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打造校企合作“智慧引擎”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4-09-20 19:48:33

通讯员 王涛

近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18名专家教授到成武对接洽谈,并举行成武县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校企合作签约暨共建优秀生源基地揭牌仪式,全县6家企业与齐鲁工业大学相关学部签订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这是成武县推动校企、校地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成武县打通产学研全链条,架起人才引育、地校合作新桥梁,推动产才协同发展,赋能成武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对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成武县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双轮驱动,紧密联系高校院所、着力叠加校友资源、充分汇聚乡情力量,推动校地、校企合作,助力高校人才智力、科技创新资源与县域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激活县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

系统化梳理企业人才技术需求。聚焦输变电装备制造、高端化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产业,全面梳理摸排200余家规上和科创型企业,通过入企调研、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动态掌握企业科技项目储备、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需求情况,编制急需紧缺人才、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教育培养“三张清单”,累计梳理企业技术人才需求84项,把准产业人才发展“主攻点”。

多元化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对照各高校优势学科,逐一分析研判、筛选与本地产业发展契合度高的学校,建立高校企业合作清单,通过利用成武籍在外专家教授,与成武县合作的专家教授、校友资源等,积极搭建“校企联动 产才联姻”“产才交流合作对接”“产学研考察交流”“名校人才直通车”等系列活动载体,今年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复旦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双向交流活动14场次,促成校企、校地开展人才引育、协同创新、平台共建,帮助县内16家企业精准对接高校产业人才,签订合作项目18个,助力企业获批发明专利24个,转化科技成果14项,解决技术难题31个,助力企业新增加收入超5亿元。

常态化推动校企互动交流。根据达成的合作意向,常态化邀请高校专家教授“点对点”式的入企考察,通过座谈交流、现场指导,“面对面”探讨解决合作项目、优化工艺等方面技术难题。同时,拓展专家教授和企业合作领域,通过互访互动,进一步巩固提升合作成果。今年以来共有来自13所高校院所的40余名专家教授到访,促成9家企业与高校专家教授联合申报科技创新项目、人才工程项目17个。山东柏远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齐鲁工业大学联合,获批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及应用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达驰电气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及“产学研”合作协议,每年校企合作费用不低于300万元,协同开展全系列电力变压器绝缘绿色、低碳相关技术研究,拓展新能源发电领域集成化、数智化技术与产业化项目。山东易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西安交通大学、中昊光明化工研究所开展“高丰度三氟化硼—11电子特气”申报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精准化发掘本土人才资源。全面统计梳理成武籍在外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和博士人才信息,分产业建立800余人“伯乐智库”专家信息库,在北京、上海、西安等成武籍人才集聚地建立招才引智工作站、在外流动党组织、异地商会、返乡创业服务站、招商引资联络站“五位一体”平台,发挥平台“桥头堡”作用,加强与在外专家教授联系对接,实施“归雁兴成”计划,邀请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生物医药、新材料、机电装备制造等领域专家参与,精准匹配到16家企业开展助企服务,初步达成合作意向9个、落地成武籍专家引领科创项目6个,实现人才回流,技术回归,项目回引良好局面。

“深化校企合作是招才引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主动与省内外高校院所“联姻”、与专家教授“结亲”,通过校企协同合作,助企解决技术难题,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高校人才、科技创新资源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产学研全链条,实现多方合作共赢”。成武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刘文博谈道。

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聚集地和科技创新的发源地,是地方和企业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发展的资源宝库。下一步,成武县将深入开展招才引智进高校系列活动,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难题、堵点,主动链接高校人才团队、科技创新等资源优势,主动发掘、承接高校人才项目和科研成果,依托“招才引智”进高校系列活动,强化县域重点产业链与高校院所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的精准匹配,加快产业人才集聚步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责任编辑: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