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村”如何做到“常红”?看枣庄白楼村的探索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 张超   2024-09-26 08:31:00原创

近日,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白楼村开启景区化运营模式,并公布了村内景点价格执行表。若打卡“网红村庄”需要为风景和服务付费,游客愿意埋单吗?对此,白楼村党支部书记孙强信心十足:“村庄采取市场化运作,收费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生态是村庄的发展底气”

沿村道向东南,经过绿树掩映下的栋栋民居,伴着叮咚作响的流水声,一路来到白楼湾湿地沙滩,这是白楼村旅游必到的景点之一。“乡村生态好,就有发展的底气。”在孙强看来,如画般的风光,是白楼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最大底气。

谁能想到,七八年前,大沙河边遍布家禽养殖场,禽类粪便、污水侵占河道,日子久了还成了村民们倾倒垃圾的地方。大沙河成了“臭水河”,住在河岸的村民纷纷选择搬离。

白楼村湿地荷花盛开。(资料图)

为此,周营镇实施总投资5.2亿元的大沙河引调水综合提升、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关停了7家养鸭场,清淤河道、打捞水草,修建生态护坡,一点一点修复河道生态。通过三年多的努力,才有了白楼村水清岸绿。

以水为媒,白楼村转型发展乡村旅游。该村花大力气升级改造了村庄硬件设施,经过村庄美化、智慧农业示范园、白楼湾党校等一系列工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白楼村发展乡村旅游不心急、不冒进,对村庄的改造也不是大刀阔斧的重建,而是保持原生态,聚焦文化的挖掘。

大美白楼村。(资料图)

“白楼村是运河支队的发源地,我们通过深度挖掘这一红色资源,打造运河支队记忆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纪念馆,以大量详实的文字、图片、实物以及形象的雕塑,再现抗日时期打鬼子除汉奸的动人故事。”周营镇文化站站长、运河支队抗战记忆馆义务讲解员孙道亭说,每年,这里都会举办各类培训班、接待大量游客。

“规范化发展才能实现流量可持续”

白楼村依水而建,大沙河蜿蜒着穿村而过,水声潺潺,四季不绝。每年夏季,到白楼湾玩水避暑是该村旅游的一大“卖点”。今年盛夏客流高峰时,慕名来白楼村的游客日均超2000多人次。然而,一夜成为网红村,白楼村村民们感受却颇为复杂。

“一方面,村里名气大了,游客也多了,村民们摆摊卖土特产,也有一份收益。但另一方面,短期内大量游客涌入村里,超出了我们村的接待能力。”孙强说,客流量的过载,让村里保洁压力骤增,更直观地不便是停车问题,游客的车辆将村道堵成“一锅粥”,里面的人出不去,外出的村民回不了家。

航拍白楼村。(资料图)

为此,白楼村修建了停车场,供游客免费停车,还建设了4个充电站供新能源汽车充电。一年下来,游客来了一波又一波,可年底一算账,蓬勃的网红流量并没有给村级经济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收益。2023年,该村村级经营性收入只有30多万元。

如何让旅游流量变现,真正成为乡村振兴“聚宝盆”?白楼村景区化运营被提上了日程。“只有规范化发展,才能实现流量可持续。”孙强说,该村目前已建成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驿站、旅游导览、旅游厕所等设施,基本具备了景区化运营的硬件基础。去年11月份,该村引入铂瑞锶商业管理资源(大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铂瑞锶公司”),整合规划乡村旅游资源,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每年夏季,到白楼湾玩水避暑是该村旅游的一大“卖点”。

针对旅游环境管理,该村聘请多名工作人员承担村内全天候保洁及秩序维护工作,同时联合铂瑞锶公司核算了境内各景点的维护成本,以此为基准,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并报相关部门备案。“我们的门票按照景区项目来收费,以滑雪场为例,去年门票费用为30元,主要还是为了吸引人流量。”孙强举例说,该村将白楼湾党校、白楼食堂纳入市场化管理运营,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50余期,培训学员8000余人次,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村集体新增经营性收入15万余元。

在景区化运营的助力下,白楼村正在走出一条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根据测算,今年,该村村级经营性收入有望突破60万元,同比增幅将超100%。

“发展红利要全村共享”

产业发展全村参与、发展成果全村共享,是白楼村一贯的坚持。如今,白楼村产业转型,吃上了“旅游饭”,更不能让村民们缺席。

白楼村市场化运作,按项目收费。

周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马广东介绍,白楼村探索小农户与大产业利益长效联结机制,依托农文旅产业项目,带动发展“地摊经济”“夜间经济”,5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经营性收入增长3万元。

村民孙科曾是该村7家养鸭场其中一家的负责人,关停养鸭场后,他南下创业,后来看到村里旅游发展了起来,就萌发了回村发展的想法。去年,夫妻俩乘上了家乡旅游发展的东风,回到白楼村,投资8多万元在村里置办了两个摊位,经营餐饮生意。虽然夫妻俩并没有专门打广告,但靠着村里的旅游客源,饭店生意十分红火。

大沙河旁,白楼村建设的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

“现在不用在外奔波,就有不错的收入,非常好!”孙科笑着说,去年开业至今,营业额已超40多万元。同样回乡创业的还有村民刘德福,他现在村里做小吃生意,节假日的时候,一天也有3000多元的收入。

通过村民自主创业,盘活闲置资产,目前,白楼村有各类民宿、农家乐4家。去年,白楼村在规划景区化运营时,还新建了近30个商铺,以每年约1万元的租金供村民租赁经营,为村民增加了创业新选择。

“去年,我们全面开发白楼湾新商业产品体系,先后举办白楼湾首届冰雪嘉年华、云希谷燃冬等活动,重新开市白楼百年大集,定期举办马铃薯丰收文化节、“滋味白楼”等主题旅游节活动,旅游创收达500万元。”孙强说,发展红利要全村共享,去年,白楼村村民人均收入约3.2万元,村集体收入128万元。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张超 通讯员 张生 耿建存 郝瑞)

责任编辑:刘晓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