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我的国

大众新闻 张九龙  曾轲   王雅洁   2024-10-01 14:35:34原创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国庆节,一首首歌嘹亮唱响,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一)

何为家国?

《说文解字》里讲,“家,居也。从宀,豭省声”。一个“宀”字,原意指房屋;一个“豕”字,指的是猪。组合在一起颇为形象,有房子遮风蔽雨,屋下还养头猪,既有容身之所,也有家业支撑,这样的家是安宁、有温度的。

繁体的“國”字,外头一个“囗”,象征由国界标注的疆土;里头有“口”、有“戈”,寓意百姓生生不息,军队保家卫国。大“囗”里头装着小“口”,大家里面安着小家,一个字,便诠释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道理。

说到家国,孔子是有发言权的。

《论语》中,孔子与弟子经常讨论“家”“国”“邦”“天下”“公”的话题。孔子眼里,国与家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息息相关。这一思想被儒家弟子继承,不断发扬光大。比如,孟子直言:“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

千百年来,家国情怀与其说是一种情感诉求和心灵皈依,不如说是一种生命自觉和文化承续。

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忧后乐的责任担当,抑或是《病起书怀》中“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使命驱动,家国情怀已融入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之中。

家、国、天下,是血缘和物理空间的网状化延伸,是生命情怀在成人成己过程中的自然递归。家好、国好、天下好,层层递进又浑然一体。

(二)

“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可是你如愿的眺望。”这是歌曲《如愿》中的一句词。

在中华传统文化里,“国家”往往近似于“山河”“河山”的意象。从这个意义看,“国家”是具象的,而且就在我们身边。

将目光投向巍巍泰山——

游客们登高祈福,从泰山文化中汲取力量,祝愿家国平安。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泰山从华北平原拔地而起,雄峙天东。它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

历史上,众多帝王在此封禅祈盼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美好意蕴流传至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等文化内涵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特质。泰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标识,具有深入华夏儿女血脉的象征意义。

起于山,又不止于山。

“国泰民安”的美好寓意,在泰山脚下变成现实,铺陈舒展。

将目光再投向滔滔黄河——

百川东流,黄河入海。滋养着亿万人民的华夏母亲河,最终在山东归于浩瀚。一句“黄河宁,天下平”,饱含着中华民族对黄河岁岁安澜的千年企盼。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进行持续不断综合治理。曾经灾害频仍的黄河逐渐安宁,“悬河”安澜成真。

不仅如此,今天沿黄生态廊道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凸显;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湿地与滩涂深浅斑驳,鸥鹭翔集;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让黄河文化更好润泽人民。

一部治黄史,是一部家国共进的奋斗史。安澜的黄河,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这正是,家有山河锦绣,国有岁月芳华。

(三)

在家国的宏大叙事中,个人扮演的角色不能忽视。

9月29日,我们“追星”的名单更新了——

共和国再次以最高规格褒奖15位英雄模范。其中有4位山东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黄宗德,“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许振超,“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晋藩。

9月30日,我们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十余年来,无数人民群众抚今追昔告慰英烈。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无数个人的力量如繁星汇聚,成就了“家国天下”。

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说:“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

身处和平发展年代,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可期。

国家的发展,说到底是为了每个具象的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家国一体,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大目标奋斗,就是为每个小家庭的好日子在奋斗。

“每个人奋斗的样子,构成了今天中国的表情和节奏。”

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国泰民安。

(大众新闻记者 张九龙 曾轲 王雅洁)

责任编辑:张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