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集聚地”蝶变“魅力大学城”

新区城事 |  2024-09-04 10:41:29 原创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新生入学报到。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专车”接送新生。

九月,各大高校陆续开学,西海岸新区古镇口海洋科教创新区处处涌动着青春热潮。又一批青年学子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从五湖四海汇聚古镇口,开启崭新的大学生活,追逐人生理想。

曾经,这里荒滩农田,渔舟唱晚。如今,这里高校林立,书声琅琅,成为6万余名高校师生的“逐梦之地”。随着古镇口海洋科教创新区建设不断推进,这里的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一座现代时尚、活力迸发的魅力大学城呼之欲出,为西海岸新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连片共建

高校集聚师生规模破六万

“你好,新同学!”8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迎来360余名2024级研究生新生,拉开古镇口海洋科教创新区一年一度的迎新大幕。

2019年前后,西海岸新区相继与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签订共建协议,古镇口海洋科教创新区起步建设。

步入2022年,校城合作成果初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以及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沿着风景如画的三沙路自南向北连成一片,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学子。

如今,这里已经汇聚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4所“双一流”高校及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滨海学院大珠山校区、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4所院校,2023年底,师生规模达5.3万人。

今年9月,古镇口核心区再次迎来近万名“青春合伙人”。其中包含360余名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新生、883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新生、5359名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新生、650名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新生以及2675名青岛滨海学院大珠山校区新生,古镇口海洋科教创新区师生规模突破6万人,创历史新高。

“今年我们面向全国26个省份招生,招生计划完成率达到100%,整体录取分数大幅提升,录取最高分达526分,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航海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12个专业录取平均分均超出一段线,生源质量显著提升。”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部部长房坤告诉记者,在新区“双港驱动”的格局下,学院得益于主办方山东港口的大力支持,形成校港一体的独特办学优势,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港口与航运管理、智能物流技术等港航类专业吸引力持续增强。

连片共融

城市更新做优人才软环境

2015年前还是一片荒滩与农田的古镇口核心区,经历了从无到有、就地改造的发展过程。

高校建设迅猛推进的同时,不容忽视的发展烦恼日益显现:高校师生们在享受一流教学科研环境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周边生活设施不够完善的现实。

如何实现从物理空间的聚集到校城融合发生的化学反应,让高校师生们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古镇口核心区聚焦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一方面持续推进建设一流教学科研设施,深化空间交融,另一方面精心规划完善生活配套,推动校城资源、生活、文化多个维度的深度融合与互动,做优人才软环境。

围绕打造城市“打卡地”“风景线”,古镇口核心区整合海军公园、“科学一号”科普基地等资源,打造了10公里军旅文化和海洋科普长廊,建成了深蓝之光栈桥、乔家洼体育公园、古镇口半月阁文化公园,成为校园文化链接城市文化的载体。

在构建高端人才安居“生态圈”的愿景下,古镇口核心区高标准建设了“博士邨”人才社区,遵循“有亮度、有态度、有温度”的设计理念,按照“拎包入住”标准建成114套人才公寓,配套建设洗衣房、健身房、会议室、阅览室等综合服务设施,“家门口”即可满足健身、交友、生活、办公等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继去年古镇口核心区首个商业综合体悦和花街开街,到今年3月乔家洼商业综合体启用,区域商业活力持续升温。在3公里范围内,高端商业配套覆盖哈尔滨工程大学创新发展基地青岛科技园、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等7所院校,吃夜宵、玩桌球、逛花店……两个充满活力的商业街区为学子带来了更多生活色彩与选择。

此外,古镇口核心区还建设了占地4586平方米的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教职工公寓幼儿园、古镇口大学城附属学校,开展青年人才摄影沙龙,举办“校城融合、新时代建功助航”高校公益性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座谈会,举办首届古镇口大学城大学生才艺大赛……为常态化解决人才生活需求,古镇口核心区还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随时推进解决各类人才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切实解决人才入驻后顾之忧。

连片共享

共生共荣澎湃科创新动能

“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作为区域创新核心与人才聚集地,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推动科研创新的动力之一。

在“高校与城市共生共荣”成为普遍共识的今天,古镇口核心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汇聚了众多顶尖学府、高端科研创新平台及高层次人才资源。

为充分发挥“双一流”高校、国家级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集聚优势,2023年9月,《青岛古镇口大学城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和《青岛古镇口大学城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开放共享联席会议制度》相继印发。设立古镇口海洋科教创新区资源共享资金,建设共享平台,开展跨区域共享协作与联动,积极参与全市、全省、全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协作共用网络建设,无区域限制,不设价值门槛,鼓励区域内外所有供给方入网共享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支持区域内外一切使用方预约使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营造产学研开放创新生态。

今年7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第二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遴选结果的公示》,青岛古镇口海洋装备产教联合体成功入选。“我们学院依托全国港口航运产教融合共同体和青岛古镇口海洋装备产教联合体等资源,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港口机械设备操作、维护、管理以及智能化改造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房坤告诉记者,这些专业人才在市场上的需求日益旺盛,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此外,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2024级研究生新生来自中国科学院系统和自然资源部系统等6家培养单位,涵盖海洋领域十余个专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入驻化工、机电、材料、新能源、海空五个学院3081名研究生;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面向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等专业招录,开学后在校学生总数达2300余人……随着各高校院所全面招生和投入运营,人才培养梯次发展良性循环起来。

未来,古镇口核心区将进一步统筹区域内产教资源,构建高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企业“双跨四联”的多层次、多元化培训网络,探索以“四链”融合、产业转化为抓手的人才培育机制,推动“产学研用”互嵌互融、共生发展,加速打造国内最大海洋科学群。 

(大众新闻·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李宛遥)

责任编辑:王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