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唤醒”工业遗产,铸就绿色未来

大众新闻    2024-09-03 20:31:30原创

潍坊因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资源优势,工贸业比较发达。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唤醒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意识,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展现潍坊独特的城市风貌。7月10日,潍坊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工业遗产保护团队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调研之旅。

一、大英烟公司历史文化街区

7月10日上午,调研团队走进廿里堡火车站-大英烟公司历史文化街区。潍坊大英烟公司这片工业遗产,如今已从老旧工业厂区向现代化文创产业园区华丽转身。

潍坊1532文化产业园深入挖掘红色基因和烟草历史文化资源,园区内设有“寻根铸魂”党性教育基地和主题展馆,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览和互动体验等形式,生动再现了潍坊烟草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红色革命历史。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园区的文化内涵,也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接受党性教育的重要平台。

此次调研不仅重温了这片土地上尘封的工业往事,也将目光聚焦于园区的特色发展之路,在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的基础上,为潍坊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了标杆和样板。

二、坊子炭矿历史文化街区

7月10日下午,调研团队深入坊子炭矿历史文化街区。坊子炭矿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遗产之一,见证了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兴衰历程。调研团队穿梭于古老的矿井、厂房和设备之间,仔细记录每一处遗迹的现状和背后的故事,全面梳理炭矿的历史背景、建筑风貌、技术设备以及文化价值。

通过实地考察、史料查阅和专家咨询,调研团队不仅揭开了坊子炭矿的神秘面纱,还掌握了其建筑保护、利用和开发等方面详实数据和工作方案。在保护炭矿工业遗产的过程中,坊子区坚持绿色保护的理念,注重环境保护与遗产传承有机结合,通过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手段,对炭矿遗址进行科学的修缮和维护,确保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开发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降低园区的碳排放量。

目前坊子炭矿的工业遗产保护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建筑年久失修,周边环境也有待改善。针对这些问题,调研团队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发展建议,让这些珍贵的工业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三、坊子火车站

7月10日下午,调研团队来到坊子火车站。坊子火车站的工业遗产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保存状况良好。从站房、机车库、维修车间到电报大楼、加水站、上煤台等附属建筑,均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利用。这些建筑见证了胶济铁路的历史变迁,也反映了当时德国和日本侵略者对潍坊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影响。

调研团队成员们认真细致地观察着火车站的每一个角落,从站房的建筑结构到站台的布局,从遗留的铁路设施到周边的配套建筑,他们通过测量、拍照、绘图等方式,对这些工业遗产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在保护坊子火车站工业遗产的过程中,通过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等措施,改善周边环境,提升了遗产区的生态价值。同时,加强对遗产建筑本身的保护,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手段进行修缮和维护,确保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南大营历史文化街区

7月11日上午,调研团队走进了南大营历史文化街区。南大营作为潍坊市近现代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潍坊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调研团队在街区内深入探访了多处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址,包括厂房、仓库、办公楼等建筑,以及遗留下来的机械设备和生产工具。通过实地考察、史料查阅和专家访谈,调研团队全面了解南大营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和发展现状。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南大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变迁和文化意义。

为了推动南大营工业遗产的高质量发展,下一步,调研团队将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帮助园区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管理团队,为园区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同时,积极对接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新华印刷厂

7月11日上午,调研团队深入新华印刷厂。新华印刷厂作为当地乃至全国知名的印刷企业,其历史可追溯至数十年前,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建立的大型国营印刷企业之一。

调研期间,团队成员们目睹了印刷生产的全过程。从原稿的录入、排版到印刷、装订,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工人们各司其职,专注而高效地完成着各自的工作。经过调研,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新华印刷厂的发展历程、技术革新和文化传承。新华印刷厂的工业遗产不仅是印刷行业历史发展的实物见证,还蕴含着丰富的工业文化和工匠精神。

调研团队发现,近年来,新华印刷厂在保持传统印刷工艺优势的同时,不断引入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低碳化。例如,该厂实施了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利用太阳能为生产提供清洁能源;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措施,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六、潍柴老厂历史文化街区

7月11日下午,调研团队走进潍柴老厂区展开深入调研。潍柴老厂区曾是工业发展核心区域,见证了潍柴的崛起与壮大。

调研团队成员怀着敬畏之心细致勘查,从具有年代感的车间厂房到锈迹斑斑的生产设备,从保存完好的办公区域到独具特色的厂史展览馆,每一处都留下了成员们认真调研的身影。在调研过程中,团队不仅注重对物质遗产的记录和评估,还与曾经在这里工作的员工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特别关注潍柴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生产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引入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潍柴老厂区在保护工业遗产的同时,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低碳化。在现代工业发展中,既尊重历史、保护文化遗产,又勇于创新、追求绿色低碳,这正是像潍柴一样的民族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此次“三下乡”工业遗产调研活动,调研团队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提升了对建筑可持续性和灵活性的认识,验证了工业建筑遗产传承与创新的多种可能,对工业遗产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潍坊工业遗产的合理保护以及活化再利用,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路,不仅体现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还实现了工业资源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避免了简单粗暴的拆除和大量建筑垃圾产生,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工业遗产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于春晖