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欢“食”界·现状|海底捞关店43家,全聚德业绩稳定上行……上半年,火锅不如烤鸭“香”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    2024-09-10 08:55:11

2024年已过半,随着各大上市企业半年报的陆续发布,餐饮行业的业绩表现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24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26243亿元,增长7.9%;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7192亿元,增长5.6%。

数据显示出餐饮市场的复苏趋势,然而这种增长并未能普遍转化为企业利润的提升。记者统计多家餐饮企业半年报发现,餐饮企业的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普遍存在。

多家餐饮企业业绩承压

目前,根据统计的12家餐饮上市企业来看,其中2家出现亏损,8家净利润相比上年同期均有明显下降。

餐饮半年报统计。数据来源:同花顺

在A股餐饮公司中,全聚德成为少数业绩稳定上行的企业之一。上半年,全聚德实现营收6.87亿元,同比增长2.87%;净利润达到2933.56万元,同比增长5.08%。

全聚德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节假日期间的强劲表现以及商品销售板块的贡献。公司商品销售营收同比增长6.58%,毛利率也提升至44.40%,显示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并非所有餐饮企业都能像全聚德一样保持稳健增长。同庆楼和广州酒家虽然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却出现下滑。同庆楼期内营收12.71亿元,同比增长17.5%,但净利润同比下降44.4%;广州酒家营收达到19.12亿元,同比增长10.29%,净利润却同比下降26.98%。

中国烹饪协会分析称,价格战、同质化竞争和成本压力的不断加剧是造成目前餐饮行业“增收不增利”现象的几大因素。不止一家公司的财报中,对于业绩承压原因分析时都有类似表述。

作为“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披露的2024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23.95亿元,同比下降15.9%;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73亿元,而去年同期盈利240.6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呷哺呷哺认为,上半年净亏损的原因主要是整体市场大环境消费呈疲软态势且消费降级,餐饮市场竞争激烈导致餐饮客流到店意愿低迷,使呷哺呷哺下属品牌营收同比下降。

同样作为火锅餐饮企业,2024年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收214.91亿元,同比增长13.79%;净利润为20.38亿元,同比下跌了9.74%。

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回应记者称,净利润下跌并非由于海底捞餐厅经营利润下滑,而是因为汇率变动导致其净汇兑由上一年的收益1.93亿元变为亏损0.26亿元,同时也受到增值税加计抵减优惠政策取消的影响。

停业闭店or苦苦挣扎

2024年餐饮市场整体处于“洗牌”过程。据辰智大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开餐厅约177.2万家,但关店数量也达到约149.5万家。这也表明在市场复苏的同时,内部竞争也在加剧,导致大量表现不佳的门店被市场淘汰。

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走访发现,从繁华都市的购物中心到街头巷尾的小吃店,不少餐饮门店贴出了“旺铺转让”、“暂停营业”的告示。这些闭店的餐饮企业中,不乏经营多年的老字号和新兴网红店,它们或因资金链断裂、成本上升、客流量锐减等多重因素而难以为继。尤其是中小规模的餐饮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适应性,成为此次闭店潮中的“重灾区”。

那些躲过了“闭店潮”的餐饮门店,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正值就餐高峰时期,门店却顾客稀少,更有甚者空无一人。坚持营业的门店店员们也是百无聊赖地等待着顾客的光临。“现在餐饮生意越来越难做了,租金、人工、食材成本等不断攀升,但营业收入却难以恢复往日水平,我们这种小门小店都难以为继。”一位餐饮店的工作人员表示。

“餐饮生意越来越难做”背后的原因不仅与经营成本有关,还与消费环境、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息息相关。一位手里握着多张餐饮店宣传单页的消费者表示:“现在外出就餐的选择太多了,而且价格也越来越亲民。我觉得餐厅要想吸引我们,不仅要有好的味道,还要有好的服务和环境。”

餐饮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和同质化竞争成为常态。许多餐饮连锁品牌纷纷通过降价策略吸引消费者,导致行业整体利润水平下降。与此同时,新兴网红餐饮品牌的快速崛起也加剧了餐饮市场的内卷与竞争。

餐饮市场洗牌加速

餐饮行业的“内卷”投射到半年报中,就是经营收缩与门店关闭。窄门餐眼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已关闭64家门店。此外,定位高端的趁烧欢乐烤肉目前已无在营门店。

对此,呷哺呷哺表示上半年亏损的另一方面原因是经谨慎考虑,预计要关闭及持续亏损餐厅,于上半年计提相关减值损失约为2亿元。

截至上半年,海底捞在中国共经营1343家餐厅,其中1320家位于中国大陆,23家位于港澳台地区。此外,上半年新开11家餐厅,共关闭43家门店。海底捞在财报中解释系关停的是一些经营表现不达预期、增长潜力不足的餐厅。“另有部分餐厅因物业调整等其他商业原因停止营业。”

近期,有着卖小笼包的餐饮“天花板”之称的鼎泰丰,将在华北地区大批关店的消息同样引发关注。8月26日,北京恒泰丰餐饮有限公司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宣布北京“鼎泰丰”品牌期限届满将结束营业。2024年10月31日前,北京、天津、青岛、西安、厦门5地的14家鼎泰丰门店将陆续闭店。

其中,其中包括北京渔阳店、SKP店、西单店、芳草地店、APM店、国贸店、翠微百货店、世纪金源店,天津恒隆店、万象城店,以及青岛嘉年华·海信广场VILLAGE店、海信广场店和西安SKP店、厦门磐基店。关于闭店的原因,北京“鼎泰丰”解释称“公司营业执照二十年期限已满且董事会未能就续展达成一致意见”。

业内人士表示,餐饮企业的净利润率最低需要保持在5%-10%,如果餐企持续低于这样的利润率,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决策都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即使是连锁餐饮企业,在这样低利润率下也必须关闭亏损较大的门店。

2024上半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在上半年假期经济带动下,相关行业发展较好,呈现出餐饮消费高峰。

但在餐饮市场整体“洗牌”过程中,企业“增收不增利”“经营压力过大”等行业问题依然严峻。下半年,“餐饮消费回归理性”“行业价格战盛行”等,依然是目前大部分餐企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见习记者 苏桐)

责任编辑:景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