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文化:家德传承润心田
大众新闻 2024-09-07 12:19:01原创
自2022年开始,青岛理工大学善行队致力于学习、研究、宣传优良家文化已有两年。现已采访各级优秀家庭十个、优秀家庭成员十五人,完成调研普通家庭及成员近二十余个,开展线下宣讲活动三场、团队内部学习分享会数场。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历程,我们对“优良家风的精神内核”有了大致的正确认知,但依然缺少线下实践经验。
在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进行线下宣讲活动,针对小孩子、成年人、老年人三个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宣讲方式。同时通过采访各级优秀家庭的方式继续丰富当代人们所认可的优良家风精神内核。团队也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溯源家文化、深挖家风文化的内在逻辑原理。
本项目希望能以此指导当代优秀家庭建设,同时为当代大学生素质建设提供建议。
一、调研思路
项目最终目标是传承优良家文化,塑造新风气。在大致了解何为家文化的精神内核后,团队开始进行线下宣讲实践,同时继续采访各级优秀家庭。
二、调研方法
主要采用线下调研与线上调研结合的方式。线上调研主要采用访谈调查法和调查法。共线上调研采访六位老师,开展线下宣讲会三场。
三、调研过程
1.查找名单资料,确定联络单位
2.统一编写邮件并投放
3.确定线下实践地点,进行线下宣讲实践
4.确定线上实践时间,进行线上采访实践
5.总结采访素材,编写实践报告及其他资料
四、调研结果和经验总结
(一)线下调研实践结果和经验总结
1.面向儿童群体的线下宣讲——江苏徐州新沂市总工会实践报告
(1)活动特色及创新
对儿童群体,“家文化”知识的宣传以简单为主,希望孩子们能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一些道理。考虑到儿童的多动性,需要最大程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将重心转移到“有趣、好玩、简单”的课程上。我们选择采用游戏为主、讲解为辅的方式,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进行家文化的传播与教育。同时考虑到不同阶段儿童的理解力不同,将孩子依据年龄划分为“中低年级”和“高年级”,根据他们现有知识储备及学习能力进行针对化授课。用故事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述一些知识。
(2)活动实例
为了吸引青少年的兴趣,达到更好的宣讲效果,我们设计了以下几种活动:
①诗词连连看
这是一个小朋友通过匹配正确的诗词句子、诗词及诗词作者赢得奖励的游戏。每局比赛后会对诗词及其所包含的文化知识进行讲解,最后发放奖励。比赛设置了抢答赛、积分赛、小组赛等多种比赛方式。
②文化城堡大闯关
该创意来源于青少年热爱的网络闯关游戏。这是一个文言知识与历史文化常识竞答的游戏,将闯关与知识结合,通过场景及人物角色设定来构成。游戏将设置不同的场景和活动NPC,以主角“明文”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剧情。将选择不同的孩子担任剧情发展的重要角色。与NPC互动进行任务并推进剧情即可赢得奖励。
③故事分享会
团队原创寓言故事“农夫与田”,打破传统讲故事方式,摒弃一人“独角戏式”,采用台上台下互动式讲述方式,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故事内容,在故事中寻找到“家文化”的内核,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故事一:农夫与田(原创)
简述:
今年的雨水一点也不好!可是如果没有好雨水,怎么才能有好收成?面对今年的干旱天气,七位不同的农夫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他们到最后都获得了丰收吗?面对和农夫相似的困难,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直面困难、智慧与勇气、多角度思考问题、珍爱家人
故事二:黑王国与白王国(原创)
简述:
曾经有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只有两种颜色:黑色和白色。在这个黑白相间的世界里,有一个神奇的王国,这个王国叫做黑王国。在黑王国里,黑色被认为是正确的颜色,白色则是错误的颜色。“哦!你问我为什么黑色是正确的,白色是错误的?当然是在这个世界里,黑色占大多数啦,大家都是黑色的。”没错!黑王国的每一位子民都是漂亮的黑色,白色的居民会被驱逐到远远的边界。小黑是黑王国的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子,然而,在机缘巧合之下,他却有了一位神秘的白色朋友……
关键词:认识世界、珍惜朋友、合作共赢
④吟诵家文化口诀
口诀通常具有简洁明了、朗朗上口的特点,便于记忆,使原则、目标或价值观深入人心,激励孩子们内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面向成年人群体的线下宣讲——青岛莱西市城市印象小区实践报告
(1)宣讲内容
①溯源“家文化”历史
家族文化属于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中国文化基本是从家族观念发展起来的,对于家庭成员的精神塑造、价值观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对于“针对成年人的家文化宣讲”我们选择从“家文化的历史”开始,正所谓“有国才有家”,最终将宣讲引导到“家国情怀”。
②分享优秀家庭的故事
立足于团队2023寒假所采访的四个优秀家庭中的三个进行讲解(省级文明家庭成员、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杨连印老师;省级文明家庭成员、墨韵剪纸非遗传承人、菏泽巨野常凤灵老师;福建郭氏“七十二变”纸翻花非遗第16代传承人郭远峰老师)。鼓励社区居民向这些优秀家庭学习,倡导良好家庭美德。
(2)经验与不足总结
30-50岁的成年人作为大多数家庭的“顶梁柱”,往往承担着“教育子女”“抚养老人”“支持家庭”三项职责。在家庭中,这部分群体往往是最有话语权的人,也是对子女成长、家庭教育影响最大的人。因此,针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家文化”知识普及、倡导优良家风,理论上是最有效的。
本次实践中,我们发现以分享讲解优秀家庭的家庭故事来启迪听众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不少社区成员表示深有感触。
但是由于社区成员中的大部分人本身就是30-50岁的传统上班族,对于他们来说工作已经非常疲惫,保持专注的精力听取宣讲内容有些困难。因此宣讲内容最好以实例为主、富有趣味。不宜长时间宣讲。
3.面向老年人群体的线下宣讲——青岛市即墨区九如城康养中心养老院线下实践报告
(1)内容特色
由于老年人比其他社会群体拥有更长的年龄,成长所处的时代也与今日不同,他们对“家庭文化”“教育子女”有着独特的看法。考虑到大多数老年人“年纪大、记忆力下降、行动不便”的情况,“聊天搭话”成了主要方式。
(2)活动实例
①面向老人们的家风文化“小课堂”
考虑到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我们将小课堂设置在15分钟以内,并挑选一些简单的家文化故事进行讲述,增强老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翻转课堂:鼓励老人分享自己的家风小故事
很多老人不只为我们分享了自己的家庭故事和对家风家教的看法,也与我们闲聊家长里短。这次活动为研究不同时代的家风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③手工文艺品制作:志愿者协助老人制作平安香囊和五彩绳
第三个环节是平安香囊和五彩绳的制作。团队成员带领老人们一同制作了象征“平安”“幸福”的香囊和五彩绳手链,希望为养老院里的老人带来家一般的温暖。
(二)线上调研实践采访结果和经验总结
1.采访调研人员
本次实践共有6组调研对象,他们分别是:山东省文明家庭赵曙光、颜培珍家庭;陕西省榆林市文明家庭、佳县“征兵宣传大使”“助残扶残爱心大使”魏晓林家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津西青杨柳青年画“玉成号画庄”第七代传承人张宏老师;第八届安徽省道德模范称号(助人为乐类)、“铜陵市最美家庭”臧勇老师;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四级高级警长韩少临老师;燕翼堂义塾创办人、佳县文化馆退休干部韩海燕老师。
一个好的家庭的产生并非偶然,这与家庭成员的为人处世、家庭成员的成长经历、所处时代等因素均相关。我们分别从“家庭关系”“家风家训”“家庭氛围”“家族历史”“家教与孩子培养”“对当代社会所面临问题的看法”“观点与建议”等几个方面向各位老师提问。
在此向各位接受我们采访活动的老师致谢。
2.总结
“知义而为,知利而退”的品质在韩少临老师的家庭教育中得到体现,他经历过艰苦年代,因而更知精神富足的重要性,他希望他的孩子们能拥有积极的心态敢于面对风险挑战,不断战胜自己,不断“知难而进”。他也认为家庭中的互相尊重也非常重要,无论是亲子间还是夫妻之间。只有相互尊重才会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
在魏晓林老师的家庭里,全家人不向困难低头,共同克服,这塑造了魏老师自强的性格,而农民出身、家境贫困则使魏老师养成了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魏老师的父母虽然没有给她们富足的物质生活,但却在她们心中播下了感恩和善良的种子,使她从小就明白,别人对你的帮助应该铭记在心,并在有能力的时候回报社会。懂得感恩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魏老师用实际行动给下一代做了榜样,而她的孩子也确实在她的影响下,积极为社会作贡献,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成功与精神的传承。
赵曙光老师表示,他是在长辈“有国才有家,家和国兴旺”的教诲和他们为国洒热血的实际行动中接过了“红色接力棒”。其家庭最小和最大的家庭成员,年龄相差多半个世纪,性格、志趣各异,却能彼此尊重、守望相助。三代人的经历,三代人的红色传承,落实到家风家训上便汇聚成了“敦孝 睦亲 勤读 爱众”这几个字。这四个词语不仅仅是从赵曙光老师文字中流露出来的,也是从赵老师的行为中流露出来的,孝顺亲长、与亲和睦、勤奋读书、关爱群众,坚守家族信仰,怀抱对历史的敬畏、肩负着使命与担当。
通过对臧勇老师的采访,我们了解到臧老师对家风家教与个人发展的部分看法。“明辨是非,树立理想,刻苦勤学,接纳自己”,明辨是非的价值观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正确的价值观能避免我们误入邪道,比如“凭良心做事”。其次,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理想,三六九等,各不相同,我们的理想不应是损人利己,应是益于大众、利于社会的正能量理想。树立理想后,就要付诸行动,刻苦勤学,努力上进,以知识武装自己,以智慧引领未来,否则理想就会变为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哪怕征途中挫折连连、不论结果是否如我们所愿,都一定要学会接纳自己,因为理想总会高于现实,生活也苦乐兼并。
张宏老师对于教育也有独特的见解。她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什么就要让他学什么,干一行爱一行。只要你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做的不一样,就能出色。实现文化自信,就要勇立潮头,不断创新。
五、小结
本次线上调研采访共采访六位老师,分别产生调研报告五篇合计一万一千字、产生采访录音转文字五篇合计三万三千字、各位老师相关文件若干份。
实践证明,直接向优秀家庭进行学习采访是最好的方式。通过与大量优秀家庭交流,我们逐渐了解优秀家庭的家庭风貌,得知了这些家庭对于家风家教的独特看法,听取了各位老师给我们的意见建议。这些都为我们逐步学习各优秀家庭优良家风的精神内核提供了坚实基础。在实地线下宣讲中,我们也为应对不同人群实践积累了大量经验。
本次调研成果最大的价值在于丰富了优良家风精神内核以及其内在逻辑价值。
优良家风精神内核与家风家教家训的包含关系
家风家教家训的内核示意图,来源于十位优秀家庭成员的采访
子女成长中必要的家庭因素,来源采访杨连印老师
本课题目前研究局限在于尚未收集足够采访样本丰富已有理论,也无法验证现有精神内核是否匹配社会普遍大众需求。
下一步建议继续采访优秀家庭的同时,对社会普通家庭发布问卷,对更多单位和社会群体做宣讲和调研,从而对“适用于当代社会普遍大众的优良家风精神内核”进行验证、纠正及补充。
六、总结
本次调研对“家风宣传”进行了线下实操,同时进行了六个优秀家庭采访,极大丰富了优良家风的精神内核,积累了线下实践经验,形成了一部分宣讲实践理论。未来,团队会继续对社会各群体进行家风宣传活动,在继续采访各级优秀家庭的同时,对普通家庭进行采访调研,弄清目前普通家庭在家风建设中的难处与困境。
(青岛理工大学 沈忱 秦雅斓 王琪 祁宇迪 张海军 李雨桐 王雯 迟路悦 莫欣雨 丰加慧 沈笑如 指导教师:李慧 孙楚)
责任编辑:姜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