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大学生调研团队的乡村振兴样本观察
大众新闻 2024-09-06 09:24:27原创
7月10日至12日,一支由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组织、多个学院参与的师生团队——“‘数字助沙岭,旅渔跃龙门’乡村振兴团”走进了风景如画的泰山景区东北麓——大津口乡沙岭村。
沙岭村流水石滩 郭一鸣 供图
沙岭村坐落在泰山东北麓,有着泰山“北大门”之称。其位于周成王、汉武帝封禅泰山的古御道旁,与玉皇顶上下遥望。千百年来,这里的村民们靠山吃山,自古就有了挑山工的行当。上世纪80至90年代,沙岭村的青壮年几乎都挑着扁担穿梭在泰山盘道,用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维持生活。在历代泰山挑山工队伍中,沙岭村的挑山工占80%以上,最多时候达到二三百人,因此,沙岭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挑山村。
刚进入村庄我们就发现,在泰山螭霖鱼养殖示范基地东面山脚下,几处大型的停车场整齐地排列成一个方阵。沙岭村党支部书记吴传印告诉我们,自2014年7月份以来,村里新建了3处停车场,可以容纳下五六十辆车,最后修建好的那一处是为我们刚刚坐过的30路公交车准备的。
“山区通上公交车,一方面方便村民出行,另一方面对山村的开发建设、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吴传印说,沙岭原生态金螭霖园区项目完成后,沙岭村将依托泰山,做大、做强、做活乡村旅游。计划利用3到5年的时间按照“小动大不动原则”进行建设,全村切块规划,注重保留乡村特色。
团队成员了解村务详情 周蓉 供图
沙岭村党支部书记吴传印还介绍到,村里的“一村一品”发展产业:螭霖鱼产业园区投资一千多万,占地 100 多亩,按照生态化、自然化,依山傍水而建,如今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成为了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目前,一条1300多米的河道正在建设中,同样是为了确保养殖业、农业和旅游业的需要。“下一步,我们还将发展螭霖鱼深加工产业,做成胶囊、酒、工艺品等,把我们的螭霖鱼进一步推广出去。”
上世纪90年代,在山东农业大学专家的指导下,沙岭村的村民开始养殖螭霖鱼,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掌握了螭霖鱼的家养、驯化和人工繁殖技术,成功让久居山上的“泰山螭霖鱼”下了山。
面对团队成员的采访,村里的螭霖鱼养殖户笑着说,“我们要养好这个鱼,首先是水——从山上引下来的山泉水。再者是技术,这里海拔高氧气少,它不容易存活,技术含量高。还有一点是它生长周期较长,一般从鱼苗到成鱼得需要3到5年的时间。”
“沙岭村的天井湾水库是螭霖鱼的起源地,也只有沙岭村这个位置才能养出品种最好的金螭霖鱼,其他地方的螭霖鱼必须来这里驯化3个月才能繁殖。”吴传印如此说。
团队成员采访当地的螭霖鱼养殖技术人员 郭一鸣 供图
团队成员了解到,伴随泰山建设的逐步完善和索道的建成,成批的货品已不再主要依赖挑山工。沙岭村的挑山工大都转做其他行当,有的做搞农家乐,有的养殖螭霖鱼,有的建苗圃种苗木。沙岭村已在村两委积极扶持下,实施“家家产业”工程,使村民实现从农业到渔业、从渔业到旅游休闲业的产业转变。目前,该村中从事农家乐旅游、农产品开发等产业的农户越来越多。
团队成员登山进行实地考察 吕芷晴 供图
大津口乡作为打造泰山慢城的主阵地,是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试点乡镇,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宜居环境、丰厚的人文历史。其下辖的沙岭村实施打造“天烛峰—沙岭—玉泉寺”以及“周御道—挑山工故居—螭霖鱼园区”两条旅游路线,依托泰山的文化旅游价值和泰山封禅文化的文化唯一性,辐射带动自身乡村旅游业发展。
当地村民介绍到,除了螭霖鱼,当地还有黄精、板栗、走地鸡等泰山特产。沙岭村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近年来观光休闲的游客量接近10万人次/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通过实地观察、游客采访以及用多个调查问卷完成的信息采集,团队成员发现当地地理环境优势明显、旅游设施完备。
在本次活动中,山东农业大学“数字助沙岭,旅渔跃龙门”团队的师生深刻认识到了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更加明确在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个人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将持续关注和帮助乡村地区,开展更多实践活动,推动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经济发展。(通讯员 周蓉)
责任编辑:姜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