和手段,以“七个起来”全面带动活力老人积极投身志愿服务行动,不断催生新机制、新模式、新动能,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提供“滨州经验”。
2024年6月,在滨州市滨城区彭李街道黄河社区“老魏工作室”,离退休老党员蒋爱学与黄河大妈志愿者围绕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进行深入讨论。
思想铸魂,党建引领“强起来”
滨州各级党组织立足于滨州市中度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宣传教育,树立“积极老龄观”,并依托党建工作阵地,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创新实施“老同志兼任社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负责人、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网格党组织负责人、业主委员会成员”的“多职合一”工作模式,促进组织触角、工作力量、服务资源深入社区党组织、基层网格党支部,提供政策宣讲、人民调解、志愿服务等服务。目前全市共有1500名离退休老党员在社区兼任职务,全市网格党支部班子成员中老干部党员占比达到22%。
组织凝聚,服务体系“全起来”
民政部门发挥牵头作用,联合17个市直部门,建立市级统筹、县区主推、街道(乡镇)主抓、社区主做的为老志愿服务体系,组织开展人员招募、专业指导、后勤保障、项目实施、宣传推广和荣誉激励等一系列举措。同时大力培育发展基层老年人社会组织,强化城乡社区基层老年协会作用,全面提升老年人社会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进一步健全为老志愿服务体系。到2024年底,滨州市城乡社区基层老年人组织覆盖率将达到80%,确保活力老人参与志愿服务更加有组织、有规范、有成效。
政策集成,为老机制“实起来”
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将活力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纳入滨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将老年人志愿服务纳入各级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规划,持续扩大政策的受益面。针对活力老人劳动技能不足、就业困难等问题,依托全市1568处养老服务设施和各级老年大学、老年教学点,开展老年教育和培训,积极为城镇再就业和农村继续从事劳动的活力老年人提供岗位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极大提升活力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因地因势因情建立老年人才再就业服务平台,举办“银发人才”与用人单位双向交流会,创新设立139家“社区微工厂”,帮助更多活力老人实现稳定就业。
资源融合,社会力量“串起来”
搭建“资源网”“社会网”,发挥协会、学会、社会组织、金融机构、涉老企业、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作用,像串珠子一样,把各类社会资源链接起来,汇聚志愿服务合力,建立为老服务联盟,在办公场所、经费保障、人才培养、业务支持、人文关怀、宣传教育等方面,为活力老年人发挥作用搭建桥梁和纽带。创新探索“老龄+慈善”融合发展模式,拓展为老志愿服务项目资金渠道,推动慈善捐助和为老志愿服务的有效衔接。截至目前全市为老服务联盟单位已达到1000多家,慈善捐助金额达2788万元。
队伍创建,银发力量“多起来”
在全市开展“银龄有为·闪耀滨州”主题活动,激发各行各业各系统各单位参与积极性,鼓励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组建滨州“银龄有为”志愿服务队伍,利用活力老人的技术专长,引导活力老人通过基层老年人组织,参与对政府公共事务的监督,为基层政府献计献策,有效参与社区治理。在实践中,涌现出“滨州市银龄传统教育宣讲团”、“法援银龄·心安滨州”志愿服务队、“银烁调解室”等一大批特色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全市已成立“银龄有为”志愿服务队伍100余家,2024年参与志愿服务的活力老人已达到2.4万人次。
供给改革,互助模式“新起来”
坚持人民至上,围绕养老、就医、就餐、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老年人实际需求,持续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创新开展“银龄伙伴计划”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创投大赛、“乐安晚晴”乡村居家为老服务项目试点、“一米阳光·孝善食堂”项目、“暖心到家”志愿服务项目、“银龄杯”中老年广场舞大赛等独具特色的活动,深入打造“互助养老”模式,助力低龄、活力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特别是聚焦乡村振兴,各村居充分依靠德高望重的活力老人、退任村居干部牵头成立红白理事会,引导群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攀比浪费、抵制大操大办,推进城乡移风易俗,得到全社会广泛赞誉。
多求实效,特色品牌“亮起来”
持续打造“银龄有为·闪耀滨州”老有所为服务总品牌,突出宣传“滨州老兵”“老魏工作室”“黄河大妈”“银烁调解室”等子品牌,广泛宣传银龄有为“带头人”,以群众满意、社会认可、服务优质为标准,以国家级、省级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以“互联网+品牌”为手段,充分利用“报、网、刊、微、端、屏”等平台优势,做到家喻户晓、人人传唱,极大提升滨州老有所为志愿服务品牌传播力和美誉度,画出老有所为全面发展的最大同心圆,全面提振滨州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张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