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看中医还是西医?“西学中”人说中、西医!
海报新闻 2024-09-30 09:23:19
海报新闻记者 孙淼 济南报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在这个过程中,中医药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的传统医学体系,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日前,作为“西学中”的典型代表,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主任李应东在接受《医脉相承——国医名师访谈录》栏目组专访时表示,中西医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医、西医两套体系各有优势,需要共同学习。
【记者】您既学习了西医,又学习了中医,并将中西医结合成功运用于临床。那么,您觉得中、西医所长各是什么?中医的优势又是什么呢?
【李应东】应该说中西医结合,或者说中西医两个医学体系并存,是我们的现状。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传统医学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没有被保留下来,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只有我国,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医学得到了快速发展。所以,我们的现状便是中西医并存,我们有很多的中医医院,也有西医医院,有中医院校也有西医院校,培养的人才也是这样的。
当然了,如果说中医和西医的各自优势,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两个医学体系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们的理论体系、思维方法、模式都不同。西方医学是建立在分析、解剖或现代科技基础上的,而中医学是建立在哲学、阴阳学说等理论上,同时又建立在大量的临床的实践中。有些是用理论解释不清楚的,但在临床上治疗某种病症又是有效的。
在对疾病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方面,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比如说,我们过去诊断疾病仅靠肉眼、切诊、问诊。现代医学用分析的,物理学的、化学的、生物学的方法,对人体的变化认识的更加清楚。在治疗疾病方面,中医强调整体调整,通过脏腑、气血、阴阳这样一个辨证施治的方法,它对人体伤害比较小。西方医学则可能存在过度用手术、抗生素、激素等治疗,对人体的内外环境又会造成破坏。
总的来说,医学是在不断进步的,两套体系各有优势,需要我们共同去学习。
【记者】您从事心血管疾病专业,并提出了“正虚毒瘀”理论,这个理论的提出是不是与您西医学、中医学结合的背景有关呢?
【李应东】中医过去没有心血管疾病这样一个概念。中医过去只讲心,讲与心有关的一些症状或者病理、生理学的一些变化,在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些疾病里面,比如说胸痹、心悸、眩晕等,这些疾病的发生都是与我们现代的心血管疾病相关。这些疾病从中医发病的机理来看,中医有一个气血理论,正气、气血的虚弱是导致这些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如:衰老,年龄的增长就会表现成一个虚的问题。由于虚就会导致瘀,瘀就会产生“毒”,热毒、邪毒、湿毒等。总而言之,中医讲的“毒”指的是由于内外因素所导致的对人体损害的东西,认为是“毒”。
所以我们认为气虚、正气血、气血虚导致瘀毒,这可能是我们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记者】李教授,相信“正虚毒瘀”理论也指导着您的临床实践,您能给我们讲几个体现这一理论的成功病例吗?
【李应东】“毒瘀”理论,大概分两段,放射性心脏损伤是我们做基础研究比较多的。如肿瘤化疗后的患者,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等或会减少,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心功能也随之降低,甚至出现心肌缺血表现。这种病人他就表现为气血气阴双虚。此时,中医辨证施治,通过竹叶石膏汤、炙甘草汤等一些方药,以经方为主,效果十分明显,部分患者经中医治疗后,再来时就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了。再如,我经常会诊一些冠状动脉做了支架手术后的患者,还有冠脉狭窄没有达到手术标准,或狭窄位置无法放入支架等情况,我们在气血理论的指导下,中医治疗也是非常好的。
当然,我在给患者开方的时候,会给患者反复说,用药的时候,一定要用正规的药,地道药材对于治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责任编辑:孙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