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故事 | 马晓黎——超声探头下的妙手慧眼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徐成媛 2024-09-29 16:54:05原创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成媛
“看,小宝宝转过身子来了,五官都很清晰,好像在张着嘴巴笑呢!看看左边小手,12345,看看右边小手,12345,再来看看小脚……”屏幕上跳动的影像,胎儿有时清晰得闪着亮光,有时却又模糊地像一团雾。马晓黎熟练操作着超声设备,与孕妈妈温柔地交流着胎儿发育的细节,听到孩子各项指标正常,孕妈脸上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
今年43岁的马晓黎医学影像专业毕业至今已有二十一年,如今是青岛莲池妇婴医院的超声科副主任。“胎儿的发育情况随时是有变化的,不管是做早排畸、大排畸还是小排畸,都是要仔仔细细检查,为每一个诊断负责,为每一个胎儿把关。”近30分钟的检查时间里,马晓黎都是全神贯注,未有一丝懈怠。
“医者仁心,我们是临床诊断的‘侦察兵’‘第三只眼睛’,超声科的作用就是把胎儿的畸形发育给尽量排查出来。”能否准确查出胎儿有无畸形,往往关系到一条还未出生的生命,关系到一个家庭多年的期盼,马晓黎感觉责任重大。“你看报告里关于心脏的部分,写的是‘四腔心’‘大血管协调一致’,其实需要看的内容非常多。”马晓黎说道,胎儿头面部、脊柱、心脏、四肢……十几项的检查报告里,每一个字都要准确无误。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正常的,一旦发现异常我们就会第一时间告诉患者,并告知应该如何去进行下一步的检查或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期间,心理的安慰是必须的,有的家庭一时是难以接受的,但还是要面对。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面对坏消息时家长能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去年1月份,马晓黎在给一位孕妈做24周左右的大排畸的过程中,发现胎儿的四肢存在异常,双足末节短小蜷缩不规整,持续长时间的观察下右手中指及无名指是“握拳状”,基本断定是缺失的,而原因却是复杂的。便建议家属到有产前诊断资质的医院做进一步筛查诊断。此后马晓黎一直与患者保持着密切联系,在患者出现各种担心的时候给予安慰和专业建议。“哎,有哪个当妈的舍得放弃自己的孩子,都是万不得已无奈之下做出的选择。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患者终止了妊娠。”
今年1月份,该名患者又成功怀孕了,再次找到马晓黎做产前检查,“这次胎儿的各项指标都是好好的,再过一个多月小宝宝就出生了。”马晓黎高兴地说道。
“现在的超声影像学发展的很快,必须时刻保持学习姿态,掌握最先进的影像技术。”在莲池医院超声科,从最初的5名医生发展到现在的10名医生和10名医助,每周都会进行雷打不动的集中学习,并定期赴青岛妇儿医院参与培训。在其他休息时间里,马晓黎持续不断地查阅资料、网络远程学习,“医学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像超声操作规范,基本每年都会出新的版本,不学习是万万不行的。”在老带新的过程中,马晓黎更是倾其所学,严慈并重,带领科室稳步发展,如今,马晓黎是青岛市超声工程学会妇产超声委员会委员,她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超声知识与临床相关知识相结合并不简单,数年的经验积累,再加上最终临床手术反馈的结果,让马晓黎感触颇深,“正常和异常之间,有时其实很难有明显界限。假如检查结果是正常值的上限或下限,胎儿是不是一定有问题?同一个影像可能是不同的疾病,同一个疾病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超声影像,如何做出最佳诊断?只有给予患者专业细致的检查,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才能对患者负责”。这几年,超声科收到的锦旗数量越来越多,而在马晓黎的心里,用过硬的专业技能与贴心的服务获得到患者的信任就是最大的满足。
现在,马晓黎每天的接诊量基本都是满的,有时忙得中午只能匆匆吃饭,“有的孕妈从江苏、新疆赶来做产前检查,这更是对我的信任。我必须全力以赴,才能不辜负每一个家庭的重托。”马晓黎无比坚定地说道。
责任编辑:徐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