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对延安精神认识度的调研报告

大众新闻    2024-09-09 13:11:02原创

摘要:红色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而延安精神是红色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延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内涵和意义日益凸显,对于推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延安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近年来,随着红色精神的传播越来越得到重视,各高校纷纷开展了一系列宣传与弘扬延安精神等红色精神的工作。为了解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认识程度如何,服务队开展了本次调研活动,分析当前延安精神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本次调研采取实地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调查延安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普及度,聚焦于新时代背景下红色精神的传播与研究,探索并弘扬延安精神在各种层面上的价值。

关键词:红色精神;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

1.绪论

1.1研究背景

红色精神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而红色资源则是红色精神最真实最直接的载体。而提起红色精神,就不得不提起伟大的革命精神——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四个方面。延安精神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在新中国成立后,延安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动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延安精神继续作为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如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延安精神,将其与时代特点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既是中国革命奋斗历程的重要精神结晶,也是中国共产党本质特征的精神体现。新时代新征程,大学生也要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做延安精神的传人。

1.2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群体对延安精神的认知程度,包括他们是否了解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历史背景以及其在当代的意义等。随后调研将进一步地分析不同背景、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延安精神认识上可能存在的差异。在调研过程中,还会重点关注大学生在认识延安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例如,是否有部分学生对延安精神缺乏兴趣或了解不足?是否存在一些误解或偏见?这些问题的发现将为后续的教育和引导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调研数据,可以清晰地描绘出大学生群体对延安精神认知的现状图景。高校可以基于本次调研结果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延安精神的教育活动,通过优化、创新教育方式等措施,提升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认识度和认同感。通过调研和宣传,也可以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的正能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大学生的发展就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最后,调研还有助于促进延安精神这一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加强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激发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进而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3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红色精神的研究呈现出研究范围广泛、论文数量化等特点,其中关于红色精神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定义、价值、新时传承与发展等方面。

1.4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研究思路

延安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精神成果,其本质上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与观点。因此本次调研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作为立足点,对今后促进延安精神在新时期背景下的传承与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

本文从延安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影响、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等角度入手,深入挖掘了延安精神的内涵,为新时代弘扬和传承延安精神提供理论支撑;了解当前延安精神的传承现状,为加强延安精神的宣传教育提供实证依据;探讨新时代延安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价值,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1.4.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线上问卷的调查方式,回收有效问卷份数共计263份。通过问卷调查,服务队归纳了当前延安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现状,从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收集大众对于进一步传播弘扬延安精神的建议。

2.问卷调研

2.1调研分析

经过活动后期本团队成员对于调研问卷的分析整理发现:本次问卷调研主要受访群体以大学二年级学生为主占39.92%,其次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占31.56%;其中共青团员占68.06%,问卷调研受访对象户籍仅有1.52%来自陕西延安,曾去过陕西延安的本次问卷调研受访对象占22.43%,从未参观过的问卷调研受访对象占62.36%;本次问卷调研受访对象对革命精神了解程度较高,其中了解延安精神的本次问卷调研受访对象占95.82%,仅有少部分问卷调研受访对象表示对革命精神不了解;有97.72%的本次问卷调研受访对象认为延安精神没有过时,仍有着伟大现实意义;本次问卷调研受访对象有88.97%希望通过红色研学(实地考察)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延安红色文化资源,校园艺术活动次之,占77.57%;本次问卷调研受访对象所在的学校有77.57%都曾开展过延安红色文化相关的教育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的本次问卷调研受访对象所在学校占54.75%;72.62%的学校以文化艺术活动(读书分享会、延安精神主题演讲比赛等等)的方式开展红色文化相关活动,但组织频率较少占46.39%。本次问卷调研受访对象参与此类活动的原因有43.73%是认为此类活动有意义、有求知欲望、39.16%是对延安红色文化感兴趣、14.83%是因为学分要求。本次问卷调研受访对象未参与此类活动的原因有47.15%是因为网络宣传不足,参与渠道少;兴趣爱好,拓宽自身知识面是本次问卷调研受访对象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的主要因素,占83.27%;本次问卷调研受访对象家庭仅有24.71%的家庭对延安精神或革命文化等方面谈论较多,谈论较少的家庭占39.92%;本次问卷调研受访对象认为新时代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整体学习态度是重视并对革命精神很感兴趣的占72.24%;本次问卷调研受访对象认为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时代新人培养的有效路径有增加延安精神课程学习内容的占80.61%,其次是校内外开展延安精神主题实践活动占77.57%;本次问卷调研受访对象有57.41%认为利用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用趣味多元的方式进行。

2.2结果分析

关于大学生对延安精神认识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学阶段的红色文化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红色文化相关教育活动,但教学内容简单、教育频率低,缺乏深入性和系统性。此外,红色文化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也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大学生群体对红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认知程度有待提高。学生参与红色文化活动的频率较低,对红色文化教育的需求和期望较高。学生对红色文化持积极态度、对学习弘扬延安精神也有较高的热情,但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探访过红色圣地,希望能通过红色研学活动身临其境参与红色文化的学习。

2.3相关建议

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社会方面

1.加强教育引导,推动红色教育深入全社会。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宣传红色文化,让广大人民群众增强对红色基因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学校、社区、企业等各个领域加强红色教育,组织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弘扬红色精神。

2.加强宣传报道,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性。通过宣传报道,展示红色英雄事迹和先进典型,激励更多人践行初心使命。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广泛宣传红色故事和红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

3.完善制度机制,明确责任,激发大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营造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和践行初心使命的良好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的落实。

(二)学校方面

1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学校应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价值。

2.加强宣传推广: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邀请名家名人进校进行宣传讲座等,加大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二)老师方面

1.丰富教育内容:在红色文化教育中,应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既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也要涉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

2.创新教育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如实地考察、志愿服务、互动游戏、播放有关红色故事经典影片等,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

3.注意日常互动: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有关红色文化知识方面的问题以及购买相关书籍让学生自由阅读。

(三)学生方面

1.养成自觉阅读和了解中国红色文化的习惯;

2.改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3.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相关红色文化活动;

4.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及时地向老师寻求帮助或上网学习。

(济宁医学院护理学院 李颖)

责任编辑:于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