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里的新中国|从木船、浮桥到钢铁桥隧,横渡黄河天堑变通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杨璐   杨璐   2024-09-30 18:54:53原创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为回顾与展示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气象和新风貌,感受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近日,由大众报业集团、山东省档案馆主办,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承办的“齐鲁光影 时代华章——老照片里的新中国”征集活动启动。

“隔河如隔山,一趟好几天,踩冰淌冷汗,如过鬼门关”,“跨过黄河去”是黄河两岸人民一直以来的期盼。面对横亘两岸的黄河天堑,山东人民从未停止跨越黄河的脚步。从最初的木筏渡河,甚至是寒冷时节的徒步黄河,到后来的轮渡、浮桥,到钢铁大桥,再到穿黄隧道,山东人过黄河实现了从过去的看天看季过河到如今二十四小时全天候通行。

翻开由山东省档案馆、山东黄河河务局组织编撰的《山东黄河映像》,一张张珍贵档案图片,生动记录了黄河发生的历史性巨变。

民国时的黄河泺口渡船。渡口仅有木摆渡船3艘,当时过黄河只能靠人力摇橹撑篙渡运,每天只能往返三四次

泺口渡口自古以来就是南北往来的交通要道,水陆运输昌盛。图为黄河山东段济南泺口渡河处,汽车行至泺口用船摆渡过河

在黄河公路大桥建成之前,泺口渡口是唯一过河通道

泺口渡口的双体渡轮获198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东津渡位于山东省利津县利津街道东关村,既是黄河夺大清河入海前,大清河最下游的著名渡口,也是1855年之后,黄河最东边、最下游的一处名渡。图为1987的东津渡口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一直是渡口兼码头,是利津县进出物资的集散地,直到2000年利津大桥建成,这座千年名渡才悄然退出历史舞台。图为20世纪90年代初的东津渡口

毕家庄村的船工张树海在渡三位过河的客人。这是他几十年渡船生涯的最后一渡。此时的利津黄河大桥正在举行通车典礼,渡河者一起望着彩旗招展的利津黄河大桥

刘家夹河渡口为道旭渡口以下第一个横渡黄河的交通要津,也是垦禹路跨越黄河的重要交通枢纽,始建于1967年。图为繁忙的刘家夹河渡口

千里黄河,百余渡口。据统计,1985年黄河山东段共有渡口130处,渡船362艘,总吨位9238吨,总客位44669个。其中公路渡口13处,民间渡口117处,几乎所有临近黄河大型村镇都有渡口,为两岸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

百桥飞架,天堑通途。浮桥,又称舟桥,因其架设便易,常用于军事目的,是一种用船或浮箱代替桥墩,浮在水面的桥梁,具有施工快速、造价低廉、开合随意等优点。黄河公路铁路大桥的通车废了渡口,却成就浮桥遍地开花。

1987年3月14日,泺口横渡队利用双体渡船、趸船、“85式”双体承压舟搭成的浮桥通车运营,这是黄河山东段第一座公路运营浮桥,开启了黄河公路浮桥的辉煌篇章。图为泺口浮桥航拍

联营的各地浮桥

东营河段建成并运营的跨河浮桥共7座,多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建成。图为东营河段最上游的五庄浮桥

黄河浮桥作为黄河公路大桥的有力补充,在黄河大桥封闭维修、桥面发生交通事故堵塞车道等情况下,发挥重要的替代作用,这也日益显现出黄河浮桥在交通战备上的重要性。

众桥飞跨,两岸齐飞。驻足济南泺口古渡,或站在鹊山之上,或登上华山之颠,都能远望到一座桥。它犹如一条铁龙,横卧黄河之上,这就是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它是津浦铁路的咽喉,其跨度之大,工程之精湛,在20世纪堪称世界经典。这座铁桥被《中国铁路桥梁史》收录,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是目前黄河上唯一一座承担铁路运输任务的百年铁桥。历史在续写,铁桥由交通之桥变为文化之桥、精神之桥,承载着济南古城的沧桑之变,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与腾飞。

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城区北部,是津浦铁路上横跨黄河的一座铁路桥。该桥始建于1908年,1912年竣工通车,由德国孟阿恩桥梁公司承建

目前,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已被列为全国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济南黄河公路大桥于1978年12月15日动工,是我国国内各种桥型中首次突破200米跨度的桥梁,是当时亚洲跨径最大的公路斜拉桥。1982年7月14日,济南黄河公路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在当时世界十大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中排名第八位,是中国早期斜拉桥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1982年7月14日,济南黄河公路大桥通车典礼

市民游桥留影

胜利黄河大桥是黄河三角洲上的一大现代工程景观,1987年10月1日建成通车,是国内首座双箱钢斜拉桥,获中国建筑业联合会颁发的“鲁班奖”。

胜利黄河大桥于1987年10月1日建成通车,是我国建桥史上第一座双箱钢斜拉桥,图为胜利黄河大桥奠基典礼

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是山东省境内最长的一座公路大桥,被誉为“齐鲁第一桥”。大桥全长4142.14米,宽18.5米,双向4车道,是国道106线跨越黄河的特大桥梁,于1991年10月正式开工修建,1993年9月全桥竣工通车。大桥的建成,对连接106国道干线公路,支援中原油田建设,联通鲁、豫、冀三省边境公路网络,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1993年12月28日,国道106线东明黄河公路大桥通车典礼,百车穿行

京九铁路黄河特大桥1991年9月开工建设,1995年5月竣工通车,是我国跨越黄河最长的铁路桥,也是我国第一座采用整体节点焊接的钢桁梁桥,荣获京九铁路优质工程奖。大桥的建成缓解了京沪、京广两大铁路主干线的运输压力,促进了京九铁路沿线新经济增长带的形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991年9月5日,京九铁路黄河特大桥建设举行开工典礼。图为建成后横跨黄河的京九铁路黄河特大桥

2010年4月14日,京沪高铁济南黄河大桥全线贯通,是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铁路。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在黄河上空“贴地飞行”,在母亲河上跑出中国速度。

2010年4月14日,京沪高铁济南黄河大桥全线贯通,是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铁路。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在黄河上空“贴地飞行”,在母亲河上跑出中国速度

穿黄巨龙,助力腾飞。济南黄河隧道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隧”,不仅是万里黄河上第一条黄河公路隧道,也是黄河上第一条公路地铁合建的隧道。隧道于2017年11月30日动工兴建,2021年1月23日完成隧道贯通工程,2021年9月29日通车运营。

2019年6月17日,济南黄河隧道工程第一台盾构机主驱动吊装下井

2021年1月23日,“万里黄河第一隧”济南黄河隧道全线贯通

万里黄河,滔滔东去,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黄河桥隧飞速发展。漫步黄河两岸,百桥飞架、巨龙穿黄,黄河天堑变通途,一座座桥隧书写着中国工程一个又一个传奇,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历史见证。

不管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主流媒体,无论专业摄影机构,还是社会团体,亦或是拍客达人、市民,只要您手中有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展现人民生活改善和国家发展成就的老照片,都可以参与此次活动,让更多人看到您珍藏的老照片,通过影像感受时代的伟大变迁。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记者 杨璐)

责任编辑: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